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坏死因子-α-238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关系

    作者:路德荣;顾世玉;靳彩玲;赵树鹏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a-238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100例携带HBV的肿瘤患者TNF-α基因启动子TNF-α-238的多态性;对HBV感染者检测化疗前和化疗后HBV-DNA水平,HBV-DNA水平增加不低于10倍或绝对值达到1×109拷贝/ml视为再激活. 结果 化疗后HBV-DNA定量[(3.02±0.68) logcopies/ml]较化疗前[(2.49±0.23)logcopies/ml]高(t=7.383,P=0.000);携带HBV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HBV再激活组22例G/A所占比例(27.3%,6/22)明显高于未激活组78例G/A所占比例(3.8%,3/78)(x2=11.499,P-0.001). 结论 携带HBV的肿瘤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与TNF-α-238基因型的多态性有关.

  • 航天飞行中潜伏病毒再活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锦苹;钟萍;李莹辉

    目的综述航天飞行活动中潜伏病毒再活化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研究报告.资料引用国内外发表的文献24篇.资料综合简要概述了航天活动中和地面模拟研究中潜伏病毒的再激活现象并展望其在未来航天研究中的重要性.结论潜伏病毒再活化研究在航天飞行中具重要意义,应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开展此类研究.

  • 直接抗病毒药物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的文献病例分析

    作者:宋蕊;陈凤欣;蔡晧东;闫杰

    目的 了解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收录的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发表的文献,收集明确诊断为DAA药物致HBV再活动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HCV/HBV共感染病例,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7例,来源于13篇英文文献,论文类型均为病例报告.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6~83岁,平均62岁;HBsAg阳性者3例、阴性7例、未报道7例;HBV DNA低水平复制者5例(230~2300 IU/ml),未检测到11例,未报道1例;DAA药物治疗计划疗程14例为12周,3例为24周;12例HBV再活动发生在DAA药物治疗过程中(开始治疗的4~21周),5例发生在治疗结束后4~28周.17例患者中12例HBV再活动病情较重,出现明显的肝病加重症状,ALT、AST和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4例发展为肝衰竭.出现HBV再活动后13例接受抗HBV药物治疗,11例好转,2例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手术;4例自愈.4例发展为肝衰竭的患者中有3例在DAA药物治疗前存在肝硬化.结论 DAA药物导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HBV再活动多出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停药后数月.出现HBV再活动后给予抗HBV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DAA药物治疗前存在肝硬化是HBV再活动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使用DAA药物时应注意对HBV感染状况进行评估,并密切监测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青玉;魏旭东;尹青松;米瑞华;袁芳芳;陈琳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阳性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85例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HCV-Ab阳性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信息.结果 HCV-Ab阳性率为1.2%,明显高于全国一般人群(0.4%)(P<0.001).25例HCV-Ab新发阳性的患者,15例(60.0%)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出现升高,14例(56.0%)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同步升高.85例HCV-Ab阳性的患者中,13例(15.3%)患者在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发生HCV再激活,并伴发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结论 血液病患者HCV感染及再激活发生率高,且多伴发肝功能损伤.化疗和移植可能是HC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

  • 巨细胞病毒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的感染及其对IL-6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魏国庆;林茂芳;黄河;蔡真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CMV)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的感染及其对细胞IL-6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0,10,1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o)滴度的CMV与KM3细胞共培养,RT-PCR法检测细胞CMV即刻早期抗原基因(IE)、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及IL-6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MVpp65抗原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内CMV病毒颗粒.结果CMV感染的KM3细胞可明显地表达IE mRNA,同时该细胞IL-6mRNA水平明显升高;100,10TCID50滴度的CMV感染的KM3细胞CMV pp65抗原表达率分别为(5.58±1.55)%、(3.75±0.85)%,与对照组的(1.58±0.3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下,100 TCID5o滴度的CMV感染的KM3细胞内及胞膜表面可见到CMV病毒颗粒.结论CMV可感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细胞,并在其中活化复制;该病毒可提高KM3细胞IL-6 mRNA的表达.

