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动静脉置管的安全护理
目的:为保证心脏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监护,小儿先心病术中及术后,为方便及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导用药,需留置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导管,既增加了肌体的有创伤害,又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若护理不当,可造成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保护患儿及输液安全,及时有效地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需加强对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与监护,因此在术后应加强对患儿各置管部位的观察与护理。
-
重度烧伤治疗中动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治疗中动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8月—12月我院收治的7例重度烧伤伴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应用超声下动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抗休克、抗感染等抢救治疗。结果动脉导管留置时间短4 d,长11 d;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短3 d,长21 d;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时间32 d。其中应用期间发生导管脱出2例,发生导管穿刺点红肿渗液4例。结论及时有效地建立通畅的动静脉通路,是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环节;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方便输血、输液和抢救用药等优点;动脉置管可有效监测血流动力学和容量,提高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例控制措施报告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自1961年发现至今,其感染几乎遍及全球,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致病力强,治疗效果差[2].烧伤病区患者病情危重,导尿管、动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多,生理防御功能减退,为MRSA的侵入提供了条件.
-
肝衰竭患者动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的安全护理
目的:通过控制各环节质量,确保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中的安全护理. 方法:对1126例经动静脉置管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进行安全护理. 结果:外周动-静脉置管820例,成功率为80.00%;股静脉置管306例,成功率为89.87%. 术后渗血的发生率为4.35%,血肿的发生率为1.07%,晕针的发生率为0.27%;无1例发生断管、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为98 .1%. 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是确保动静脉置管的护理安全、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
血液透析患者专用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均留有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内瘘、颈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患者生活起居或在护理、换药、血透治疗时存在不便,甚至会造成血管通路保留失败,如动静脉内瘘闭塞、动静脉置管滑脱等,给患者带来痛苦.近年来,我们在普通病员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制作出血透患者专用病员服,经临床使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及防治
随着现代新生儿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血管内导管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也是常用的有创性操作.几乎所有危重新生儿在住院期间都会使用血管内导管,包括中心血管和外周动静脉置管,以动态监测血压、采集血液标本、复苏抢救、输入药物和营养液等.近年来由于导管材料和大小的不断改进,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使用血管内导管逐渐普及,为提高其存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14年新生儿深部动静脉置管临床应用学习班通知
-
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动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256例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予外周动-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股静脉置管的成功率(89.8%)明显高于外周动-静脉置管(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的发生率更低(P<0.05),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平均血流量更高(P<0.05),更有利于人工肝的顺利进行.动静脉置管为人工肝治疗提供了一条佳静脉道路.无感染、断管、栓塞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护理纠纷,患者满意度为98.0%.结论 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动静脉置管的不良反应,是保障体外循环管路通畅、人工肝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
心理干预对人工肝技术操作中动静脉置管的效果观察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人工肝),是能够替代肝脏功能,用以治疗肝功能衰退的体外人工器官装置.广大患者因对新技术缺乏了解而产生较强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出现焦虑、担心、恐惧、猜测等紧张情绪,易引起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而影响动静脉置管.为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减少心理应激反应引起的动静脉收缩,我们对21例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
动静脉置管在兔火器-冻复合伤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和动脉内置管方法在火器-冻复合伤模型中的适用方式,为成功建模提供保障.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火器-冻复合伤组(A),冻-火器复合伤组(B),火器伤组(C),冻伤组(D),空白对照组(E).耳缘静脉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针(黑色)直接穿刺给药、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采用静脉切开法,选用18G静脉留置针置入颈动脉,并连后连接100 ml肝素生理盐水冲管液(浓度为50 U/ml)及压力传感器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率、血压等监测,同时采血测动脉血气、心肌酶谱等指标.结果: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53%(16/30)、2次成功率27%(8/30)、3次成功率20%(6/30),但总成功率达100%;A组2次以上穿刺成功率67%(4/6),B组50%(3/6),C组33%(2/6),D组67%(4/6),E组17%(1/6).经动脉置管采血率、耳缘静脉输液率均达100%.结论:构建大耳白兔火器—冻复合伤模型时采用黑色静脉输液针直接穿刺、18G静脉留置针置入颈动脉能快速、有效地成功建模并进行后续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