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排、控便功能训练对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随着生活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高脂高蛋白的摄入量增加,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与西方人比较,我国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是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中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高[1]。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金标准曾经是腹会阴切除术,但近十多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作为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必须遵循的原则已被广泛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英国的Heald等[2]于1982年提出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许多学者已经把TME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 TME术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率在3%~7%以内,术后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3-5]。使直肠癌的治疗从传统的根治肿瘤,转变为兼顾消除肿瘤和保留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治疗模式。 TME可减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有效提高患者的保肛率。不过,采用TME保肛术后,尤其是低位保肛的患者,由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会导致很多患者手术后出现超过9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即所谓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LARS)。 LARS是一种以便急、便频和气便失禁等为主的一系列症状组成的综合征。在少部分患者也可能表现为便秘或排粪困难等症状[6]。在根治性原则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肿瘤外科术后康复的重点与难点[7]。因此,对行低位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后早期系统的排、控便功能训练,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预防性回肠造口若干问题探讨
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回肠造瘘在预防吻合口漏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笔者对回肠造瘘的还纳时机、无法还纳的原因、还纳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做相关综述,以期能为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还纳提供借鉴经验.
-
直肠癌术后并发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一例报告
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1-2],随着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TME)及双吻合器的普遍应用[3-4],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实现低位、超低位保肛,同时用齿状线作为低位,超低位吻合保肛手术标准的建立,使保肛手术的比例逐步上升,保肛手术一方面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5-6],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并发症。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常见的并发症有吻合口漏、吻合狭窄和吻合口出血等[7]。持续的吻合口狭窄可能会转变为吻合口闭锁,如果伴发局部感染,导致吻合口附近炎性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症状严重者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我科曾收治了一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的患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现将此次病例与大家分享。
-
064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结肠袋与侧端吻合的结果相同
-
直肠癌前切除吻合器吻合652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直肠癌前切除时使用吻合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至2000年间直肠癌前切除的10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使用吻合器(A组)患者和未使用吻合器(B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使用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每年的手术例数从1983至1987年间的5例/年上升至1998至2000年的147例/年.两组间有关临床指标比较如下:(1)TNM分期中0、Ⅰ、Ⅱ期患者在A组中占53%,B组中占62%(P=0.004);(2)肿瘤距肛缘不足8 cm的患者比例A组显著高于B组(A组:B组=66%:39%)(P<0.01);(3)下切缘长度超过3 cm患者的比例(A组:B组=86%:88%)(P>0.05);(4)吻合口瘘发生率(A组:B组=1.7%:1.8%);(5)术后局部复发(A组:B组=5.5%:6.3%)和远处转移(A组:B组=16%:17%),(6)术后5年生存率(62%: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吻合器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安全性好、可增加中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能、对远期生存率无不良影响.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58例临床治疗体会
我科自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共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58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33~75岁.术前均经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为4~8 cm,平均为6 cm,Dukes分期:A期:10例,B期:28例,C期20例.病理分型:高、中、分化腺癌23例,低分化腺癌25例,黏液腺癌10例.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
直肠绒毛状腺瘤在初期基本上是良性的.不过,腺瘤直径越大,蜕变成浸润性癌的可能性越高,复发率也增高.早期的腺瘤局部切除是预防其癌变的有效疗法.局部整块切除肿瘤才是根治疗法.浸润性癌肿,是一个很好的分期指标,医生须计划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病灶位于直肠中段或上段,可选择直肠低位前切除,但此项手术并发症率较高,有时更需常规做回肠造瘘,对于良性病变,行直肠低位前切除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则有过度治疗之嫌.此外,若经肛门进入肠腔,常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传统的经肛门切除(TAE)或Park的经肛门切除,常导致病灶组织破碎,或局部肿瘤残留.
-
无切口腹腔镜下直肠外翻技术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无切口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适应证和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应用直肠外翻拖出技术,行无切口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等临床特征.结果 27例患者均行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35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50 ml,中位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48 h,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9d.27例患者远端切缘均未发现癌细胞,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结论 在经选择的适合此术式的患者中,利用直肠外翻技术的无切口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瘘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6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89%(18/261).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射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OR=3.498,P=0.024)、联合其他器官手术(OR=10.834,P =0.003)与术后吻合口瘘相关.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其他器官手术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
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7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7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0例。结果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1%,平均住院时间为(16.1±0.2) 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3%,平均住院时间为(24.2±0.1) d,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预防性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预防性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发表的关于预防性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及文献.结果 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52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预防性造口组270例,未预防性造口组254例)和15篇非随机对照研究(包括968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预防性造口组4358例,未预防性造口组5330例).Meta分析显示,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预防性造口组有较低的临床吻合口瘘率(RR =0.31,95% CI 0.18~0.52,P<0.05)和较低的瘘后再手术率(RR=0.31,95%CI0.17~0.59,P<0.05).非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预防性造口组有较低的吻合口瘘率(RR =0.70,95% CI 0.50~0.98,P<0.05)、较低的瘘后再手术率(RR =0.30,95%CI0.18~0.49,P<0.05)和较低的瘘后病死率(RR =0.45,95% CI 0.28~0.72,P<0.05).结论 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瘘后再手术率,因此建议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选择性应用预防性造口.
