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顽固性亚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男性,68岁,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冠状动脉造影(SCA)示左前降支(LAD)弥漫性病变95%狭窄,左回旋支第二钝缘支(OM)近段弥漫性病变90%狭窄(图1),TIMI 2级.对LAD病变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置入2.5 mm×23 mm CYPHER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于中远段,2.75 mm×33 mm CYPHER支架于近中段,对OM病变行PTCA后,置入2.5 mm×18 mm CYPHER支架,残余狭窄均为0(图2).术后每日予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300 mg口服,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7 d后病人胸痛再发,SCA见LAD及OM支架近端100%关闭,PTCA后血管开通,支架内可见小血栓影(图3),术后予肝素钠持续静滴.2 d后胸痛又再发,SCA同前.再次PTCA同时冠状动脉内注入尿激酶50万U,每日予尿激酶50万U静滴,无胸痛.2 d后复查SCA支架内血栓消失(图4),TIMI 3级.持续肝素钠静滴72 h,病情平稳10 d后出院.随访2个月无胸痛发生.
-
对侵入性治疗手段治疗心房颤动的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介入专家们非常重视并赞扬经皮经腔心脏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房颤)的技术.而媒体的连篇累牍热情重复报道则推动了"根治性房颤"就在眼前的前景.在没有"规范准入"制的情况下,国内房颤射频消融术已经进入大城市的二甲医院,以至于有统计2006年突破年度3000例,2008年将成倍增加.有的专家认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可提升到Ⅰ级适应证的治疗方法.
-
L-精氨酸抑制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血栓形成和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蛋白表达
据报道补充L-精氨酸(L-arg)可抑制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RS).本实验通过观察L-arg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以及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arg防治RS的机制.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无水酒精消融术靶血管选择方法的探讨
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具有良好的即刻和近中期疗效[1-4].PTSMA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消融靶血管.我们探讨试注射极微量无水酒精结合超声心动图监测的方法在靶血管选择中的价值.
-
小腿动脉转流挽救缺血肢体32例
我们总结了1999~2001年小腿动脉转流患者32例(手术40例次),手术通畅率90%、半年通畅率80%,通畅满1年21例(65.63%),目前已有8例患者肢体血运良好达2年以上.应用小腿动脉转流是一种有效的救肢手段.1.资料与方法: 男22例,女10例.年龄42~78岁,平均61.6岁.动脉硬化闭塞症11例,糖尿病动脉硬化13例,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后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1例,作过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或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5例,有糖尿病史的患者13例.血管造影显示病变严重累及股、动脉,在动脉以远尚有2支小腿主干动脉显影的8例,仅有1支主干动脉显影的12例,有可疑显影的8例,小腿完全没有主干动脉显影的4例.多普勒检测踝肱比0.4~0.8的23例,低于0.4的9例,跛行距离50~100米的8例,50米以下的7例,1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7例患者有足趾坏疽或破溃.
-
经皮经腔旋股内动脉结扎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
研究发现,髋关节牵引可导致旋股内、外动脉尤其股骨头供养血管闭塞与血运障碍[1-3],为了观察持续牵引、闭塞这些血管对股骨头血循环的影响尤其会否发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笔者进行了经皮经腔犬旋股内动脉内结扎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medial femoral circumfflex arterial ligation,PTMFCAL)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大球囊扩张治疗下腔静脉节段型Budd-Chiari综合征探讨
目的 观察大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阻塞型Budd-Chiari syndrome (SOVC,Segmental obstruction of the IVC)前后血流动学变化,探讨其安全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SOVC患者38例,在DSA监视下,先用小球囊预扩张,后以直径25 mm~30 mm大球囊治疗性扩张下腔静脉.结果 26例患者成功血管成形治疗,病变血管内径,术前2.77±2.32mm,术后即刻16.88±2.99mm,一月后10.61±2.45mm,病变远心段IVC压力:术前33.73±8 24cmH2O,术后12.77±2.79cmH2O;侧枝循环显影基本消失.随访6月~6年4个月,复发事19.23%.结论 大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SOVC,安全,有效,术后近期病变血管回缩是影响其远期疗效主要因素之一.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一经确诊,只要无禁忌证,都应尽快在3~6 h内开展溶栓,特别是在没有急诊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条件的情况下.尽早开通"罪犯血管",抢救患者的生命[1-2].随着对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视,院前抢救设备、药品及人员配备的改善,使得院前进行溶栓成为可能.