  • 肠型白塞病合并带状疱疹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陈永;蔡剑飞;管剑龙

    患者,男,33岁.因反复口腔溃疡15年,回盲部溃疡4年,于2015年10月21日收住我院.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10余次,每次1~3处,伴疼痛.溃疡主要累及唇、颊、颚、牙龈、咽后壁,病程1~2周.患者无外阴溃疡发作,无眼炎.针刺反应(+).4年前因腹痛查肠镜显示:回盲部巨大不规则溃疡,活检病理提示:黏膜重度慢性炎性反应伴感染坏死.

  • 结核病合并抗-HCV阳性患者临床诊疗的常见问题

    作者:詹淑华;陈青;马世武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结核合并抗-HCV阳性患者(TB-HCV),其中也包含了结核患者合并HCV现症感染者,这给临床管理和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介绍了国内外TB-HCV流行率情况,并逐步分析了在TB-HCV患者诊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性肝损伤、HCV再激活和TB再激活等系列问题.认为在诊疗TB-HCV患者时应该加强管理,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 HBsAg阳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及HBV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盛喜;许鸿鹞;黄河澄;林连兴;罗何三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情况及HBV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的HBsAg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50例。其中43例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即化疗前、化疗期间和化疗结束后半年使用抗病毒治疗(试验组),107例未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化疗后肝损伤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化疗,63例(42.0%)出现肝损伤,其中肝脏不良反应分级:Ⅰ度13例(8.7%)、Ⅱ度29例(19.3%)、Ⅲ度15例(10.0%)、Ⅳ度6例(4.0%),2组肝损伤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98,P=0.001)。试验组肝损伤发生率为18.6%(8例),比对照组51.4%(55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64,P<0.001)。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乙型肝炎六项状态、HBV定量、是否使用激素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病毒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其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这4项指标均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唯一保护性因素。结论 HBsAg阳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预防性使用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 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的激活

    作者:卜亚静;孟力;何丽;汤静;汤屹;周剑峰;张义成;孙汉英;刘文励

    目的 了解HBsAg阴性、抗-HBc阳性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学治疗后HBV激活的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武汉市同济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21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102例,除化学治疗后失访或未接受化学治疗的病例,仅36例患者检测化学治疗前后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等,化学治疗前均未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结果 在完成随访的36例患者中,化学治疗后有2例HBsAg转阳,其中1例为抗-HBs阳性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行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地辛+泼尼松方案化学治疗,另1例抗-HBs阴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方案化学治疗后HBV激活.结论 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可出现HBV激活.

  • EBV相关恶性肿瘤的新病毒靶向性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樊世杰;熊小龙;郑毅雄;黄凌娜;昂健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被证明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相关,如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以及胃癌(gastric cancer,GC)等.在大部分EBV相关性恶性肿瘤中,几乎所有的癌细胞内都包含病毒基因组,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以EBV基因组作为靶点,治疗EBV相关恶性肿瘤的潜在可能.本综述主要描述EBV相关恶性肿瘤的病毒新靶向治疗的新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了药物诱导病毒活化作为肿瘤治疗手段的可能性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 糖皮质激素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皮肤科亟须重视的问题

    作者:宋秀祖;华优

    乙型肝炎(乙肝)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皮肤科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常遇到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皮肤病患者.随着皮肤科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越来越广泛,HBV再激活已经成为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面临的问题.应重视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HBV DNA复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掌握糖皮质激素致HBV再激活的危险分层,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HBV再激活,可以大程度避免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HBV再激活导致的肝功能损伤.

  • 拉米呋定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发作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佩祯;吕章春;章敏;张鹏海

    [目的]评价拉米呋定预防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发作的作用.[方法]60例肿瘤患者合并HBV感染者,对照组30例末接受拉米呋定预防治疗,只接受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30例:除常规保肝、降酶治疗外,加用拉米呋定片100mg/d,从化疗前1周开始服用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果]治疗组HBV-DNA水平逐渐下降,而对照组HBV-DNA水平逐渐升高.对照组ALT峰值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拉米呋定能预防恶性肿瘤合并乙型肝炎感染者化疗后肝炎病毒的激活.

