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2 030例调查
抗菌药应用不合理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及耐药菌增加,导致治疗失败,不仅对医药资源造成浪费,而且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严重影响.<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手术用药的目的和原则:根据手术野有无感染,决定是否应用抗菌药,以预防切口感染及可能发生的全身感染.预防手术感染主要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药,选用疗效肯定、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的品种.为了解我院手术病例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情况,笔者对我院手术病例进行抽查统计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
-
74例肿瘤患者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12月肿瘤患者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12月肿瘤患者Ⅰ类手术切口病例共274例.
-
我院剖宫产术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预防感染、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节约经济成本,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出现耐药菌株、药物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为了解我院产科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我院104例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同种抗生素三种方法比较
由于麻醉在术后镇痛的应用,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及患者的"知情选择"等,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提高.我院也同样如此.但是剖宫产不是绝对的无菌手术,特别是那些已具有潜在感染因素的产妇,如已试产并多次阴道及肛门检查,胎膜早破,产前产后出血、贫血;术后抵抗力下降,感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近期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有效、低廉的应用抗生素也受到重视,故本研究采用同一种抗生素3种不同的给药方法,以期达到合理应用抗生素.
-
围手术期758例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下半年758例住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8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0.1%的Ⅰ类切口手术后用药时间3~7d;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选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达651例.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我院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应用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整治活动中实施干预措施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抽取普外科I类切口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1830例患者,并设为干预前组,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1740例设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I类切口病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率、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等均较干预前有较大进步。结论:对于I类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患者费用,对遏制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
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应用对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应用对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脾切除术患者104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量和术后生成门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门静脉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通络、抗凝,提高门静脉血流量,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门静脉血栓发生.
-
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对本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452例,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预防应用指导原则》,对这452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31例,应用率为100%;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9例,应用率为100%;骨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62例,应用率100%;普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5例,应用率为30%。单独应用298例,联合应用119例。单独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中,使用频率前五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米诺、去甲万古霉素。手术前给药89例,手术后给药102例,手术中给药226例;一直静脉给药289例,先静脉再口服给药128例,平均给药(3.21±0.12)d。结论:本院外科手术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还比较高,依旧存在预防性用药指征不明确、抗菌药物使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力度。
-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现状
目的:对我院2015年出院病例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从我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中检索2015年出院病例PPI用药病历抽取500份,分析PPI应用情况。结果:200份为预防性应用,其中128份为给药途征不当,预防性应用频率高的是泮托拉唑注射剂和奥美拉唑注射剂。结论:我院PPI预防性用药不合理形势严峻。
-
弹力袜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对照研究穿着下肢弹力袜,探讨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材料: 1999- 01/2002- 10本院收治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 48例,其中髋关节置换 34例,膝关节置换 14例.年龄 55~ 81岁,平均 64岁,男 18例,女 30例. 方法:在预防性药物应用的同时,术后松止血带前穿有弹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无条件者由足趾开始至膝上弹力绷带包扎 2周.辅以下肢静脉泵治疗 5~ 10 d.鼓励患者早期作踝、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及尽早离床活动. 结果:术后随访 6个月~ 2年. 48例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 5例术后出现患侧肢体肿胀 ,疼痛,腓肠肌压痛明显,经静脉造影排除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三大因素是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其中血流滞缓和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术中长时间被动体位和应用止血带,术后活动量减少或卧床,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缓慢,同时此类患者多属高龄,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等因素 ,可使患侧肢体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此外,术中使用止血带,过度牵拉或旋转下肢使血管壁间接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目前对 DVT的预防性治疗主要是抗凝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及抬高患肢等,但抗凝药物的应用存在出血倾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过敏等问题,尤其对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慎用.作者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为患者穿有弹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由足趾远端至股部近端压力逐渐减小,这样使小腿由远向近顺序受压,使静脉受到适度的压迫,增加静脉回流量,减少血流在小腿中的淤滞.早期使用下肢长腿弹力袜再辅以下肢静脉泵能有效的预防 DVT的发生.下肢静脉泵的原理是:通过可充气的长统靴,间歇性地充气,使下肢由远及近均匀受压.综上所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使用下肢弹力袜,对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此方法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无不良并发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佳.
