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126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临床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126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进而为进一步探讨患儿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发病机制、合理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①试验组: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5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住院患儿12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45例,年龄6个月至11岁,平均2岁10个月;全部病例诊断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诊疗指南(2011年版)>诊断标准,近期无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史,无免疫系统疾病史.②对照组:选择我院住院患儿化脓性脑膜炎81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8例.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126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体液免疫临床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126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进而为进一步探讨患儿免疫功能状态及其发病机制、合理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①试验组: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5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住院患儿12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45例,年龄6个月至11岁,平均2岁10个月;全部病例诊断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诊疗指南(2011年版)>诊断标准,近期无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史,无免疫系统疾病史.②对照组:选择我院住院患儿化脓性脑膜炎81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8例.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慢性肝病患者免疫球蛋白检测及意义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免疫功能紊乱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常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亢进.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分析,了解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体液免疫的状态.
-
住院麻疹病例免疫状态有关指标的检测分析
为探讨麻疹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状态及麻疹疫苗接种后对麻疹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我院儿科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确诊的71例麻疹患儿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及PPD试验.
-
血清总蛋白增高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总蛋白增高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影响。方法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球蛋白(Ig)检测定量测定所选对象中IgM、IgA、IgG的含量,再联合血清蛋白电泳检测β球蛋白、γ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白蛋白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中,38例出现M带,阳性率为95.0%;30例(75.0%)总蛋白含量>90 g/L,38例(95.0%)球蛋白含量>39 g/L,与对照组相比, IgM、IgA、IgG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总蛋白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免疫功能研究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临床较为常见,好发年龄以儿童居多,且呈逐年增多趋势.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不仅损害呼吸道,还可引起肺外多器官受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更为明显,使病程迁延,严重者造成生命危险.MP感染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认为除与病原体直接侵害有关外,还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认为免疫因素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外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1].有关MP感染致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的研究国内已有文献报道,但结果不一,存在争议[2,3],而MP致CNS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探讨MP致CNS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MP致CNS感染急性期患儿48例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检测,旨在探讨MP致CNS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状况,并对该类患儿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495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的临床资料分析
血小板自身抗体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障碍,导致患者发生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自身抗体可分为特异性糖蛋白自身抗体、药物相关自身抗体、抗同种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PAIg)等。PAIg 包括 PAIgG、PAIgM、PAIgA[1]。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 PAIg 具有快速、灵敏、重复性好的特点。本文就495例用 FCM 检测的 PAIg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
免疫学测定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根据MM的特征,利用免疫球蛋白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3项技术对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MM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及免疫分型.方法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和尿液免疫球蛋白及轻链,蛋白电泳检测血清M蛋白及免疫固定电泳法检测单克隆区带.结果 107例MM患者蛋白电泳有99例呈现M蛋白;免疫散射比浊法100例呈现免疫球蛋白阳性;免疫固定电泳呈现105例出现单克隆区带,3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免疫固定电泳3项技术能对MM早期快速诊断并分型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MM) 蛋白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球蛋白检测 -
风湿三项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RA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我们应用散射比浊速率法定量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来探讨它们与疾病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研究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以散射比浊法检测肿块尚存的175例7种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gG、IgM、IgA,以本室正常参考范围为依据判断所测值的偏低、正常和增高.
-
卫氏肺吸虫病患者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检测
卫氏肺吸虫病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尚乏报道.本文检测了44例卫氏肺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30例本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卫氏肺吸虫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
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病情再分为四组:急性乙型肝炎24例(A组)、慢性乙型肝炎25倒(B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5例(C组)和肝硬化27例(D组);同期纳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组内四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A组<B组<D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疗效将观察组分为改善组和恶化组,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分型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探析
乙型肝炎属于临床较多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肝脏细胞受到乙肝病毒的入侵引起肝脏细胞功能受损而使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纤维化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1].我院为了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对该类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测,现详细内容见下文.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球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是恶性浆细胞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1].该病为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免疫球蛋白分泌过多,轻链大量产生和沉积,阻塞微循环,致器官淀粉样变;
-
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组16(CoxA1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型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高,为小儿常见的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在肠壁细胞中增殖,增殖后可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在易被压迫的部位如手、足血流中游离出来,再在这些部位的细胞中增殖并引起病变[1].本文对60例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检测,以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检测及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所致的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8例分析
1临床资料1989~2000年我院共收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8例,均以骨髓细胞学检查异常,浆细胞》15%,外周血常规红细胞有缗钱状排列,同时作免疫球蛋白检测、尿本周氏蛋白及X线骨骼检查证实.18例中首诊时误诊8例,占44.4%,误诊病例男5例,女3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2岁,均为本院误诊.其中误诊为肾功能不全及贫血2例,骨质疏松症2例,糖尿病肾病2例,肺部感染2例.
-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性骨髓瘤三例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免疫球蛋白检测已较为普遍,加之骨髓穿刺的广泛应用,对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MM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病例仍较多,本文仅就我院近期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M3例,情况分析如下:例1:男,72岁,3年前无诱因腰痛,伴双下肢无力于我院经拍片诊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退行性变”,经保守治疗病情逐渐加重,于2000年5月因发热、咳嗽以“肺部感染”收入院,血沉120mm/h,胸片:右下肺炎,头颅及骨盆X光片示多部位穿凿样改变,蛋白电泳区见M带IgG6.0g/L、IgA20g/L、IgM0g/L,骨穿:增生极度活跃,原浆+幼浆占59.6%.
-
针刺配合脐部贴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脐部贴敷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执行.男22例,女28例;年龄20岁以下4例,21~50岁30例,51岁以上16例;病程6个月至22年.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IgA升高者13例,IgG升高者23例,IgM升高者4例,其余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