-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脏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慢性肾脏病患者PTCA治疗现状及应用前景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药物、经皮经腔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PTCA and STANT)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药物治疗简便、易行,但效果欠佳;
-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超声组织定征评价
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能无创地定量评价心肌组织内在的细微结构及功能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接受急诊及延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IBS,并应用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CK),获得收缩期心内膜位移速度(VSEM),旨在探讨这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早期再灌注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
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护理
血管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冠心病介入治疗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病人的治疗效果.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基础、应用广泛的技术.目前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新技术如冠状动脉内支架、球囊旋磨技术、旋切技术以及冠状动脉内激光的应用,使介入治疗适应证不断扩大,疗效日益提高[2].作为有一定危险的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手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正确认识并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现对我院622例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病人的术后护理进行总结,以期探讨佳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水平.
-
PTCA及支架植入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血管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医学界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12月完成PTCA及支架术103例,其中急疹27例,择期76例,成功率100%,挽救了危重病人的生命,提高了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做为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很多病人还很陌生,认为心脏的手术很可怕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对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
1例室间隔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护理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1].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晕厥等,猝死率为50%[2].经皮经腔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是近年来介入治疗该病的一个新领域.由于PTSMA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人为的造成心肌梗死,可能引起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并发症,所以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防止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我科收治1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采用PTSMA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
脑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
脑高灌注综合征(HPS)是在以前低灌注区由于脑血流的突然增加超过了其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侧头痛、惊厥及颅内出血[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HPS 的发生率为0.3%~1.2%,其中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3%~0.7%[2].随着经皮经腔脑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的开展,其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但多为栓塞、血管闭塞、再狭窄等缺血性事件[3],HPS极其少见.本文总结了文献报道的脑PTA和(或)支架术后21例HPS 的临床资料[4,5],目的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认识,尽量避免术后HPS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塞(AMI)药物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CSF(商品名:惠尔血)或分泌型G-CSF(商品名:金磊赛强),300~600μg/d皮下注射,连续5d,第6d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然后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进一步治疗AMI.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检查,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的细胞数量.并在外周血干细胞同时观察其副作用.结果: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WBC数量分别为(8.42±2.59)×109L、(31.28±8.34)×109L、(35.24±9.38)×109L、(37.03±13.07)×109L、(35.34±14.68)×109L、(20.35±9.22)×109L;CD34+量分别为(14.89±11.46)×106、(67.78±50.88)×106、(124.79±136.13)×106、(208.92±206.97)×106、(206.10±164.57)×106、(66.63±56.56)×106;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 d外周血中WBC,CD34+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5d;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WBC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835),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不良反应占37.8%(1745),其中骨痛发生率为15.6%(745),低热约6.7%(345),乏力约4.4%(245),皮疹约4.4%(245),心衰加重约4.4%(245),自发性脾栓塞约2.2%(145)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MI患者应用G-CSF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安全可行;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WBC变化曲线高峰均出现在第5 d,且WBC与CD34+细胞数量之间具有正相关,与体重、年龄、性别、AMI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经皮经腔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2001年5月~2005年4月,我院采用经皮经腔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对1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进行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磁共振多技术成像对心肌存活性的研究
随着物质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逐渐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当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常规血管造影(DSA).在美国,每年有约100万例次的冠状动脉造影,但是40%的人并没有发现明确的病变;在日本,每年有约20万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只有6万患者需要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可对心脏形态、收缩功能及心肌存活性进行评估,且无电离辐射、无创、图像分辨率高及重复性好.笔者重点介绍CMR在评价心肌存活的新进展.
-
血浆C型钠尿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介入治疗的相关性
为探讨血浆C型钠尿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介入治疗的关系,选择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行左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分别于冠状窦、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型钠尿肽和心房钠尿肽水平.结果发现,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血浆C型钠尿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冠心病血管成形术后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冠状窦血浆心房钠尿肽水平增高(P<0.05),而血浆C型钠尿肽水平在冠状窦、股动脉和股静脉均升高明显(P<0.001),术后24 h静脉血浆C型钠尿肽水平高,术后72 h下降至术前水平.结果提示,C型钠尿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介入治疗的病理生理过程,C型钠尿肽较心房钠尿肽更能反映冠状动脉局部的变化,可能对预防术后再狭窄有积极意义.
-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典型病例2例
梗阻性肥厚型心肥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后者包括手术治疗(肥厚间隔切开--切除术,心脏移植)及介入治疗,如双腔起搏器治疗、置入式心脏除颤器以及经皮经腔肥厚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PTSMA由英国医生Sigwart于1995年首次应用于临床[1].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2月10日我国共完成200例PTSMA,其中辽宁省人民医院72例,居亚太地区之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