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胎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DIC及多种并发症的护理
妊娠分娩合并症及多种并发症同时发生并不多见,一旦发生,对孕产妇危害极大,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于2004年元月28日成功救治1例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产后多种并发症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双胎与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研究
脑性瘫痪(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是脊髓灰质炎被控制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身体残疾的主要病因。低出生体重和窒息(胎儿宫内窒息和新生儿窒息)是目前公认的主要的脑瘫危险因素。由于双胎妊娠发生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呈显著上升趋势,双胎又与低出生体重密切关联,这使得双胎与脑瘫关系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近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妇婴保健中心刘建蒙博士、李竹教授和林庆教授等撰写的“中国脑性瘫痪与多胎妊娠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cerebral palsy and multiple births in China)发表于英国《国际流行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0,29∶292-299)。这是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96-904-06-03)资助的“脑瘫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的子课题,这也是继“中国脑瘫的流行病学研究”(prevale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na)之后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二篇论文。 作者于1997年5~6月在长江下游江苏省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苏州、吴县、吴江、昆山、太仓、锡山和江阴7个市(县)进行了0~6岁小儿脑瘫的流行病学调查。脑瘫的诊断标准是:①1周岁以内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的症状;②肌张力异常;③静止或运动时有姿势异常。同时具备①和②或③,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即可诊断脑瘫。论文报道,中国双胎儿脑瘫患病率为9.74‰(95%可信限:6.15‰~13.33‰),是单胎儿脑瘫患病率1.60‰的6.4倍。如果按出生体重的实际测量值进行分组,则低出生体重双胎儿的脑瘫患病率低于相同出生体重组别的单胎儿,而正常出生体重双胎儿的脑瘫患病率却高于相应的单胎儿;如果按标准正态离差进行分组,则双胎儿脑瘫患病危险性亦大于单胎儿。作者认为:①就出生体重而言,双胎儿与单胎儿是两个不同质的总体。按出生体重的实际测量值分组来比较双胎儿与单胎儿的脑瘫患病率有欠妥之处;②低出生体重可能是双胎妊娠的结局,双胎儿可能通过“双胎-低出生体重-脑瘫”因果链导致脑瘫;③双胎导致脑瘫的危险性随着胎儿的生长而呈增长趋势;④双胎导致脑瘫的可能途径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双胎妊娠使胎儿发生各种不利情况的危险性增加,包括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盘血管异常分流和双胎之一死亡等;二是“子宫膨胀学说”,即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膨胀及子宫内拥挤所引发的各种产前和产时不利情况;⑤脑瘫可能的发病机理除了脑部缺血缺氧以外,可能还包括脑部的发育畸形或缺陷。
-
1例胸腹联体儿围术期的护理
联体儿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发畸形双胎儿,其发生率为1/5~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1].其中胸腹连体儿占40%,能成功进行胸腹联体分离手术,术后两婴均存活的相当罕见[2].2004年4月,我院成功地为1例胸腹联体儿行分离术,在围手术期对患儿进行严密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超声诊断早孕期联体双胎共同心脏1例
孕妇,26岁.孕1产0,孕10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增大子宫内可见双胎儿影像,一胎儿头臀径为39 cm,另一胎儿头臀径为37 cm,还未形成完整的颅骨光环,胎盘前壁,0级,羊水大深度为46 cm.
-
双胎伴一胎多系统畸形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29岁.孕2产0,现孕38+2周,待产.声像图显示:宫腔内见相对独立的双胎,未探及羊膜囊分隔,胎盘位于子宫前壁,Ⅱ级晚期.双胎儿颅骨光环完整.颅脑结构正常.双顶径分别为90 mm及88 mm.脊柱排列整齐.均可探及胎心、胎动.胎儿1内脏各器官:心、肝、肾、胃肠、膀胱均未见异常.胎儿2肾脏轮廓尚清晰,体积明显增大.右肾:50 mm×106 mm,左肾47mm×96 mm.肾被膜表面隆起,界限不清.双肾实质回声明显增强,肾内结构显示不清,肾实质与肾窦回声近似,难以区分(图1).并于胎儿腹部可探及一55 mm×66 mm的无回声区,其内见肠管蠕动.胎儿腹壁与内脏之间见宽约5 mm的暗区(图2).
-
超声诊断联体双胎共心脏并1胎脑膜膨出畸形1例
孕妇,26岁.妊娠15周,因正常妊娠体检就诊.超声所见:宫腔内可见双胎儿图像,胎头双顶径分别为3.0 cm、3.1 cm;脊柱连续均完整;双胎儿胸腹壁相互融合,胸腔内可见一胎心图像,胎心率为142次/分(如图1箭头所示).左侧胎儿枕后部可见颅骨光环连续中断,中断宽约0.7 cm,从此处向外膨出1.9 cm×1.7 cm大小的囊性肿物(图2) .两胎儿四肢独立,完整,股骨长分别为1.68 cm,1.56 cm,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厚2.1 cm;羊水液平3.1 cm.超声诊断:联体双胎共心脏并一胎脑膜膨出.
