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乙型肝炎DNA含量的关系研究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域.本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24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并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测定其HBV血清素标志物(HBV-M)的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HBV DNA含量与HBV-M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Wallac 1235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维护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是用三价稀土离子(镧系元素:铕、铋、钐等)及其鳌合物为示踪剂来标记抗原、抗体、核酸探针或生物活性细胞等为特征的超灵敏度检测技术.三价稀土离子与抗原、抗体络合后,经过增强剂的增效处理,产生半衰期长、荧光度强的荧光,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示踪物稳定、有效期长、标准曲线范围宽、不受自然荧光干扰、无放射性污染等许多优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超微量检验中的一项有发展前景的分析手段.目前是核素体外检测的顶尖技术和方法.
-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准确性、稳定性,为以后检测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32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138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记录检测结果,对比三种方法的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三种方法的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三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间分辨时间荧光分析法能准确的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误差小,无放射性污染,是目前公认的好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天升元口服液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血液T淋巴细胞异常和造血调控因子GM-CSF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升元口服液对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immune-mediated aplastic anemia,IAA)模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异常和正负造血调控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给予IAA模型小鼠天升元口服液(含生药6.2,12.4 g·kg-1·d-1)ig,14d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及其比值,并结合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造血正负调控因子( GM-CSF,TNF-α)的含量.结果:天升元口服液高剂量组CD8+及CD4+/CD8+分别为(15.89 ±8.32)%和(2.34±1.10),(n=7),模型对照组CD8+及CD4+/CD8+分别为(35.13±13.13)%和(0.92 ±0.33) (n=12),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0.001);同时,天生元口服液高剂量组的GM-CSF含量(1 400±670)ng·L-1,(n=10),也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665±276) ng·L-1,(n=12,P<0.01).此外,TNF-α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天升元口服液通过降低CD8+T淋巴细胞的产生,提高CD4+/CD8+比值,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同时促进造血正调控因子(GM-CSF)的产生,从而呈现对IAA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HBsAg的对比分析
HBsAg存在于HBV的外壳部分,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绝大多数HBV感染者外周血出现HBsAg.我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法和免疫放射分析(IRMA)法对400份临床血清标本以及定值血清进行了HBsAg对比检测,现报道如下.
-
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虽然在外周血含量很低,但是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并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理效应。血清FT3和FT4是机体发挥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的真正活性部分,它们比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更能真实地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在甲状腺疾病中具有极好的诊断价值;而且FT3和FT4在非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 测定血清FT3浓度的方法有:放免分析法、酶免分析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
-
两种不同方法测定乙肝“五项”标志物的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特异性、敏感性.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1年4月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法和荧光免疫分析法对其血清进行检测,然后将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的结果都十分可靠,荧光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较酶联免疫法高一些.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性与定量检测分析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较高,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的主要手段.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是判断机体对HBV免疫状态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指标.2011年9-12月,我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标本进行HBsAb测定,探讨ELISA定性试验中样本的吸光度/临界值(S/CO)与TRFIA法定量值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血清HBsAg阴性的体检者410例,男239例,平均年龄30.04岁;女171例,平均年龄28.25岁.
-
060 生理妊娠进程中骨组织状态
为揭示妊娠妇女骨丢失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某些因素,对67例年龄25.5±0.9岁,生理妊娠健康妇女(观察组)骨组织功能-代谢状态进行研究,其中妊娠<13周20例(Ⅰ组),14~26周24例(Ⅱ组),27~40周23例(Ⅲ组).另选3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应用综合测量法检测血清总钙、离子钙、无机磷、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及尿钙、磷的排泄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含量,电化学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含量,应用超声骨密度测量法测量骨组织密度(BMD).
