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房颤动中与心房相关的钾离子电流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雯雯;陈颖敏

    心房颤动(房颤)的形成包括触发和维持两个因素.触发因素为异位冲动的发放,维持因素为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生理重构.心房的结构重构是心房纤维化,电生理重构包括有效不应期(ERP)缩短、不均一性增加以及频率适应性下降,这两种心房重构有利于折返的形成,也被称为房颤的基质.心肌的复极化占据了ERP的大部分,加快复极化可以引起ERP重构.钾离子电流是复极化过程中重要的外向电流,决定着膜电位和ERP,它们在房室分布的差异导致房室动作电位(AP)的差异,亦是研究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切入点.本文就与房颤关系密切的钾离子电流即超快速激活的钾离子电流(IKur)和乙酰胆碱(ACh)敏感的钾离子电流(IK,ACh)及其靶点治疗进行综述.

  • 浅析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作者:吕爱军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分为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像脑电图(EEG)、心电图(ECG)、肌电图(EMG)、视网膜电图(ERG)、耳蜗电图(ECochG)、胃肠电图(EGEG)等体表电图,就是大脑皮质、心脏、骨骼肌、视网膜、耳蜗和胃肠等器官组织活动时,用相应的仪器通过放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电极引导而记录的对应器官的生物电活动.器官水平的生物电活动是在细胞水平生物电活动的基础上由众多细胞生物电活动综合形成的.一旦某器官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该器官的生物电活动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对于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研究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使用价值.

  • 房间隔缺损患儿心电图RR间期和QT间期变异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古丽尼格尔·吾布力;冯艳

    目的:本研究通过勘测心肌细胞复极化间期中的变化,即QT变异指数(QTVI)与变异率(VR),调查房间隔缺损对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心肌细胞复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9月在我院诊断房间隔缺损患儿38例(平均年龄:2.2±1.9;平均左向右分流比率:2.1±0.70)为研究对象,40例年龄匹配且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与高分流率患者相比,低分流率对照组被检者在所有正常RR间期、心率变异率、VR及QTVI之间的标准偏差具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指数提供了窦房结细胞自律性的变化和心肌细胞复极化的病理变化,并可作为房缺患儿分流率的一种无创性指标以评估病情.

  • 肿瘤病人体外高频热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纯一

    电磁波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我院应用的是频率为13.56 MHz的体外高频热疗机,其原理是高频电磁场将人体作为媒介在高变电场作用下被反复极化,分子间碰撞摩擦产生剧烈运动,其电能转换成热能,组织温度升高在42~45 ℃,使肿瘤细胞加快缺氧、缺血、过酸、溶酶体增多等,从而加强对肿瘤细胞的破坏[2],是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放化疗后又一种新型综合治疗方法.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室性早搏患者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形态及复极化分析

    作者:贺俊波;舒尚志;李树岩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及其左、右室流出道( LVOT or RVOT)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心电图的形态、复极化时间及转换导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于LVOT、RVOT及主动脉窦室早患者的心电图,测量QRS时限,JT间期( J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T波峰末间期( TpeakTend),及心电图胸前导联R/S值,R/S波转换部位,分析室早心电图与起源部位的关系。结果85例起源于RVOT患者与30例起源于LVOT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室早数量没有差别。 RVOT与LVOT室早在V1~V3导联上R/S值均有显著差异( P<0.05)。转换于V1~V2导联患者24例,其中LVOT22例,其特异性97.6%,灵敏度73.3%;转换于V3导联患者36例,RVOT占30例,RVOT室早与LVOT室早在V3导联的R/S值有显著差异(P=0.016);转换于V4~V6导联患者52例,RVOT占50例,其特异性93.3%,敏感性61.0%;RVOT室早比LVOT室早QRS时限更短(P=0.028),TpeakTend更短(P=0.021),QT和JT间期相似(QT:P=0.512;JT:P=0.546)。结论室早转换在V1~V2导联提示起源于LVO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转换在V4~V6导联提示起源于右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室早不仅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而且在代表复极阶段的TpeakTend也有显著差异。

  • 药物诱发心律失常的性别差异及其电生理学基础

    作者:马小红;成建华

    人的心脏复极化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远高于男性,而男性房颤和猝死的发生率远高于女性.此外,Brugada综合征、早复极综合征等的发生率也存在性别差异.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性激素是心肌复极化性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性激素通过影响几种主要的离子电流来影响复极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人类以及几种实验动物(家兔、小鼠、豚鼠)心脏复极时间和离子电流性别差异的研究,及性激素对心脏复极化的直接影响以阐明药物诱发心律失常性别差异的电生理学机制.

  • 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与QT离散度和TpTe的关系

    作者:费民毅;李黎萍

    QT离散度(QTd)和T波峰末间期(TpTe)异常增大,标志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密切相关.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是临床用于评价室性心律失常预后的方法,Lown's.3~5级患者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目的旨在观察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和QTd和TpTe,探讨这些指标对冠心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 咪唑斯汀对健康人心脏复极化影响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作者:李恒进;葛萍;刘劲燕;丁长锐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咪唑斯汀对健康志愿者心室复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给予4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服用咪唑斯汀或安慰剂3 d,以12导联心电图记录服药前及服药后1、2、13、24 h心电图变化.结果:用药前、后健康志愿者所有心电图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咪唑斯汀与安慰剂组心电图指标(心率、P-R间期、QRS波、Q-T间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短期应用治疗剂量咪唑斯汀对健康志愿者心室复极化无影响.

  • 心肌肥厚小鼠离体心脏心室的电生理特征

    作者:丁大卫;秦牧;唐艳红;黄鹤;黄从新

    目的 探讨心肌肥厚状态下小鼠离体心脏心室的电生理特征.方法 取10~12周龄C57BL6小鼠30只,随机等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接受胸主动脉缩窄术;对照组只开胸,不行胸主动脉缩窄.4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取心脏后应用Langendorff行离体心脏灌流.检测心脏不同部位包括左室外膜、左室内膜以及右室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及外膜双极电图的变化,于程控刺激(PES)(S1固定周长125 ms,S2从125 ms开始以-1 ms反扫)及Burst刺激(50 Hz持续2s的串刺激)下观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诱发率,并应用PEFA(Paced electrogram fractionation analysis)分析方法绘制激动潜伏时间曲线并测量起始电图宽度,终末电图宽度以及电图比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心脏体重比和左室体重比明显增大(P<0.05),心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厚(P<0.05).QTc间期与内、外膜APD90亦明显延长(P<0.05),且内膜面心肌MAP延长更明显.在PES下S2激动潜伏时间、外膜双向电图时程(E GD)及EGD比率比手术组明显增大(P<0.05).手术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在PES及Burst刺激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更长.结论 心肌肥厚状态下整体心室兴奋传导和复极化的延迟以及空间异质性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潜在机制.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争达;吴常裕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CP)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HDCP患者46例( HDCP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情资料和心电图检查参数。结果 HDCP组心率低于对照组(t=4.017,P<0.05),RR间期、P波宽度、QT间期、QTc间期、QTd均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34、3.976、6.138、4.863、6.342,均P<0.05),而QRS波群宽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即单纯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是QTd的独立影响因素(F=6.260,P<0.05),临床诊断、收缩压和硫酸镁则是QTc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40、0.028和0.013)。结论 HDCP患者出现明显心室复极化延长,但异常心室复极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