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泵衰竭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心脏直视低心输出量的泵衰竭患者,在单纯药物治疗下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高达80%~100%[1].近年来不断有临床试验证实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等辅助循环手段的应用,对提高这类疾病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2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内外科应用IABP者21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
心血管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监护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COS),是心输出量下降不能满足机体生理、代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是心血管疾病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院白1987年4月~1996年4月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治疗心血管疾病246例,其中发生LCOS者56例,死亡7例.现就本组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LCOS的临护,作一探讨.
-
83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临床应用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至1999年9月83例患者应用IABP,其中12例重症患者 作保护性IA BP辅助,71例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低心输出量,反搏前多巴胺用量一般已达到8~15 ug /kg/min或同时用另一种升压药,收缩压<60~70 mmHg(1 mmHg=0.133 kPa)。男60例,女23 例,年龄22~75岁 ,平均56岁。IABP开始使用时间:术前12例,术中48例,术后23例。使用Datascope 98型及 KAAT Ⅱ型气囊反搏机,Datascope、ARROW气囊反搏导管,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少数病例切 开股动脉放置导管。用心电图激发反搏,根据气囊近侧动脉内压力曲线,重搏波切迹点调整 气囊充气放气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反搏效果。严密监测压力图形、血压、心电图、心率、神 志、尿量、下肢血运、气囊充盈情况、气囊导管连接、机器运转情况,注意及时排除异常报 警。 结果 IABP 83例,存活43例(51.8%),死亡40例。IABP使用时间2~264 h ,平均56 h。冠心病手术围术期用IABP 67例,占IABP总数80.7%,存活36例(53.7%)(表1,表2)。
-
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如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脏重构在心衰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的治疗主要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在降低心衰死亡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严重心衰患者在1年内病情急剧恶化死亡者达40%[1].在几种低心输出量和高心输出量心衰动物模型以及慢性心衰患者已经证实血清加压素水平升高.
-
高危病人心脏手术后应用辅助循环的效果
年龄>70岁、左室功能差[左室射血分数(EF)<0.40]、心肌梗死并室壁瘤或瓣膜关闭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均为心脏手术高危病人[1].这类病人心脏术后如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COS)死亡率极高.辅助循环技术是治疗LCOS的有效措施,可使其生存率达到30%~50%[2,3].1997年7月至2000年12月我们采用辅助循环技术治疗14例LCOS病人,7例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瓣膜病围术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
近年来研究表明,外周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降低,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中均可能起重要作用〔1,2〕。我们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瓣膜病围术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水平与手术前、后心功能障碍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2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病人中男9例,女11例。年龄25~54岁,平均(39.2±8.2)岁。体重45~76kg,平均(58.5±8.7)kg。心功能(NYHA)II级2例,III级14例,IV级4例。均除外合并甲状腺疾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药物等。术前检测出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2例,余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全部病人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平均(104.6±27.1) min,主动脉阻断平均(73.8±15.8) min。根据Tanaka等〔3〕临床诊断标准,将20例病人分为术后心功能正常组(I组)14例和心功能障碍组(II组)6例。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
左西孟旦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在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后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当中,左西孟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冠脉旁路移植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常规组接受临床常规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左西孟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因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而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而言,左西孟旦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3个月至5岁法乐四联症患儿根治术
法乐氏四联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首位.早年认为肺血管发育不良及左心室小(McGoon比小于1.2、肺动脉发育指数小于100mm2/m2、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小于32ml/m2)的患儿不宜一期根治,近年我院对根治术的手术适应证明显放宽,自1993年1月~1995年9月,连续无选择地对就诊的360例3个月~5岁法乐四联症患儿全部实施了一期根治术,对肺血管发育不良及左心室发育小的手术适应证明显扩大(本组32例造影患儿,McGon比小于1.2的7例、PA-index小于100的7例、左心室容积指数小于32的14例),手术效果好,死亡率已由80年代末的13.90%降低至1.11%(4/360),术后早期死亡或出现灌注肺(4例)及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8例)的事件发生率是3.89%.为了进一步提高法乐四联症的根治效果,将本组患儿的21个术前及术中因素与手术结果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将其中接受心血管造影检查的32例患儿的术前肺血管和左心室发育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了相关性进行分析.
