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基质Ⅰ型胶原的增龄性改变
近人们逐渐认识到骨基质改变在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中的重要意义,并着手对其进行研究.骨基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组成,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无机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胶原占骨基质总体积的90%以上,主要是Ⅰ、Ⅲ、Ⅴ、Ⅵ、Ⅶ、Ⅷ、Ⅻ型胶原,而Ⅰ型胶原约占90%,其他胶原不足10%.骨基质胶原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质的形成与吸收、骨基质矿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组织呈退行性改变,以至发生骨质疏松症.在此过程中,骨胶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充分阐明这种改变有助于明确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并提供新的治疗途径.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一、I型胶原的分子结构特点骨I型胶原基本结构单位是原胶原,它是由2条α1(Ⅰ)和1条α2(Ⅰ)肽链组成的纤维状蛋白质.肽链内甘氨酸残基含量高达1/3,脯氨酸、羟脯氨酸达1/4,甘-脯-羟脯反复出现,可表示为Gly-X-Y,它是三股螺旋特定空间构象所依赖的1级结构基础.在胶原纤维内部,原胶原蛋白分子呈1/4交替排列,1个原胶原的头部与下1个原胶原的尾部有1个40 nm的间隙,磷酸钙晶体在此空隙处沉积后成骨.原胶原分子氨基端与相邻原胶原分子的羧基端的赖氨酸或羟脯氨酸间通过醛醇缩合和醛胺缩合等过程形成各种共价键,产生侧向连接,形成胶原原纤维(即微纤维),胶原原纤维进一步侧向排列形成胶原纤维[1].
-
糖皮质激素与维生素D
1993年,我们首次发布了烧伤成人患者(烧伤面积大于40%[全身体表面积TBSA])的骨组织形态测量异常的相关数据,包括应用四环素双标记动态测量发现骨生成减少,而骨面积和骨表面的一些相对静态参数正常[1].该结果表明,骨生成减少是烧伤后的急性反应事件.1995年,我们在对相同烧伤面积的儿童患者的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研究结论[2].对骨形成生化标记物如骨钙素[1,3]和Ⅰ型原胶原末端肽[2]的测量显示,儿童烧伤后的骨生成减少,而且,烧伤儿童患者的尿脱氧吡啶啉水平与年龄性别相对应的健康儿童对照组相比也较低[2].这表明,烧伤后3至6周内儿童的骨转换水平降低.烧伤对骨骼造成的影响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骨骼的影响很相似[4].
-
骨质疏松与I型胶原的代谢
1 I型胶原的代谢1.1 I型胶原的合成 I型胶原基因在成骨细胞内转录、剪接成前α链mRNA,转译出前α肽链,三条前α肽链组成前胶原.前胶原N端、C端的多余肽链被切下,为PINP(I型胶原前胶原氨端肽原)和PICP,进入血液,余下部分成为原胶原.原胶原被分泌到细胞外,相互聚集形成排列规律紧密的胶原纤维.各分子间逐渐形成共价键连接,成为成熟的胶原纤维[1,2].
-
整合素表达对伤口愈合时成纤维细胞合成原胶原的影响
目的研究伤口愈合时创面成纤维细胞整合素表达对成纤维细胞合成原胶原的影响. 方法以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创面成纤维细胞表面相应整合素亚基的表达,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该整合素表达被抑制后创面成纤维细胞原胶原mRNA量的变化. 结果反义寡核苷酸能特异性抑制创面成纤维细胞相应整合素亚基的表达,该成纤维细胞合成原胶原α1(Ⅰ)、α1(Ⅲ)mRNA的量显著降低. 结论降低创面成纤维细胞整合素的表达可从转录水平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原胶原,为伤口愈合时减少瘢痕产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在伤口愈合原胶原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伤口愈合时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黏附,以及黏附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在成纤维细胞表达原胶原mRNA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伤口愈合时成纤维细胞原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及黏附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并观察阻断酪氨酸磷酸化后原胶原mRNA和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变化.结果伤口愈合时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黏附,可诱导98kd、65kd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生成,且原胶原proa1(Ⅰ)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后,原胶原proa1(Ⅰ)mRNA显著降低.结论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黏附,在伤口愈合原胶原表达增加中具重要作用,由黏附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血清Ⅰ型原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在甲亢患者中的改变及意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于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它可累及多个系统,并可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其中包括骨代谢异常.本文对甲亢患者的有关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探讨其关系及意义.