  • 恶性肿瘤放化疗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防治进展

    作者:汪孟森;于甬华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接受放化疗时可能出现病毒再激活,引起急性肝功能损伤.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病的发生,但尚缺乏统一的应用规范,因此需要多学科合作并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以明确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治疗致HBV再激活的研究进展

    作者:辛梦;李岩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在肝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系统性化疗、放射治疗、射频消融(RFA)等治疗后均有HBV再激活的潜在风险. HBV再激活一旦发生,可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肿瘤复发,严重影响抗肿瘤治疗方案的实施,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致认为上述治疗导致的免疫抑制是HBV再激活的发生机制,HBV DNA载量高、HBeAg阳性以及HBV基因组发生变异为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肝癌患者围治疗期应密切监测HBV复制指标及肝功能变化并行抗病毒治疗,以预防HBV再激活.

  •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内髓样分化因子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影响

    作者:龙建云;訾晓渊;李静;黄亮;曹杰;严以群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激活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内髓样分化因子(MyD88)及其下游分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表达水平对病毒激活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21例经手术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外周血,免疫磁珠分选出pDCs,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DCs内MyD88及其下游分子(IRAK1、TRAF6、TAK1、IRF7)表达水平.随访1个月后,根据病毒激活与否分为激活组和未激活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上述分子表达差异.结果 随访1个月后,7例(33.3%)患者发生病毒激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与乙型肝炎病毒激活有关(P<0.05);激活组患者MYD88、IRAK1、TRAF6、TAK1、IRF7相对表达水平较未激活组减少,提示MyD88分子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3 6,0.0114比0.0174,0.013 7,P<0.05).结论 术前TB及ALT、AST含量与病毒激活有关;病毒激活可能与患者pDCs中MyD88有关,与体内pDCs功能缺陷有关.

  • 一株新的溶血葡萄球菌溶原性噬菌体IME-SA4的诱导、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

    作者:刘萍;彭帆;胡琪;汤渝玲;康怀兴;童贻刚

    目的 从一株医院分离的溶血葡萄球菌SA98中诱导出一株新的溶血葡萄球菌溶原性噬菌体,观察其形态与大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基因组结构和进化关系.方法 利用丝裂霉素C从溶血葡萄球菌SA98中诱导噬菌体,噬菌体经浓缩纯化后采用负染电镜观察其形态和大小,提取该噬菌体的基因核酸并完成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噬菌体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和进化关系.结果 利用丝裂霉素C从溶血葡萄球菌中成功诱导出噬菌体IME-SA4,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IME-SA4头部呈立体对称,有一长尾;噬菌体IME-SA4基因组全长41 843 bp,比对分析发现IME-SA4只与亲缘关系近的一株葡萄球菌噬菌体phiRS7有13%的同源性.结论 笔者成功从溶血性葡萄球菌SA98中诱导出一株与其他葡萄球菌噬菌体同源性很低的新的溶原性噬菌体,其形态学研究、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噬菌体特性和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 乙肝三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一例报告

    作者:陈念;柯柳

    1.病例介绍患者,女,39岁,因"发现左乳肿物伴乳头溢液6月余"于2008年12月9日入院行乳腺肿物切除,病理提示浸润性导管癌,遂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于2009年1月8日、1月31日、2月21日、3月14日行TAC(吡柔比星140 mg、紫杉醇300 mg)方案化疗4个疗程,4次化疗前后测肝功能均正常.

  •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后血清HBV DNA近期变化

    作者:黄湘荣;周石;李兴;宋杰;蒋天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HBV DN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在本科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伴有慢性HBV感染的肝癌患者56例,观察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肝癌患者以HBsAg、HBeAb、HBcAb 3项阳性模式常见(23/56),大部分患者HBV处于复制活跃状态(36/56).HBeAg(+)及HBeAg(-)模式血清HBV 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可加重肝功能损害,使血清HBV DNA载量一过性升高(27/56),前者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后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有11例患者血清HBV DNA持续性升高(19.64%),与未升高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CE可使部分伴有慢性HBV感染的肝癌患者HBV DNA复制激活,使肝功能损害加剧,术后定期监测血清HBV DNA载量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