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164例特发性室早/室速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特发性室早/室速(PVB/IVT)导管消融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
方法:对我中心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164例PVB/IVT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发作时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初步确定PVB/IVT的起源心腔,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电激动顺序标测,确定早的激动起源部位(消融靶点),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局灶性消融或线性消融。 -
CARTO标测指导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croreentry atrial tachycardia,MAT )电生理特征和消融效果。
方法:2009-08至2011-09本科电生理检查确诊的MAT共计38例,年龄(48.4±10.8)岁,男性17例,女性21例,38例中15例为持续性或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合并右房明显扩大12例常规电生理检查初步确定房速的起源心腔,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三维电激动和/或电压标测,确定MAT关键峡部及其基质,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相应的线性消融或局灶性消融。 -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的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
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2009-06至2011-12, Carto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122例流出道室早/室速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起搏及电激动标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局灶消融。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编者的话本文报道普通射频温控导管消融未成功时,及时更换使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而消融成功,尤其是射频功率很低时,难以取得远期效果.本文价值在于提醒医师思维广泛,及时改变思路、方法,以取得成功.
-
应用冷盐水灌注导管电隔离腔静脉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治疗的作用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56孔与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 比较5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与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入选40例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使用56孔的Thermocool SF R导管(SF组,20例)或6孔的Thermocool R导管(TC组,20例)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 结果 SF组的消融时间(2 451s)和冷盐水灌注量(327ml)较TC组(2 859s,810ml)减少(Z=2.083、5.058,P<0.05或0.01);SF组X线照射时间(9.10min)及剂量[(30.36±16.42)mGy]也较TC组[14.45min、(46.15±20.95)mGy]减少(Z=2.137、t=2.654,均 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 5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心房颤动消融安全,疗效优于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X线照射较少.
-
不同消融导管治疗三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消融导管治疗三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并分析心电图特征.方法:入选三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患者54例,其中常规消融组21例,冷盐水灌注消融组33例.通过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心电图特征及进行初步定位,然后进行非接触心内膜标测定位消融.结果:与常规消融组比较,冷盐水灌注消融组手术成功率较高(100.0%∶90.5%,P<0.05),手术时间较短[(46.11±7.18) min∶(50.98±10.03)min,P<0.05],放电时间较短[(3.74±1.32)min∶(5.10±2.30) min,P<0.01],放电次数较少[(2.74±1.16)次∶(4.86±2.00)次,P<0.01].结论:对于三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冷盐水灌注导管可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体表发作心电图能对其初步定位提供帮助.
-
冷盐水灌注导管对常规射频消融失败心房扑动患者的消融治疗
常规射频消融在部分普通型心房扑动患者不能产生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之间峡部的双向传导阻滞,本研究观察冷盐水灌注导管对该部分患者的消融效果.125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普通型心房扑动患者中,7例患者从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口或至欧氏嵴射频消融超过15次未能产生峡部双向传导阻滞,定义为射频消融失败.对该7例患者换用冷盐水灌注导管,以相同于常规射频消融的方法在峡部找到传导间隙后,行射频消融.全部患者消融成功,平均消融4.5±2次,导管温度40±1 ℃,阻抗79±5.4Ω,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表明常规射频消融的失败与常规射频消融不能产生峡部足够的损伤有关,冷盐水灌注导管对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患者可以成功地产生峡部的双向传导阻滞.
-
应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成功消融右房疤痕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患者男,39岁.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行房间隔修补术,术后发生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曾2次采用普通温控大头电极行射频消融术失败,再次到我院治疗.手术按常规分别放置标测电极,诊断右房房速.先采用温控大头电极在右房标测到领先A波,反复消融4次失败,遂采用冷盐水大头电极消融,放电30 s后房速终止,巩固放电300 s,随访半年均维持窦性心律.结论:对于疤痕性房速,采用冷盐水灌注大头消融可得到稳定而持久的消融能量,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应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
应用新型多极冷盐水灌注标测与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的初步体会
目的 探索采用新型多极冷盐水灌注标测与消融导管(nMARQ)进行肺静脉隔离(P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接受10极nMARQ导管射频消融完成PVI.消融术后观察15 min,应用Lasso标测导管检验PVI,必要时再次应用nMARQ导管进行补点消融.记录每根肺静脉标测时间、消融时间、消融能量输出模式和PVI情况.结果 共对9例33根静脉进行130次消融,其中左上肺静脉(LSPV) 44次(33.8%)、左下肺静脉(LIPV) 38次(29.2%)、右上肺静脉(RSPV) 24次(18.5%)、右下肺静脉(RIPV) 24次(18.5%),平均每根肺静脉消融3.9次.10极电极同时放电消融65次,选择性放电消融65次.Lasso电极检验PVI显示5根肺静脉(15.2%)发生电传导恢复,均为LIPV.平均每根肺静脉标测时间9.9 min、消融时间3.6 min.平均每例患者手术时间134 min,总标测时间37 min,总消融时间13 min,X线累计曝光时间21 min、X线累计曝光剂量35460 mGy/cm2.消融过程中食管温度报警18次(13.8%),其中LSPV 4次(9.1%)、LIPV 10次(26.3%)、RIPV 4次(16.7%).消融术后即刻PVI成功率93.9%.术中和术后住院期间无射频消融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 房颤患者应用新型标测与消融多极导管进行PVI手术安全、有效.
-
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心外膜旁道1例
目的:讨论心外膜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及解剖特点.方法:对1例有明确心动过速病史,曾行射频消融治疗但复发的女性患者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常规放置冠状窦电极、希氏束电极,行心房、心室程序刺激.电生理检查证实该心动过速为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膜电激动标测提示心动过速时冠状静脉窦A波呈偏心性传导,CS7-8处A波相对较早,但VA不融合,大头消融电极导管经穿间隔途径在二尖瓣瓣上心内膜面标测,靶点均不理想且试消融无效.结果:窦性心律下,大头消融电极于冠状静脉窦心中静脉内标测到旁道电位,局部微调大头消融电极即可阻断旁道前传,心动过速或心室起搏时在该处可标测到A波早,试放电消融成功.结论:心外膜显性旁道根据体表心电图可大致预测其位置,其电生理特点主要与其特殊解剖有关.
-
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心外膜旁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I-ABL )对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患者30例,其中左侧旁路25例,右侧旁路5例,均使用I-ABL ,经心内膜(心室侧或心房侧)或冠状静脉窦内进行消融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I-ABL消融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术中、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I-ABL对于常规射频消融失败的心外膜旁路的消融治疗是有效及安全的,可能对提高心外膜旁路消融的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
冷盐水灌注导管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的护理
目的探讨运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的护理.方法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密切观察心律率的变化,配以细致的心理护理.结果患者术后一周左右康复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术是治疗房颤有效的方法之,而良好的护理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有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