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复运动试验检测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摘要)
采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观察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心肌缺血预适应(IP)现象的客观指标.1 对象和方法选择我科1998年以来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确诊冠心病SA16例,年龄43~72(平均51±12)岁.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行累积计分,冠脉侧支循环按Contina计分.停药24小时或进餐1小时行2次TET.第2次TET在首次TET后10分进行并确定ST段和T波恢复到TET前,终点依文献.监测心电图和血压.ST段水平或下斜压低≥1 mm为缺血阳性标准.观察2次TET心绞痛发生率及出现时间,ST段压低大值及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各参数与冠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关系.
-
胫骨疲劳骨折的力学基础与预防
体育运动、舞蹈杂技和军事训练均是高强度、超负荷、高频率重复运动.骨与肌肉的高频重复很容易引起骨骼和肌肉的疲劳性损伤.自1993年1月~2001年1月治疗胫骨疲劳骨折89例,总结报告如下.
-
一次和重复大强度离心运动前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探讨一次和重复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72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一次离心运动组和重复离心运动组.一次大强度运动组采用速度18 m/min、坡度-16°的下坡跑运动,大鼠先运动30 min休息5 min,再运动30 min.重复运动在一次运动结束一周后进行(运动2次),观察一次和重复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和168 h大鼠股四头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一次运动后48 h肌节损伤情况严重,肌节紊乱甚至消失,Z线断裂,肌丝溶解,72 h出现部分恢复.重复运动后24 h,线粒体严重破坏,48 h线粒体结构逐渐恢复,72 h肌纤维已经重建,但线粒体数量、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结论:重复运动较一次大强度离心运动促进肌纤维再生及骨骼肌重建,特别是运动后48~168 h线粒体结构与数量恢复速度加快,可能促进了受损组织有氧代谢能力提高,有利于受损组织再生.
-
丘脑底核深部电极植入手术治疗扭转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扭转痉挛是肌张力障碍严重的一种类型,是神经系统少见病.它是以一种持续肌肉收缩为特征的异常运动,频繁引起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患病大约为6.6/10万人口,我国大约有7-8万患者.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指因持续性肌肉收缩而引起的肢体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以应用左旋多巴有效为特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遗传性锥体外系疾病.因DRD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易误诊为脑瘫、脑炎、帕金森病等,故临床医师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从而避免因长期肌张力障碍所致的畸形,减轻患者的痛苦.
-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进展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早由Oppenheim于1911年提出[1],用来命名一种以躯体扭曲,肌肉痉挛,伴有身体屈曲的奇异步态以及逐渐出现的持续固定的姿态畸形为特征的儿童起病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一个世纪以来,肌张力障碍的定义经过了多次演变.根据肌张力障碍医学研究基金会特设委员会的定义[2],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肌肉持续收缩的综合征,经常造成扭曲,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其中扭曲是肌张力障碍与其它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百年来,尽管人们对于肌张力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症状治疗的水平上,而近年生物医学研究的众多进展,如RNA干扰技术等,为肌张力障碍的病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美国2001~2010年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研究方向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MSD,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如腰背痛、肌腱炎、手臂振动症状和腕管综合征,是美国工作有关疾病费用的主要部分,近期估计每年130到540亿.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报告,1997年MSD造成603 096例误工(占全部误工的三分之一),其中,过度用力即搬举、推拉和持物/运送/扭转分别致伤297 317、75 896和60 588例(引起误工6~7 d,63%涉及腰背部)重复运动如键盘输入、重复使用工具和反复举放或移动物体所致伤75 188例(误工17 d).
-
慢性电刺激疗法治疗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表现为持续肌肉收缩为特征的异常运动,引起颈部、四肢或全身扭曲、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有时在作家、打字员和乐手职业人群呈现为手部痉挛.