-
B超诊断双卵双胎儿短肢畸形1例报告
患者女,26岁,停经7个月来我院产前检查.B超所见:宫内见两个胎儿,胎位分别为左骶横及右骶前,在宫体左前壁及右后壁见两个胎盘,两胎儿之间有一膜状分隔,大羊水深度分别为9.3cm(左)及6.9cm(右).两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胎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左侧胎儿股、肱骨长度分别为2.8cm、2.2cm,均弯曲,回声不均,胫、腓、尺、桡骨均探测不清;右侧胎儿股、肱骨长度分别为3.6cm、2.8cm,形态尚好,胫、腓、尺、桡骨均可探及(如图1).B超诊断:①双卵双胎妊娠;②双胎儿短肢畸形;③羊水过多(左侧).
-
联体双胎产前超声表现一例
孕妇,24岁,孕1产0,孕22周,产前超声检查:子宫腔内可见2个胎儿影像,双胎儿头颈、胸腹部相连(图1a),胸腹腔横径明显增宽,因胎位关系,仅显示一侧面部独眼、喙鼻,2耳向中间靠拢(图1b).仅见1个肝脏、胃泡及胆囊(图1c),可见2个膀胱(图1d),4个肾脏.共用1根脐带.两胎儿均仅见单一脐动脉.一胎儿四肢长骨可见,另一胎儿双下肢及一侧上肢长骨可见,另一侧上肢长骨因胎体遮挡显示不清.超声提示:联体双胎畸形(联头、联胸、联腹).胎儿尸检标本显示两女胎头颈、胸腹相连,可见两个面部,一侧面部眼、鼻、口及双耳均无异常,另一面部异常,可见喙鼻、独眼、两耳向中间靠拢,两个面部呈前后排列.2条脊柱,2个心脏,2个肝脏,肝脏相连,4个肾脏,2个膀胱,4个上肢,4个下肢,1根脐带(图2,3).
-
超声诊断双胎联体儿一例
孕妇28岁,孕1产0,既往身体健康,有居室装修史,孕期各项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孕13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所见:双胎儿仅脐水平处于联体状态,两胎体间仅显示一个膀胱,彩色多普勒可见两条脐动脉分布于膀胱的两侧(图1).余各部位扫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双胎联体儿(共用膀胱).引产后尸检证实.
-
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双胎一胎正常一胎严重畸形一例
患者,29岁,妊3产1,3年前剖宫产娩一正常新生儿,新生儿躯体和智力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06年9月17日,妊娠15周我院三维超声检查提示:"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双胎,一胎未见明显畸形,一胎脑积水、唇腭裂畸形",并经当地多家医院检查证实.孕妇拒绝引产,于妊娠18周行双胎儿脐血管穿刺,染色体均为46,XX.
-
彩色多普勒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孕妇,25岁,孕21周,孕1产0.双方家族中否认畸胎史及遗传病史.孕期无不适到兴国县人民医院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超声示:宫腔内见相对独立的双胎,探及一纤细羊膜囊分隔,见一个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厚径约2.3 cm,回声均匀.双胎儿头颅光环完整,颅脑结构正常.双顶径分别为:5.7 cm及5.5 cm.脊柱排列整齐.
-
早产双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防治早产双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12对24例早产双胎儿,按出生先后顺序分为第一出生双胎儿组(FBG)和第二出生双胎儿组(SBG).胎儿出生前所有孕妇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双胎儿出生后4 h左右均向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用药剂量和用药后胎儿血气变化,RDS的发生情况及其转归.结果 FBG和SBG平均应用PS的量分别为(77.3±20.7)mg/kg和(76.2±15.0)mg/kg,(t=0.45,P>0.05).两组需氧时间分别为(8.0±7.1)d和(8.4±7.3)d,各有1例需氧超过28 d.PS注入前后两组组内对比,pH和PaO 2差异显著,显示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纠正.RDS发生率FBG为25%,SBG为50%;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1.67%,总存活率 95.83%.结论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和胎儿出生后使用PS能降低早产双胎儿RDS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PS对RDS有治疗作用.
