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径改良并右后间隔旁道消融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患者女,54岁.因发作性心悸20年,再次发作6小时,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住院.体检:心率180次/分,律齐.心电图示SVT.食管导联RP'50 ms,食管心房调搏诊断:房室结双径路参与折返的SVT(S-F).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上述诊断.
-
室性早搏诱发间隔旁道参与的房室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
1 临床资料在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例室性早搏诱发频繁发作房室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间断发生104阵次,极为少见,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接受Holter检查.Holter结果:平均心率54 bpm,小心率38 bpm,大心率95 bpm.室性早搏169次,有4阵室早二联律.房性早搏2 741次,104短阵“房速”.间断性V5、Ⅱ导联ST段下移0.1~0.2 mV.心电图分析:选取图1、2分析.图1为心动过速有始有终,图2为有始无终.图2为Holter三通道记录,(CH1=I、CH2=Ⅱ、CH3=V1),CH2通道观察:第一个P-QRS波为窦性,其P-R间期0.11 s,QRS时间0.11 s.可以看到R波起始部小的顿挫,时间0.03 s,振幅2.0 mm,为不典型预激波.
-
经房间隔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左后间隔旁道的体会
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这一技术安全有效,但个别患者由于大血管纡曲、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致跨瓣困难,使操作非常困难,而房间隔穿刺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该技术能更有效地应用在旁路的消融.我们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左后间隔旁道患者81例,分别运用上述2种方法来观察疗效.
-
显性预激间隔旁道体表12导联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标准
自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Abltion,RFCA)根治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开展以来,体表心电图与旁道(Accessery Pathways,AP)定位的相关关系有多篇报道[1~11],尤其是对左右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高,左侧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可接近心内膜标测水平达98%[12],右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不及左侧游离壁高仅达92%[13],但左右间隔AP体表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难度大,定位准确率低.根据Rodriguez[14]和Epstein[15]研究结果,结合我们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
-
射频消融术同时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成功1例
男患,50岁.10年前突发心悸、气短,经心电图证实为"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体检及心脏彩超发现该患者合并"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此后PSVT反复发作,持续时间渐延长,心率高达230/min.近年来渐出现心慌、气短、下肢水肿、口唇紫绀,且在PSVT发作时症状更加显著.注射异搏定可终止PSVT发作.查体:口唇轻度紫绀,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大肋下2.0cm,双下肢水肿.心电图:各导联均可见"△波”,Ⅱ、Ⅲ、aVF导联呈qR型,V1呈rS型,V2呈Rs型,V3呈R型,提示为后间隔旁道 .心脏彩超:左房增大50mm,二尖瓣开口1.1mm,瓣口面积1.4cm2,无返流.诊断: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速合并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右心衰
-
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AVRT与AVNRT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将61例患者分别诊断为37例慢-快AVNRT和24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对61例患者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方法进一步检测. 结果: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法检测37例AVNRT患者中有6例未检测成功,其余31例均为逆传房室结图形;24例AVRT患者中4例未检测成功,15例呈逆传旁道/旁道图形,5例呈非逆传旁道/旁道图形.如以逆传旁道/旁道图形为标准,鉴别间隔快旁路引起的AVRT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敏感性75%,特异性可达100%.结论:希氏束旁刺激法对鉴别诊断AVRT与AVNRT有较高的特异性.