-
富氢水对重复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重复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 SD 大鼠10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重复运动的动物模型构建: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跑,速度18 m/ min,坡度-16度,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运动前30min 与运动后即刻口服各10ml 体重富氢水;对照组相同时间口服同剂量生理盐水),进行同样的重复力竭运动,在同一时间点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取股四头肌,同时对实验组大鼠进行治疗量富氢水喂养,考察富氢水对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微损伤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作用,观察对照组、实验组大强度运动(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补充富氢水后重复运动训练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研究表明:利用透射电镜对补充富氢水后大鼠进行相同的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该过程中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程度看出大鼠股四头肌的微损伤有显著改善,但是仍表现为肌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肌节不完整,Z 线变细,肌丝卷曲等。结论大强度运动下骨骼肌超微结构图谱变异与骨骼肌微损伤或者疲劳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机制,同时对补充富氢水过程中可带来一定的修复机制,富氢水对重复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泰山赤灵芝对重复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泰山赤灵芝对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微损伤的修复及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 SD 大鼠52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重复运动的动物模型构建:大鼠在跑台上进行下坡跑,速度18 m/ min,坡度-16度,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设立实验组(喂养泰山赤灵芝水煎液)、对照组,进行同样的重复力竭运动,在同一时间点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取股四头肌,同时对实验组大鼠进行治疗量泰山赤灵芝喂养,考察该药对大强度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微损伤的修复及保护作用,观察对照组、实验组大强度运动(重复运动)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补充泰山赤灵芝后重复运动训练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异研究表明:利用透射电镜对补充泰山赤灵芝后大鼠进行相同的大强度重复运动(力竭运动)后,该过程中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程度看出大鼠股四头肌的微损伤有显著改善,但是仍表现为肌原纤维排列不规则,肌节不完整,Z 线变细,肌丝卷曲等。结论大强度运动下骨骼肌超微结构图谱变异与骨骼肌微损伤或者疲劳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机制,同时对补充泰山赤灵芝过程中可带来一定的修复机制,泰山赤灵芝对重复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
儿童心因性疾病50例临床分析
心因性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引起的、无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和精神症状[1],可出现强直姿势、强直动作、重复运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易误诊为癫痫、心肌炎或其它器质性疾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诊治的心因性疾病50例总结如下.
-
肌张力障碍治疗概述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者过度收缩引起的肌张力异常和姿势改变是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性表现。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也称为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叠加、遗传变性病、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继发性或症状性。根据症状分布分为:局灶型、节段型、多灶型、全身型、偏身型。按病年龄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本文就近年来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作一综述。
-
024痉挛型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的生物力学特点
脑瘫(CP)是一组由于脑异常发育或早期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其肌张力异常包括痉挛型、肌张力障碍型及混合型等.痉挛型脑瘫临床上多见,约占75%,其特征是在一定阻力下在增加活动速度或在一定速度下增加阻力时张力增高,肢体活动时由于牵张反射异常使拮抗肌的激活增加,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是由于持续肌收缩导致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在随意运动或维持姿势时形成肌肉激活的异常模式.在休息时可以产生异常姿势与关节僵硬,两种类型可发生于同一肢体,且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区分这两者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痉挛型和肌张力障碍型脑性瘫痪的膝关节运动和步态的生物力学特点,以确定两者的鉴别点.
-
重复的Mckenzie腰脊椎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由Mckenzie提出的针对腰椎的重复的腰脊椎运动,20年来一直用于下背痛的治疗.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检测用于Mckenzie系统中的四种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结果提示Mckenzie重复运动对有潜在心血管功能紊乱的患者可能有危险,应进行心率及血压的监测.
-
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治疗及电生理研究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指持续性肌肉收缩而引起的肢体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1].头颈部肌张力障碍,包括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Meige综合征等一组神经科疾患,近年来国外对本病的探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把有关肉毒毒素的治疗及电生理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儿童癔症30例临床分析
癔症属于心因性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引起的、无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和精神症状[1],可出现强直姿势、强直动作、重复运动、呼吸急促等症状,易误诊为癫痫、心肌炎或其它器质性疾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本院门诊自1992年至2000年诊治的癔症30例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