-
ET-1及ET-1受体阻滞对人体心输出量、主动脉压和PWV的影响
内皮素-1(ET-1)是一种有力的血管收缩物质.其在肾脏的作用(包括血管收缩和钠潴留)尤强.ET-1虽然对心脏有增加肌收缩力的作用,但是降低心输出量,这可能是由于增加全身血管阻抗和后负荷及冠脉血管收缩作用所致.ET-1对动脉波反射和中心压力增大的作用尚不清楚.
-
米力农的药理及其在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体外循环(CPB)等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后常因心功能严重障碍而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COS),常需药物治疗以改善心肌功能、增加心排出量和维持有效循环.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简称低心排综合征)是指心脏手术后心排血量明显减少,患者出现低血压、脉压较小、少尿、四肢厥冷、发绀等表现的一种疾病.
-
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29例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2000-01~2004-01我院共收治先心病新生儿29例,其中男22例,女7例.年龄11h至28d,其中11~72h者6例,3~10d者9例,10~28d者14例;体重2.2~4.3kg,其中2.2~3kg者7例,3.1~4kg者21例,>4kg者1例.术前诊断包括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14例,其中室间隔完整性9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者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6例,其中心上型3例,心内型1例,心下型2例;法乐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5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1例;永存动脉干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全组均一期根治,其中急诊手术26例,11例深低温停循环.结果本组早期(术后30d)死亡3例(10.3%),其中第一例D-TGA因重建主动脉吻合口出血于术后12h死亡,1例D-TGA和1例TAPVC术后重度低心输出量(低心排)合并肾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5、9d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5例(17.2%),肾功能衰竭5例(17.2%),低氧血症3例(10.3%).26例存活者随访2~48个月,发绀均消失,体重明显增加,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新生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衰严重和(或)重度低氧血症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效果满意.精心的手术设计、术后预防及积极治疗低心排和(或)肾功能衰竭是降低术后病死率的关键,包括改良超滤、严迟关胸、腹膜透析的应用.
-
多非利特的药理、毒理与临床应用
心房颤动 ( AF)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 严重时可降低心输出量 , 增加心室灌注压 , 引起血栓栓塞 , 伴室性心率过快时还会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引起心肌疾病 . 抗心律失常药常有加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 , 长期服用还有增加死亡的危险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生理学效应及临床对策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广泛存在.PEEPi不良的生理学效应包括降低吸气肌的收缩力和工作效能、增加吸气作功和呼吸困难、人工通气时影响吸气触发和人机同步、增高气道峰压和气压伤危险性、降低心输出量等.PEEPi对呼吸衰竭也有重要影响,是导致脱机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对策包括改善导致PEEPi的内在因素(基础疾病?p呼气流速受限、病人通气需求增加等)、减少增加PEEPi的外源性因素(降低管道和阀门的阻力、采用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设定等)和外源性呼气末正压/持续气道内正压(PEEP/CPAP)的合理应用等[1~3].正确认识和处理PEEPi,尤其是探讨在COPD中应用PEEP/CPAP的合理方案,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传统的正压通气,习惯选用大潮气量(12~15m1.kg-1)慢呼吸频率的方法,然而日渐增多的证据表明:对于患有肺部疾患的危重病人,应用这种通气方法容易引起通气机所致肺损伤(VILI)、降低心输出量引起低血压,并造成撤机困难[1].我院老年干部科于1999年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5例患者,采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方法均被抢救成功,现总结分析,进一步探讨避免机械通的并发症,倡导较符合老年COPD的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