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袢肠套叠保守治疗成功一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胃窦部癌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第3天突发阵发性左上腹绞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胃肠减压量增加.查体:左上腹局限性隆起,可触及一大小约4 cm×5 cm肿物,随疼痛缓解逐渐消失,肠鸣音减弱,约2次/min,余(-).血生化显示:总蛋白50.15 g/L,白蛋白27.05g/L,血钙1.83 mmol/L,余未见异常,血、尿常规无异常,拟诊断为输出袢梗阻,给予纠正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脱水利尿等治疗,症状逐渐好转.
-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进展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消化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胃瘫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
-
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术后胃排空障碍是指不伴有吻合口梗阻、机械性或动力性肠梗阻的残胃或全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有学者称之胃瘫、残胃排空延迟症等.由于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误行手术,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我院自1995至2004年遇到45例,占同期腹部外科手术者的0.51%,现报告如下.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也为胃瘫、胃无力,是一组多原因的综合征,与输入及输出袢机械性梗阻有时很难鉴别.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所上升,临床统计胃术后患者20%发生胃排空障碍[1],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占4%左右.由于其与机械性梗阻鉴别困难,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应提高认识,避免盲目再手术.我们近10年来遇到13例,现介绍如下.
-
单纯动力性胃排空障碍临床分析
近年来,胃切除后胃排空障碍的报道较多.但报道中所统计的原因中还包括吻合口水肿、扭曲、坏死、大网膜压迫、输出袢梗阻等机械性凶素,并非纯动力性胃排空障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胃切除术后不伴吻合口或输出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一种并发症.我科近20年来共行胃部手术426例,有3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经中西药及针灸结合处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岁.原发病为上消化道溃疡10例,胃癌8例,溃疡病穿孔5例,贲门癌5例,下段食管癌4例.胃肠重建方式Billroth-Ⅰ式3例,Ⅱ式18例,残胃空肠Roux-en-y吻合2例,胃食管吻合者9例.术前有糖尿病者7例,冠心病者3例,合并肝硬化者2例.
-
胃切除术后残胃无力6例分析
胃切除术后残胃无力是胃大部切除后早期少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再手术,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我院近20年来遇到比较典型的本症病例6例,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胃癌术后胃瘫15例临床分析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手术后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表现为术后数日开始进食,或进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膨隆、恶心、呕吐等症状,无吻合口及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无需盲目采用手术治疗.本组1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
-
胃大部切除后输出袢肠胃套叠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69岁.19年前因溃疡病在本院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未复发.现因阵发性上腹疼痛伴频繁呕吐血性胃液及血块1天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9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8千帕.发育正常,体质消瘦,皮肤无黄染,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颈软,胸廓无畸形.心肺听诊正常.腹不胀气,左上腹明显隆起,可触及12×12(厘米)肿块,质韧、活动.
-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的预防
吻合口溃疡的定义目前尚未统一.笔者认为胃切除术后在吻合口及其邻近胃空肠黏膜出现的溃疡病灶,均应定义为吻合口溃疡.吻合口溃疡大多为消化性溃疡,可在术后10余日至10余年出现,多发生于术后2~3年.溃疡多发生在吻合口附近的肠侧,在Billroth Ⅰ式术后多位于肠侧的前后壁,Billroth Ⅱ式术后多见于鞍部和输出袢.吻合口溃疡的发病年龄,以41~50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生率因手术方式不同而差异明显,单纯胃空肠吻合术后高(可达50%),胃部分切除术较低(5%~30%),其中Billroth Ⅰ式较Billroth Ⅱ式术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术低(2%)[1].
-
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迟.它是胃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及时准确诊治腹部术后胃瘫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
-
胃术后胃无力症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胃术后胃无力症是胃手术后的一种近期并发症,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通过对13例该病的观察、治疗和回顾性分析,对该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
OTSC 治疗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一例
(本文编辑:唐涌进)吻合钉,直径约0??8 cm。经胸腔冲洗引流2周后,仍未见瘘口闭合,故采用内镜下外置内镜夹( over the scope clip, OTSC)进行治疗,距门齿38 cm 可见食管空肠吻合口,无狭窄,内镜通过顺利,吻合口左侧壁前壁可见1个瘘口,边缘见吻合钉残留,直径约0??8 cm(图1、2)。以双臂钳夹住瘘口两端黏膜,同时吸引,将瘘口周围组织拉入透明帽内,旋转手柄释放 OTSC 吻合夹(图3、4)。换用 ESD 透明帽再次进镜,见OTSC 吻合夹闭合良好,经胃镜注射碘克沙醇造影,X 线示造影剂顺利通过空肠,未见造影剂漏出(图5)。经内镜下留置超滑导丝,注入造影剂确定输出袢,留置导丝至远端,沿导丝置入空肠管,在 X 线透视下将鼻空肠管置入空肠,拔除导丝,见空肠管前位置良好(图6)。术后继续予抗感染、肠内营养、胸腔引流等治疗。1周后,口服亚甲蓝,未见胸腔亚甲蓝流出。2周后拔除胸腔引流管并出院。
-
改良Roux-y吻合加术中输出袢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癌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由于胃肠动力学受干扰、手术创伤引起代谢增加,以及免疫抑制等状况的出现[1],术后常需营养支持;某些晚期胃癌术前合并幽门梗阻,术后易致胃瘫,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因此术后禁食周期延长.肠内营养(EN)的实施,对改善营养不良、治疗胃瘫和吻合口瘘,无疑有益.作者在胃癌根治术中采用改良Roux-y吻合加术中输出袢空肠置管行术后EN,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处理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FDGE)是指胃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亦称为胃瘫.是胃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正确及时的诊治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
-
胃术后输入袢输出袢同时内疝形成2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输出袢同时内疝形成比较少见,现将我院近年来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无力症12例临床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无力症是指各种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是胃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如不能与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鉴别,排除器质性病变,则容易导致治疗选择上的错误.本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无力症12例作一临床分析.
-
大剂量吗丁啉治疗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
胃排空延迟症,也称胃无力症,是腹部手术后少见的早期并发症.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据报告发生率为3%~4%[1].若对本病认识不足,常易误认为吻合口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作不必要的手术探查.本院1992~2005年共发生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8例,均采用大剂量吗丁啉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胃空肠输出袢套叠一例报告
我院外科于1998年遇到胃空肠输出袢套叠一例,已行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27例诊治分析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2000~2005年,我院共收治PGS患者27例,现将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