-
1例回肠袢式造口周围医源性皮肤溃疡的护理
回肠袢式造口由于具有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易于还纳等优点,而被多数临床医师所采用[1],临时性袢式造口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护理存在很多难点:有支撑管者套袋时支撑管很难放人袋内;有些为解除肠梗阻而手术的患者粪便稀、量较多[2],采用常规造口袋粘贴方法收集粪便较难,从而容易发生渗漏而出现皮炎,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溃疡、感染、黏膜分离。一旦出现并发症,不但加重了患者的肉体痛苦,也加重了经济、心理负担。2015年9月我科护理了1例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术后出现由于电刀灼伤和造口支撑管压迫引起造口周围皮肤溃疡并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愈合,现报道如下。
-
低位前切除配合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2例临床分析
低位直肠癌一般指直肠下1/3部位、距肛缘8 cm以内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手术方法常不能保留肛门,患者生存质量低下.随着对直肠解剖、直肠癌病理、癌细胞生物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对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低位前切除配合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改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改良的直肠腔"内荷包缝合法"在腹腔镜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5年间标准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5例患者和传统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加双吻合器法骶前吻合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使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内荷包缝合法"(A组)与传统开腹双吻合器法吻合(B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间的临床资料比较如下:TNM分期中0、Ⅰ、Ⅱ期患者在两组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A组中转开腹1例;A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与B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2.24±0.50) d、(3.94±1.64) d、(11.9±6.0)d,显著小于B组(P<0.05);A组下切缘长度为(5.5±2.7) cm与B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45例患者清除淋巴结(17.6±6.7)枚/例,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费用与药费合计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都随访,两组短期(≤16个月)累计生存率和腹壁切口种植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改进使用直肠腔"内荷包缝合法"替代"双吻合器法"安全、有效、经济,符合肿瘤的根治原则.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低位直肠癌是指发生于距肛缘3~6 cm的直肠上皮源性恶性肿瘤[1].低位前切除或超低位前切除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简称保肛)手术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术式[2].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发症的防治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吻合器等手术器械及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的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率显著增高.低位前切除或超低位前切除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术式[1].但有关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指征、术式选择、手术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发症及防治对策进行讨论.
-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现代解剖学基础
直肠癌外科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临床病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直肠癌向远侧肠壁的浸润是有限的,超过2.0cm的不足3%.因此,对直肠癌远端的肠段切除大于3.0cm就已经足够,扩大了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适应证.资料显示,中低位直肠癌的Dixon手术率明显增加,但是局部复发率没有增加.(2)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直肠癌手术原则的提出,使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大大降低.(3)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注意了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从而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直肠癌外科的现代解剖学进展促进了直肠癌治疗水平的提高,这是近20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水平进步较快的主要原因.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Proximate(R)与GF-1管状吻合器吻合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吻合器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9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采用Proximate(R)与GF-1管状吻合器吻合病例资料.结果 采用Proximate(R)管状吻合器吻合残端完整100例,吻合口复发1例,GF-1管状吻合器吻合残端完整71例,吻合口复发7例,两组差异显著;手术时间、临时性粪便转流、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是安全可靠的,而Proximate(R)管状吻合器使用更方便,优于GF-1管状吻合器.
-
腹腔镜下不做临时性造口的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手术技巧及短期预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ISR)不设置临时性造口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于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行腹腔镜ISR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病例(ISR组)14例,均未行临时性结肠造口.选择同期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骶前吻合术病例(LAR组)44例.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诊,采用Kirwan分级和Wexner评分系统评价排便功能.结果 ISR组患者手术时间较LAR组明显延长,但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排便功能恢复方面,术后6个月时ISR组明显较LAR组差,但术后12个月时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腔镜下部分ISR是安全的手术技术,把握适应证,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3淋巴结清扫,ISR不造设临时性造口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与开腹手术术后吻合口瘘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发展迅速,包括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等的难度较大的手术均可完成,手术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1 -3].吻合口瘘是其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4-6],由其而导致的腹腔内脓肿、局限性或全腹性腹膜炎也明显增加患者术后的住院天数及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