-
孕产妇876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 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在HBV 的多种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而且经母婴传播HBV的新生儿更易形成慢性持续携带者,进而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1].为更好地了解玉溪市孕产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情况和HBV 感染的状况,更好地防治乙型肝炎,笔者对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在到我院产科体检及分娩的876例孕产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进行了HBV 血清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AMI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对189例AMI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AMI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随着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梯次增高,致使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的血浆NT-proBNP含量也呈现出显著差异(P<0.01);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39、+0.36和+0.41,P均<0.01).结论: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是评价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关键词: 心肌梗死 N末端脑钠肽 Killip心功能分级 荧光免疫分析法 -
CA19-9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CA19-9是一种胃肠道的肿瘤相关抗原,由糖链乳酸-N-岩藻戊糖唾液酸联结构成,分子量为300万至500万道尔顿[1].临床研究显示CA19-9与胰腺癌的关系为密切,与胆囊癌、胆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也有一定的相关性[2].进一步研究发现,CA19-9含量的高低对上述肿瘤的诊断及预防均有一定价值[3].目前,其检测方法有ELISA、RIA、CLIA、ECLIA等,近来我们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了CA19-9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并与ELISA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进行了临床检测结果评价.
-
沈阳地区肺结核病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沈阳市肺结核病人感染乙肝病毒(HBV)的情况.方法 对2006年10月到2007年6月824名住院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进行常规乙肝两对半检测,即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并以普通人群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测结果作对照试验.结果 沈阳市结核病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结论 针对沈阳市结核病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现况,应对未感染乙肝病毒的结核病患者进行乙肝免疫接种,增强其免疫力,进一步加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使结核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
解离-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VM的临床应用
解离-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LA)是以三价稀土原子铕(Eu3+)作为示踪物代替HRP等标记抗原或抗体,在免疫反应完成后加入特殊的增强液,将铕从标记抗原或抗体解离下来并与增强液中的组分形成具有强烈荧光螯合物,根据稀土原子螯合物的光谱特点,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测定免疫反应终产物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判断反应体系中被测物浓度,从而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本文以DELFLA法分别检测5份不同浓度的HBVM标准品和58份病人血清,与常规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检测胃蛋白酶原(PG)使用荧光免疫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三种检测方法分析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使用以上三种检测方式检测129名胃癌患者称之为胃癌组和147名正常患者称之为正常组,对比分析其血清当中的PG亚群PG1和PG2的含有量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PGR).结果 在敏感度上TRFIA为76.79%,ELISA为72.88%,乳胶增强免疫比浊为7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特异度上TRFIA为74.15%,ELISA为82.99%,乳胶增强免疫比浊为7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检测方式特异性敏感度差异无意义,无可比性,因此三种检测方式的选择主要看医院已有的设备和检测费用,ELISA成本较低可作为基层医院首要选择,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规模较大医院可选择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方法,而配有先进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医院可选择TRFIA方式.
-
荧光免疫分析法和串联质谱法筛查高苯丙氨酸血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高苯丙氨酸血症在郑州地区的发病情况及免疫荧光分析法和串联质谱法筛查高苯丙氨酸血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近年来在郑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同时进行荧光免疫法和串联质谱法筛查高苯丙氨酸血症的新生儿足跟血样标本.结果 免疫荧光分析法和串联质谱法在筛查、确诊、监测高苯丙氨酸血症方面有不同作用.结论 临床上需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筛查、确诊、治疗高苯丙氨酸血症.
-
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328例慢性心衰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BNP水平的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BNP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不同心功能患者之间的血浆BNP含量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1、0.55和0.59,P均<0.01).结论 BNP是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
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筛查出3例小Y染色体核型
唐氏综合征(Down's Sydrome,DS)又称先天愚型,是一种发生于胎儿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AFP、Free-β-HCG试剂盒对1 773例孕妇进行DS及胎儿某种严重缺陷产前筛查,在筛查的同时,检出3例小Y的胎儿,现报告如下.
-
125例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中筛查出1例9qh+、2例inv(9)
唐氏综合征(Down's Sydrome,DS)又称先天愚型,是一种发生于胎儿的遗传性疾病.我们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AFP、Free-β-HCG试剂盒对1 773例孕妇行产前DS筛查,检出1例9号染色体长臂次溢痕增加(9qh+)、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的胎儿,现报告如下.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价值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一个检测指标,其定量检测对乙肝的研究和防治,特别是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测定HBsAg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等,其中以ELISA为主,但其灵敏度只有1 μg/L,且属于定性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作为一种高灵敏的定量免疫测定方法,近年来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本文应用Wallac公司的Auto DELFIA系统,对31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HBsAg定量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