-
西咪替丁预防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52例疗效分析
颅脑外伤患者不论是否手术,均有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处理极为棘手,病死率极高.1994年以来,我院在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常规处理的同时,预防性应用西咪替丁针剂,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沐舒坦与头孢呋辛钠存在配伍禁忌
老年患者在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时常应用化痰药物,而术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及手术的刨伤和各种引流管的放置易并发腹腔及伤口的感染,常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临床上常联合使用这两类药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盐酸氨溴素注射液(商品名为沐舒坦,由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代理生产)与头孢呋辛钠(商品名为达力新,由深圳市制药厂生产)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
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呋辛钠存在配伍禁忌
老年患者在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时常应用祛痰药物,而术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及手术的创伤和各种引流管的放置易并发腹腔及伤口的感染,常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临床上常联合使用这两类药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商品名为沐舒坦,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代理生产)与头孢呋辛钠(商品名为达力新,深圳市制药厂生产)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
奥美拉唑预防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通过分析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losec)对昏迷的Ⅱ型呼吸衰竭(RF)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I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住院病死情况的影响,探讨用抑酸剂预防UGIB治疗的价值.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妇产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加之病人对手术恐惧产生的紧张情绪,术前后控制饮食等,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成为易感染者,以致在正常状态下不足以致病的弱毒微生物亦可成为病原微生物.妇产科手术又常需持续留置导尿管、安置引流管(条)等,这些均增加了感染机会.为避免发生感染,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甚为重要,围手术期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术后感染率,也是十分必要的[1].这里仅讨论预防用药问题.
-
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正常分娩会阴侧切除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集110例正常分娩会侧切术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中有52例在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58例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比两组术后的伤口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体温和血象变化.结果:两组术后体温超过38℃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24h和48h的伤口疼痛评分、术后7d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正常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预防应用抗生素对产妇的伤口愈合无显著影响,应用针对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采取综合处理措施.
-
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对本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452例,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预防应用指导原则》的指导,对这452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31例,应用率为100%;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9例,应用率为100%;骨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62例,应用率100%;普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5例,应用率为30%。单独应用298例,联合应用119例。单独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中,使用频率前五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米诺、去甲万古霉素。手术前给药89例,手术后给药102例,手术中给药226例;一直静脉给药289例,先静脉再口服给药128例,平均给药(3.21±0.12)天。结论:本院外科手术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还比较高,依旧存在预防性用药指征不明确,抗菌药物使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力度。
-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胺碘酮对患者预防性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综合组,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性院前急救方案患者,综合组患者为胺碘酮院前急救方案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结果:急救后综合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院前急救满意率、并发症率、生活质量组间差异显著,其中综合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胺碘酮,可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效果,改善患者便秘症状.
-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出生体重<1 200 g或胎龄<32周的高危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预防组,气管内滴注单剂量PS100 mg/kg,并与30例同期住院因经济原因未能应用PS治疗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两组病例的氧疗时间、用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组早产儿氧疗时间、用氧(>40%)时间、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4.15(4.8±5.2)d、3(0.5±0.2)d、5例(16.67%)、72(6.3±5.7)h和35(1.5±0.86)d;而对照组氧疗时间、用氧(>40%)时间、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27.23(12.9±9.2)d、7(0.8±0.3)d、26例(86.66%)、123(3.5±3.4)h和49(1.8±0.63)d,可见预防组氧疗时间、用氧(>40%)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428、4.582和2.586,P值均<0.05);预防组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但因预防组需机械通气的病例数过少,两组间差异未行统计学处理.RDS发生率:预防组发生率为26.67%(8/30),对照组86.66%(26/30);主要并发症如各类感染、呼吸暂停、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出血等,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病死率:预防组10.00%(3/30),对照组40.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值为5.246,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病死率,缩短氧疗时间、用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
-
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外科择期手术(Ⅰ、Ⅱ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观察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肿、腹股沟疝手术)和Ⅱ类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生素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愈合良好,无肺炎、髙热、腹腔或切口感染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送检的培养标本,无论是伤口分泌物还是胆汁,均无细菌生长.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无高热;胆囊切除术,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在体温上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易受污染切口,术前30 min一次性静脉用药(头孢菌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