-
双胎动脉反向灌注综合症合并无心无头畸形儿1例
孕妇,29岁.妊娠24周,外院诊断双胎之一宫内死亡转来.该孕妇停经3个月时曾在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拟诊"双胎,其中一胎死亡",住院保胎治疗.1个月后复查超声发现"死胎"增大转我院进一步检查.超声检查:子宫内双胎,一胎儿左枕前位,双顶径 5.9 cm,股骨长 4.4 cm,可见胎心胎动,头、腹、四肢、脊柱未见明显异常,颈后软组织厚度 0.64 cm;另一胎儿仅见部分躯干,未见头颅、颈椎、心脏及双上肢回声,可见下肢,足结构欠清,此异常胎儿全身皮肤及皮下组织明显增厚,较厚处达 3.8 cm,并可见两个囊性回声,胸腹腔内结构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枕前位胎儿双脐动脉,脐动脉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D) 3.52;异常胎儿单脐动脉.超声诊断:宫内双胎妊娠,一胎儿左枕前活胎,一胎儿无心无头畸形.1周后引产,先分娩一女婴,质量 550 g,外观基本正常,后分娩另一无心无头畸形儿,双胎儿同一胎盘.
-
双胎误诊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史××,女性,31岁,汉族,已婚,河北省邢台人,末次月经2000年9月2日,孕3产2,于2001年5月18日9:30因孕8月余、第3胎、双胎、贫血入院.此孕妇于孕6月时发现贫血,于当地予抗贫血药物门诊治疗2个月,5月18日复查血色素64g/L,加之B超示双胎,门诊以贫血收入院.既往于1994年10月足月顺产一活女婴,现健在,1999年5月足月产1次,早期新生儿死亡(死因不详).否认月经不调、贫血病史,家族中无双胎史.查体二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宫高34cm,腹围94cm,耻上只触及一胎头,另一胎头触诊不满意,腹部两侧听胎心144/142次/min,B超报告:双胎儿,双顶径8.7/8.8cm,胎位LOP/ROA,羊水深8.0cm.据此初诊:①宫内孕36+5周,第3胎;②双胎;③妊娠合并贫血.
-
2例对称性胸腹联体婴儿成功分离的术前护理
联体双胎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同性别同染色体核型的单合子单绒毛双胎儿,已知畸形发生于囊胚期.活产婴中联体儿的发病率为5万分之一到20万分之一,大多数于胚胎时期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1],存活并能耐受分体手术者更为少见.
-
双胎妊娠脐带互结成袢1例
产妇23岁,住院号0641.因初孕38周,腹部阵痛10小时入院.自诉妊娠经过顺利,孕34 周产前检查B超提示:双活胎,双胎儿均呈头位且前后重叠.入院检查:子宫轮廓清楚,宫高42cm,腹围92cm,双胎儿均呈头位纵产式,仅闻及一个胎心音,产程中胎心音呈先快后慢,184~112bpm不等,音弱,不规律.
-
多胎妊娠新生儿的临床问题及管理
近年来,多胎妊娠发生率有所上升,多胎妊娠新生儿易发生许多临床问题,病死率较高,多胎妊娠总的围生儿死亡率达10%~12%,双胎儿的死亡率比单胎儿高4倍,三胎儿、四胎儿的死亡率更高.因此,对多胎儿应密切监护,及时处理.
-
双胎儿的围产期状况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儿针对性保健措施。方法 调查在本院分娩的363对双胎儿及37456例单胎儿围产期(Ⅲ)状况,随访胎儿远期预后。结果 ①双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胎位不正、难产、胎儿窘迫、胎盘异常、胎膜早破、羊水粪染的发生率及患病率、围产期病死率显著高于单胎儿;双胎孕母>30岁、经产妇、体力劳动者的比例及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②单卵双胎儿的羊水粪染、早产的发生率及患病率、围产期病死率显著高于双卵双胎儿,小双(双胎儿按出生先后分为大、小双)的羊水粪染、难产、出生时窒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双。③双胎儿4~9岁时的体重、头围显著低于单胎儿,低智儿比例显著高于单胎儿。结论 双胎儿围产期状况及近、远期预后均较单胎儿差,其中单卵双胎儿、小双尤著,应加强相应的保健措施。
-
围产双胎儿患病情况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双胎妊娠的合并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优生率.方法:对356例双胎妊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早产率为55.6%,窒息率为11.2%,死亡率为1.7%.第1胎与第2胎合并症均为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小样儿、低血糖症、硬肿症、肺炎、窒息、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第1胎的窒息和肺炎的发生率高于第2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双胎妊娠母儿合并症多,应做好产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发生,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
343例伴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双胎儿的听力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343例听筛未过且具有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的双胎新生儿行听力测试,探讨其听力损失发生率.方法 对343例双胎儿生后3个月内行初次听力测试,包括声导抗、TEOAE、ABR、40Hz;生后6个月内行二次听力测试.结果 初次听力测试,343例双胎儿中双耳听力正常为184例(53.6%),159例(46.4%)听力异常;二次听力测试,290例双胎儿中230例(79.3%)双耳听力正常,60例(20.7%)听力异常.结论 双胎伴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听力损失发病率较高,轻度中度听力损失好转率高,重度极重度好转率较低,应加强听力筛查、诊断和随访.耳聋家族史在极重度听力损失组占据了主要地位,因此有听力损失家族史或双胎一子听筛不过,双胎均应建议进行听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