关键词: 希氏束旁起搏 鉴别 间隔旁道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长QT综合征和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间隔旁道射频消融经验总结
-
B型预激综合征左、右后间隔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探讨
预激综合征(WPW)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改变依赖于房室旁道插入心室位置,有关心电图与房室旁道心室端位置的关系[1~3]已有报告,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导管射频消融治疗WPW以来,对旁道定位有了更精确的认识.有关B型WPW位于左、右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鉴别诊断尚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
体表心电图为B型预激综合征的左后间隔旁道射频消融一例
患者男性,57岁,因"阵发心悸40余年,再发2个月"入院.患者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初可自行缓解.后渐发作时间延长,需外院静脉用药后缓解症状(具体用药情况不详).无发作时心电图.2个月前患者上述心悸症状再次发作,持续数十分钟后自行缓解.来我院查心电图提示B型预激综合征.人院体格检查:血压115/70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1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不肿.查血常规、凝血组合、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胸片、心超均正常.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十射频消融术.腔内电生理检查提示,窦性心律下,冠状窦近端电极房室间期近,几乎融合,考虑与体表心电图判断一致,为右间隔显性旁道.于右后间隔处找到满意靶点后进行射频消融,旁道一过性阻断,但很快恢复,多次消融始终未能成功.遂穿刺右股动脉放入小弯温控大头消融导管至左后间隔房室环,寻找到心室早激动点,以30W、60℃放电,5s内即A波与V波分开,δ波消失,体表心电图P-R间期正常,继续巩固放电90 s,术后20 min行右心室程序电刺激,550 ms时出现VA文氏传导,500 ms时出现VA分离.心房程序刺激未能诱出心律失常,手术成功.
-
心外膜旁道检测的研究进展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技术的发展,经心内膜途径消融房室旁道已成为根治房室旁道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1]。但少数旁道尤其是后间隔旁道,经心内膜消融难以成功,而在位于心外膜的冠状静脉窦中可成功阻断。解剖上旁道在瓣膜水平的心外膜下走行使得消融能量在心内膜实施难以到达该处是消融失败的原因,故称这类特殊的旁道为心外膜旁道[2]。本文对心外膜旁道检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房室间隔旁道的电生理和心电图特征
临床常见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系心房、房室结一希浦系统、心室、房室旁道均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近年来通过导管消融(下称消融)阻断房室旁道可以根治AVRT,故术前的定位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房室间隔旁道所在区域解剖复杂,尤其是右前、右中间隔旁道邻近房室结、希氏束,消融中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比游离壁旁道大.所以了解间隔旁道的电生理和心电图特征对减小消融风险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左中间隔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附一例报道)
男性患者,62岁.因反复心悸10年入院.发作特点为突发突止,心动过速频率为180次/分,静脉推注维拉帕米能终止发作.
-
射频消融治疗左后间隔旁道伴心房分支旁道一例
患者男性,37岁,反复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4年余,于1999年6月22日入院.入院后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心动过速发作时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呈类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图形,电轴左偏;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基本正常.常规方法行电生理检查,经左锁骨下静脉和两侧股静脉送入4极标测电极,分别记录高位右房、His束、冠状静脉窦和右室心尖部的电图,电生理检查时先进行心室逆标,观察室房传导顺序,然后进行右房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
-
射频消融治疗前中间隔房室旁道24例
由于前中间隔旁道所处部位解剖结构复杂,邻近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希氏束和房室结,导致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射频消融时造成完全房室阻滞的危险性较大,因此技术要求高,难度大[1,2].
-
显性预激间隔旁道体表 12导联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标准
自射频消融(RFCA)根治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开展以来,体表心电 图与旁道(AP)定位的相关关系有多篇报道[1-11],尤其是对左右游离壁AP定位准确 率高,左侧游离壁AP定位准确率可接近心内膜标测水平达98%[12],右游离壁AP定 位准确率不及左侧游离壁高,仅达92%[13],但左右间隔AP体表心电图定位鉴别诊断 难度大,定位准确率低,根据Rodriguez和Epstein等[14,15]研究结果结合我们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全部病例均为显性预激AP患者,将右前间隔(RAS)T12-2点、右中间隔(RMS)T2- 4 点、右后间隔(RPS)T4-6点、右后侧壁(RPL)T6-8点和左间隔旁道(LPS)M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永存左上腔射频消融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2a"入院.患者两年来反复发作心悸,突发突止,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时伴胸闷、头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2005年4月1日在昆明第一附属医院行食道心房调搏提示:间隔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型消瘦,双肺呼吸音清渐,心界不大、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不大,双下肢不肿.彩色超声心动图示:(1)主动脉略增宽;(2)室间隔运动稍减弱;(3)左室舒张功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