-
在长期应用TSH抑制量甲状腺素治疗的女性患者中,以Ⅲ型原胶原作为甲亢标志的评价
〔英〕/Zulewski H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1999,107.-190~194 Ⅲ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ⅢNP)是胶原合成过程中产生的片段。血清PⅢNP可作为反映甲状腺激素对靶组织作用的指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时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时降低。本研究探讨PⅢNP可否作为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基础分泌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靶组织作用的早期指标。 材料与方法 61例女性患者,年龄20~65岁,分3组。①甲状腺素治疗抑制TSH组(基础TSH<0.1 mU/L):33例,其中甲状腺腺癌5例,复发甲状腺肿6例,单纯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素平均用量为(142±32) μg/d,平均治疗时间为(5.8±5.1) a。②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基础TSH为0.2~0.4 mU/L):20例,均为甲减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5例,Graves病治疗后1例,毒性甲状腺瘤治疗后2例,单纯甲状腺肿甲状腺切除术后12例。甲状腺素平均用量为(110±33) μg/d,平均治疗时间为(5.6±6.1) a。③甲亢组8例〔TSH降低,FT4和(或)T3升高〕:均为新诊断的病人。TSH、FT4、总T3、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而PⅢN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甲亢的症状体征采用12项指标综合评价。 结果甲亢组血清FT4、T3、PⅢNP、SHBG、临床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01)。TSH抑制组FT4、T3、SHBG显著高于替代治疗组〔分别为FT4(22±4.8) pmol/L与(17±2.6) pmol/L,P<0.001;T3(2.2±0.4) nmol/L与(1.8±0.3) nmol/L,P<0.001;SHBG(77.6±27.5) nmol/L与(58.4±18) nmol/L,P<0.01〕,而两组间PⅢNP和临床得分无显著差别〔PⅢNP(3.0±0.67) μg/L与(2.8±0.65) μg/L;临床得分(2±1.8)分与(1.7±1.5)分,P>0.05〕。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ⅢNP与FT4、T3、TSH在TSH分泌抑制组、替代治疗组及所有甲状腺素治疗的患者中均无显著相关。而TSH分泌抑制组血清SHBG与T3呈正相关(r=0.34,P=0.05,n=33),且在所有甲状腺素治疗的患者中,SHBG与T3(r=0.32,P<0.02)、SHBG与FT4(r=0.33,P<0.02)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r=-0.36,P<0.01)。 结论在接受抑制TSH基础分泌剂量的甲状腺素长程治疗过程中,血清PⅢNP不能作为甲状腺激素对外周靶组织作用的早期敏感指标。(管庆波摘东野光校)
-
Graves'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相关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近-来对甲亢引起钙、磷代谢紊乱所至的骨质疏松症的报道较多,但对维持骨结构的完整及骨生物力学特性,占骨组织1/3之多的Ⅰ型胶原蛋白的报道尚少.本文对Graves'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端肽(ICTP)和Ⅰ型原胶原羧端延长肽(PICP)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苦参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及Northern杂交分别检测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苦参素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素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的表达而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测定对慢性肝炎诊断的临床意义
慢性肝炎的纤维化程度通常分为0~4期,而根据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则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三度.我们对临床确诊的124例慢性肝炎患者联合检测了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原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以探讨这四项指标对慢性肝炎分型诊断的价值.
-
966例4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血清PⅠNP检测结果分析
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PⅠNP)是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之一。我们对焦作地区4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血清PIN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ⅠNP测定对骨质疏松症( OP)风险评估的价值。
临床资料:40岁以上健康体检无异常者[1,2]966例,男552例,女414例;年龄40~74岁,其中40~44岁104例,45~49岁426例,50~54岁228例,55~69岁166例,70岁以上42例。 -
曲尼司特滴眼液对兔眼Tenon囊组织创伤愈合反应的影响
目的活体观察0.5%曲尼司特滴眼液对兔眼Tenon囊组织α2(Ⅰ)链前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个组:实验组(应用0.5%曲尼司特滴眼液)、溶媒对照组(应用基础溶液)、正常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曲尼司特滴眼液对兔眼Tenon囊组织α2(Ⅰ)链前胶原及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溶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的α2(Ⅰ)链前胶原/β-actin象素值比值分别为0.880±0.029、1.034±0.065、0.808±0.041,各组比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q=4.808,3.207,6.551,P<0.05).3个组的TGF-β1/G3PDH象素值比值分别为0.894±0.058、0.882±0.090、0.852±0.061,实验组与溶媒对照组的比值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各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F=0.463,P>0.05).结论0.5%曲尼司特滴眼液能明显抑制兔眼Tenon囊组织α2(Ⅰ)链前胶原mRNA的表达,可作为抗纤维化药物用于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转位及视原植入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的高复发率一直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题.本研究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转位及视原胶原植入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图象分析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1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所有患者均做肝活组织检查,对肝组织标本行Masson法网状纤维染色.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下对肝组织网状纤维染色标本进行纤维组织定量测定.结果血清HA、PCⅢ、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一致,随着肝组织病理分期进展(S1→S4)及肝组织图象分析结果增加而升高,均在肝硬化阶段水平高.血清HA.PC Ⅲ、C Ⅳ与肝组织分期及肝组织图象分析均呈正相关,其与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4、0.493和0.552(P值均<0.001),与纤维图象分析的r分别为0.715、0.596和0.537(P值均<0.001).结论血清HA、PC Ⅲ、C 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一致,可以做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
慢性肝病患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测定及临床意义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是Ⅲ型胶原在细胞外形成原胶原前,被相关酶切下后进入血液中的氨基端肽,与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损伤呈一定关系,被认为是肝纤维化的良好血清学指标[1].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2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PⅢNP水平,以评估其价值.
-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对成纤维细胞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recombine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3, rhTGFβ3)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 NSFb)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 HSFb),经不同浓度的rhTGFβ3处理;另设不含rhTGFβ3的DMEM培养液相应细胞组作为对照.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 blot杂交法,观察NSFb和HSFb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NSFb和HSFb中Ⅰ、Ⅲ型前胶原的表达有明显不同;(2)与对照组相比,经rhTGFβ3处理的各实验组Ⅰ、Ⅲ型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P<0.001),Ⅰ/Ⅲ型前胶原的比例变小;(3)rhTGFβ3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在相同剂量作用下,HSFb的PCⅠ、PCⅢ含量高于NSFb. 结论 rhTGFβ3能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可能对加速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