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敷料Ⅱ型作为肉芽创面小皮片移植后覆盖物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敖料Ⅱ型(脱细胞猪皮)作为肉芽创面小皮片移植后覆盖物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肉芽创面植皮患者,肉芽创面总面积为5%~8% TBSA,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肉芽创面在小皮片移植后应用生物敷料Ⅱ型覆盖为观察组,以凡士林纱布覆盖为对照组,两组各11例.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作为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第5天换药前和换药后30 min疼痛评分、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愈合时间;两组创面愈后予以相同的瘢痕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创面愈合后3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评价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第5天首次换药,换药前30 min VAS评分:观察组(2.63±0.67)分,对照组(3.54±1.21)分;换药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组(3.09±1.13)分,对照组(7.63±0.92)分;观察组换药前、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5.27±1.19)次,对照组为(10.27±2.79)次,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3.09±3.20)d,对照组为(19.27±2.32)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创面愈合后3个月瘢痕VSS评分,观察组:色泽(1.90±0.70)分,血管分布(1.63±0.67)分,厚度(2.36±0.80)分,柔软度(2.72±0.78)分,对照组分别为(3.18±0.87)、(2.36±0.67)、(3.27±0.64)、(4.00±0.89)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凡士林纱布相比,生物敷料Ⅱ型作为肉芽创面小皮片移植后覆盖物可以减轻患者植皮术后的换药疼痛、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创面的愈合、减轻瘢痕增生,效果良好.
-
不同厚度脱细胞猪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厚度脱细胞猪皮作为自体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5~57岁.烧伤后3~7d行大面积切痂,7例覆盖中厚型脱细胞猪皮,8例覆盖全厚型脱细胞猪皮,将自体微粒皮涂抹于创面,植皮区与供皮区面积比均约为10∶1,常规加压包扎.观察猪皮排异变化、微粒皮成活情况及愈后皮肤弹性及外观.结果 术后5d脱细胞猪皮与手术创面粘贴良好:中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10d、全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2周左右脱水干燥:中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3周、全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1个月左右逐渐分批脱落:脱落后全厚型脱细胞猪皮组创面愈合率达90.3%±2.7%,明显优于中厚型脱细胞猪皮组的68.2%±2.9%(P<0.05):创面愈合后全厚型脱细胞猪皮组瘢痕较轻,外观及弹性优于中厚型脱细胞猪皮组.结论 脱细胞猪皮替代异体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全厚型脱细胞猪皮优于中厚型脱细胞猪皮.
-
几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背景:采用工程学的方法来构建人体组织及器官的替代品以及介入治疗的器械是目前生物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材料的选择是其核心.所制备的移植物,至少要能够赖受住移植过程中的各种外力而不至于破碎.故对被作为原料应用于组织工程领域的常用物质的力学性质进行评价,可以为组织工程研究中的材料选择提供依据.目的:考察9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为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制作的选材提供力学依据.设计:重复测量试验.单位: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材料: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胶原、海藻酸钠、脱细胞猪皮、脱细胞血管、脱细胞猪皮-PLGA的复合体、脱细胞血管-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的复合体以及经改性的壳聚糖和明胶作为考察材料.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3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流变学实验室完成.制备上述9种材料试件,同时对壳聚糖和明胶进行改性.然后用INSTRON 1011拉伸实验机对其进行拉伸试验.拉伸速度为10 mm/min,在应变范围(0.005~0.02)内计算试件的杨氏模量,并获得大应变和大应力.主要观察指标:9种材料的大应变、大应力及杨氏模量结果:①大应变:脆性依次增大的顺序是:脱细胞猪皮>脱细胞猪皮-PLGA>脱细胞血管>海藻酸钠>脱细胞血管-PLGA>胶原>明胶(P<0.05);壳聚糖和PLGA的断裂伸长率比其他7种材料高出很多,分别为133%和27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与PLGA复合后,脱细胞血管和脱细胞猪皮的断裂伸长率均变小,即脆性增加.②大应力:脱细胞猪皮以及与PLGA共混后的大应力即断裂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且与PLGA共混后的脱细胞猪皮的断裂强度也略高于脱细胞猪皮.明胶、壳聚糖和脱细胞血管的断裂强度大体相当,介于7.67~9.51 MPa.胶原和海藻酸钠的断裂强度低,介于1.16~1.40 MPa.同时,与PLGA共混后的脱细胞血管的断裂强度明显低于脱细胞血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杨氏模量:明胶的杨氏模量及硬度大,而且远远大于其他各种材料.脱细胞猪皮的杨氏模量及硬度低.与PLGA共混后的脱细胞血管及脱细胞猪皮的硬度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于PLGA相当.除明胶以外,其他各材料硬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脱细胞血管-PLGA、PLGA、脱细胞猪皮-PLGA、脱细胞血管、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原、脱细胞猪皮.结论:①脱细胞血管及脱细胞猪皮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②与组织来源的材料即脱细胞血管及脱细胞猪皮相比,PLGA的韧性较好,强度较低,硬度偏高.③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的力学性质有望通过与PLGA的复合而得到改善.
-
脱细胞猪皮与异体皮作为覆盖物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脱细胞猪皮与异体皮作为覆盖物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的效果.方法 8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2周WBC、NEUT%、LYMPH均低于对照组(P<0.05);TP、ALB、GL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烧伤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能减轻全身炎性反应,疗效确切.
