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是继HPLC、HPCE高效分离色谱技术之后异于亲和色谱的一种新型亲和分离技术.初起源于生物免疫学中,为一种依赖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识别原理制备聚合物(MIP)以实现分子精准识别的技术.这种人工合成分子识别系统与生物识别系统(如酶和受体等)、化学识别系统(如环糊精等)的分子识别功能相似[1].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关键是选择与模板分子对应所需要的功能单体、交联剂等物质.评价印迹功能效率则依据印迹聚合物的色谱行为分析其对分子的键合强度和选择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这种构造预定性、特异识别性使该技术在药物分离分析、固相萃取、仿生传感器等的广泛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德育教育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
近些年中专生门槛过低,导致学生素质、理解力相对较差,并且在中专学校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许多中专学生沉迷网络、打架、不积极进取,缺乏同情心、道德感,并且学习动力不足、目标模糊.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靠职业道德课是不够的,应该在各科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育人效果[1].作为一名微生物免疫学基础课教师,笔者通过挖掘研究教材德育功能,寓教于地,在此浅谈几点粗浅体会.
-
小鼠骨髓成熟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免疫学功能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成熟和未成熟状态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免疫学功能的差异.方法 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未成熟DC,经LPS刺激制备成熟DC.分别收集培养第6天的两组DC并用小鼠CD11c免疫磁珠纯化.电镜下观察成熟和未成熟DC的细胞形态.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表面分子(MHC-Ⅱ、CD86和CD40)的表达水平.另将收集的DC分别与异基因小鼠脾脏T细胞共培养72 h,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增殖程度.取细胞上清液,液相芯片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电镜下可见两组DC在形态上存在很大差异.同成熟DC相比,未成熟DC细胞表面较光滑,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吞噬小泡.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未成熟DC细胞表面3类分子(MHC-Ⅱ、CD86和CD4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成熟DC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显示,未成熟DC刺激T细胞增殖显著低于相应反应比例的成熟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表达谱表明未成熟DC组分泌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较成熟DC组显著下降(P<0,01),Th2细胞因子相对占主导.结论 未成熟DC倾向于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有效抑制DC的成熟并维持DC的未成熟状态将有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由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胰腺的淋巴流向
近年来随着生物免疫学、肿瘤病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国内外用现代研究手段对各器官淋巴管的微细分布、超微结构以及淋巴流向作了很多研究,但观察的例数较少,解剖学记载不够详尽,并且还存有不同意见。了解胰淋巴管的结构特点,明确胰腺的淋巴流向及其所属局部淋巴结,这对探讨胰腺的淋巴形成机理和胰腺癌淋巴转移途径,对临床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世界著名包虫病防治专家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访问交流
12月4日上午,英国Salford大学的世界著名包虫病防治专家Philip.Craig教授受邀访问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外七病区医护人员就包虫病的防治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温江分院院长刘军、四川省疾病控制中心王谦博士陪同访问。 Craig教授与省疾控中心王谦博士高度评价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肝包虫病治疗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并与医护人员就肝包虫病的生物免疫学治疗前景、中国肝包虫病的防治策略以及中国肝包虫病防治指南的制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