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应变显像的研究现状
心肌力学是将医学原理和力学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心肌的力学运动特性,提供心肌运动和功能参数,探讨心肌局部或整体运动变化的生理及病理意义。临床上,心肌运动功能损害是心脏泵功能受损的前提,因而对心肌力学的评价可以早期发现心脏功能异常,获取具有临床价值的信息,早期干预病变。评价心肌功能常用参数为心肌应变,目前用于定量评价心肌应变的超声技术主要有组织多普勒显像(TDI)、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由于TDI、2D-STI有角度依赖性,脱离二维平面等不足,因而临床应用受限。新近发展的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它采用全容积显像,能连续动态观察心肌三维空间运动,定量评价心肌功能。动物实验证实3D-STI所测的应变值与金标准超声微晶体测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与传统方法2D-STI相比,3D-STI评价心肌应变具有明显优势如基于三维图像、重复性好、耗时短、可以在同一心动周期同时评价16节段的心肌应变等。由于3D-STI评价心肌应变的上述优点,近年来,其在临床和科研中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如心肌力学的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评价、心肌病的诊断、评价心肌缺血等。但3D-STI尚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改进:帧频较低、测量软件不统一、尚未建立应变值的正常范围、心律对3D-STI的影响等。因此,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3D-STI作为一项新的影像学技术,将为心肌力学的准确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左室功能中的价值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新的超声定量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应变值等指标对整体及局部左室功能的评估进行定量、定位地评价,以其无角度依赖性、早期诊断等独特的优势,为多种疾病心功能的评价尤其是左室功能的评价提供可靠的临床价值。
-
抗冲击性人工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探讨自研设计的抗冲击性人工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以新鲜人尸股骨为对照组,取其相关生物力学参数后在股骨距上12 mm处截骨,将自研设计的抗冲击性人工髋关节假体(以下简称抗冲击性假体)和常用的Moore型人工髋关节假体(Moore型假体)分别安装在新鲜人尸股骨上,固定后分别测试两组在静态时的应力分布状况及动态时的冲击载荷的大小.结果抗冲击性假体的应变值的分布接近于股骨对照组,抗冲击性假体所承受冲击载荷远大于Moore型假体.结论自研设计的抗冲击性假体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
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脑病中心就诊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在经过常规彩超检查后,明确斑块的性质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对所有斑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斑块的弹性应变值、斑块感性区的应变率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对3组斑块的性质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性质斑块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软斑块组应变值高于混合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应变值高于硬斑块组(P<0.05);软斑块组应变率低于混合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应变率低于硬斑块组(P<0.05).同时,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均高于硬斑块组(P<0.05).结论 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可以根据斑块的应变值和应变率反映斑块的性质,也可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根据斑块的大小和性质,得出颈动脉的狭窄程度.
-
椎弓根螺钉器械应力分析
目的测试椎弓根螺钉器械受力状态,为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聚酰胺棒加工成人工椎体模型,将椎弓根螺钉器械植入椎体模型,模拟脊柱不稳定状态--椎体完全缺失且无韧带影响,在试验机上以50N的增幅逐渐增加载荷,记录不同载荷下的前屈应变值,计算器械在轴向压力及弯矩下的应变值.结果弯曲受拉应变值明显高于弯曲受压应变值;弯矩应变值明显高于轴向压力应变值.在相同的载荷下SDR的应变值明显低于VSP与Dick器械的同侧应变值.结论椎弓根螺钉器械受力以弯曲力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