-
大面积烧伤微粒皮移植应用脱细胞猪皮与异体皮作为覆盖物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与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进行对比研究,评价异种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7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35例)和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35例),观察患者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术后2种覆盖物排斥情况、体温变化,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血清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1)脱细胞猪皮组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与异体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6.6)% vs (70.6±7.5)%,P>0.05.(2)脱细胞猪皮组术后3d脱细胞猪皮与创面附着良好,大部分猪皮不变色,部分呈褐色.3~4周脱细胞猪皮干燥与基底分离,受压部位有少量积液,但无猪皮溶解,揭去猪皮后见微粒皮成活、融合成片.异体皮组移植后3~14 d异体表皮开始排斥剥脱,移植后10~30 d异体真皮干枯,移植后25~60 d异体真皮剥脱,覆盖的异体真皮完全脱落,微粒皮扩展成片,创面愈合.(3)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均较术前下降(P<0.01),异体皮组在术后第14天体温较脱细胞猪皮组升高(P<0.01).(4)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7、14天时脱细胞猪皮组白细胞计数低于异体皮组(P<0.05,P<0.01);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第14天时脱细胞猪皮组低于异体皮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异种脱细胞猪皮代替异体皮行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可减轻患者全身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对异体皮的依赖,说明脱细胞猪皮可作为同种异体皮的良好的替代材料.
-
脱细胞猪皮在面部水泡型皮损创面的应用
面部位于人体的突出部位,易于烧伤、烫伤,发生率高,且烧伤后的创面患者及家属重视非凡,加之不易包扎,给治疗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面部水泡型皮损,治疗方法不一,用药不同,到目前为止没有好的方法,我们自2007年8月份以来,将脱细胞猪皮用于面部水泡型皮损暴露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汇报如下:
-
应用异种皮联合延迟微型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
目的:观察脱细胞猪皮移植术联合延迟微型皮移植术运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大面积烧伤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切削痂后行异种皮覆盖,5d后行延迟微型皮移植术;对照组切削痂后采用传统的异体皮移植术联合微粒皮移植的传统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微型皮片的成活率、创面封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相同,均为90%,创面封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每1%创面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皮片存活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切削痂后行异种皮联合延迟自体微型皮移植术修复效果理想,为大张异体皮加微粒皮移植提供了新的替代术式.
-
高分子生物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分子生物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30只实验家兔背部两侧制作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将自体微粒皮移植于创面后,采用自体对照,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予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膜覆盖、对照侧予脱细胞猪皮覆盖,术后1、2、3、4、5周创面取材,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CNA及CD31。结果:(1)术后2~4周实验侧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侧(P <0.01);(2)术后实验侧炎性细胞浸润量少于对照侧;(3)术后1 ~ 2 周实验侧 PCNA 表达高于对照侧(P <0.01),术后3~4周实验侧 PCNA 表达低于对照侧(P <0.01);(4)术后1~5周实验侧CD31表达均高于对照侧(P <0.01)。结论: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膜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可促进创面愈合。
-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高微粒皮移植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是否能提高脱细胞猪皮覆盖微粒皮移植成活率。方法:将18只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在每只兔背部两侧各切掉约5 cm ×5 cm 大小的全层皮肤,左右部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取下皮肤的1/10制成微粒皮回植于创面,实验组覆盖涂有rhGM-CSF凝胶的脱细胞猪皮;对照组部位单纯覆盖脱细胞猪皮。打包固定。3组分别于术后第1、2、3周3个时间点拆包观察猪皮外观及创面愈合情况,并在对称部位取组织行 HE 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D31,以评估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周实验组创面上皮化明显多于对照组,第2周实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1),第3周实验组创面基本愈合,对照组仍有残余创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CD31及 PCNA,3组 CD31显示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组均多于对照组(P <0.01);PCNA 表达的阳性率第1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两组在第2、3周已愈合的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愈合的组织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可加速创面的新生血管化及再上皮化进程,从而提高微粒皮移植的成活率,提高创面的愈合率。
关键词: 烧伤 微粒皮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 脱细胞猪皮 -
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烧伤科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0例,应用早期削痂术行自体微粒皮移植,以脱细胞猪皮为微粒皮覆盖物.观察覆盖物脱落及微粒皮成活情况,并计算术后28 d创面愈合率;术后7、14、21、28 d取创面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术后1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d脱细胞猪皮与创面附着良好,大部分猪皮不变色,部分呈褐色,猪皮下俩有积血、积液行剪小孔引流.术后21~28 d脱细胞猪皮干燥与基底分离,受压部位有少量积液,但无猪皮溶解,揭去猪皮后见微粒皮成活、融合成片.术后第4周创面愈合率为(81.20±3.31)%.创面组织HE染色显示,术后7d的部分组织切片中可见表皮细胞生长,术后14、21、28 d均可见表皮细胞生长,表皮层逐渐增厚,脱细胞猪皮逐渐干燥与基底分离.术后1年患者术区虽有表浅瘢痕,但其弹性和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脱细胞猪皮可以替代异体皮作为微粒皮移植的良好覆盖物.
-
脱细胞猪皮与异体皮覆盖在大面积烧伤自体微粒皮移植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脱细胞猪皮与异体皮作为覆盖物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微粒皮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7),观察组患者给予自体微粒皮移植及脱细胞猪皮覆盖治疗,对照组应用异体皮覆盖,对比两组患者微粒皮成活率、排斥反应、体温、外周血细胞及血清蛋白检测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自体微粒皮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体温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28d两组患者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术前,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8d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28d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28d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斥反应相对较轻.结论:脱细胞猪皮替代异体皮用于自体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救治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排斥反应较轻,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解决了异体皮来源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患者烧伤部位的美观和功能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