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后大出血行全宫切除术病人并发呼吸骤停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通过人工呼吸,抢救急性呼吸骤停病人,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及时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机械辅助通气,改善脑缺氧和纠正酸中毒.结果:实现心、肺、脑复苏.结论:徒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是抢救呼吸骤停好的办法.
-
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简易呼吸器适用于心肺复苏及需人工呼吸急救的场合,尤其在窒息﹑呼吸困难或需要提高供氧量的各种情况.
-
自制简易呼吸器的储氧袋
简易呼吸器适用于心肺复苏及需人工呼吸急救的场合,尤其适用于窒息、呼吸困难或需要提高供氧量等情况。具有使用方便、痛苦小、并发症少、便于携带、有无氧源均可立即通气的特点,未接氧源及储氧袋时可提供21%的氧浓度,接氧源及储氧袋后可提供100%的氧浓度。
-
简易呼吸器的正确使用
临床上许多病人因呼吸骤停或呼吸即将停止而需紧急气管插管,在麻醉医生尚未实施气管插管之前仍有一段时间病人需要呼吸支持,先行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病历的不规范保管导致承担赔偿责任
案情回放原告:张某,男,38岁;被告:A医院张某于1998年6月入住A医院,经各项检查后诊断为胸腹主动脉瘤及高血压病.1998年6月,医院为张某行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日晨停用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予面罩吸氧,7小时后,患者骤发呼吸抑制,意识丧失,心率、血压下降,立即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及静脉给药等复苏抢救.1个月后神志有所恢复,2个月后(1998年9月4日)意识清楚出院.
-
2005~2010年复苏科学新进展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走过了50周年.1960年,Kouwenhoven、 Knickerbocker 和Jude报道了应用闭合式胸外按压成功抢救了14例患者.同年,在美国马里兰(Maryland)医学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联合使用.2年后,即1962年,开始有人应用直流电单相波电除颤抢救心脏骤停患者.1966年,美国心脏学会颁布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随后定期进行更新.
-
先天性膈疝3例
患儿1 母孕18周始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1998年6月11日因"停经36+5周,腹部增大明显一个月"入院,入院前一天在外院B超检查示:羊水池深度10.4 cm,胎儿双顶径9.4 cm,股骨长6.7 cm.孕37+5周.我院B超显示,"胎儿心房/心室比例不正常,羊水池深度8 cm,未排除胎儿心脏畸形".胎儿心脏彩超显示,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孕38+s周B超显示,胎儿胃泡位置较高,与心脏相邻,羊水池深度7.5 cr.宫内妊娠39周胎头吸引器助产娩出,出生时羊水I.浊,出生体重2 800 g,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 2分,给予清理呼吸道、正压给氧、气管插管、人工呼吸,5 min 5分.查体:左胸饱满,叩诊鼓音,左肺呼吸音减低,未闻肠鸣音,心音在右胸闻及,心率85次/分,心音弱,左胸前区心音模糊.X线胸片显示:"左胸腔可见一充气胀大肠管影,占位大部分左胸腔和纵膈空间,纵膈移右侧".抢救2 h后新生儿死亡.未行尸解.
-
非法行医罪中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
被告人张某在未取得医师资格以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在北京市朝阳区某乡X号房屋内开办医疗机构从事诊疗活动。2012年6月4日12时许,被告人在对有心脏疾患的被害人赵某(男,49岁)进行诊断治疗中,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及注射过期硝酸甘油注射液等措施,上述措施均无效,被害人赵某于当日死亡。
-
医疗器械在抢救重症非典型肺炎中的应用
介绍了广东省中医院ICU治疗及抢救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中医疗器械的应用.包括病房的隔离防护,病情观察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人工辅助呼吸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这些方法在抢救重症非典病人中起了重要作用,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
谨防看不见的健康杀手--静电
一位老人邀请多年不见的老友来家做客,老友刚踏进家门,便伸手出迎,两只手刚一接触,只听"啊"的一声,老人晕倒在地,家人和老友赶紧拿来"速效救心"给他服下,给他做人工呼吸,好半天老人才苏醒过来.送医院观察,专家了解病情后,为大家解开了迷团,原来这都是静电惹的祸.老人患有心脏病,两位老友握手产生的瞬间高伏静电压,干扰了心脏的正常传导,加之突然的惊喜,而导致心脏病发作.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二例
例1 男 44岁,因上腹部剧痛1.5h,由"120"接诊入院,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Ⅱ、Ⅲ、avF上移0.4~0.5mV,弓背向上,且STV1~V4下移0.3~0.6mV,心电监护见RonT室早后,发生室颤,心跳呼吸骤停,即刻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应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300瓦秒电除颤一次,5min后复苏成功.患者逐渐清醒,呕吐,感胸闷、心悸应用硝酸甘油静滴,利多卡因控制短阵室速,生命体征稳定.5h后应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2h后ST段回复到等电位线,患者胸痛消失、安静,酶学检查30h后达峰值,CK 3599U/L,LDH?1021U/L,CK-MB 360U/L.尿呈淡红色,1d后肉眼血尿消失,3d后转入病房治疗,痊愈出院,随访已2年参加正常工作.
-
急性菊脂乳油、有机磷农药混合中毒一例
患女,24岁.因自服菊脂乳油原液20 ml后2 h,突发呼吸停止1 h于2005年2月2日凌晨2时入院.1 h前在急诊科洗胃时突发呼吸停止、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昏迷、大小便失禁.急行气管插管、简易人工呼吸、静注肾上腺素1 mg、阿拉明2 mg,经抢救0.5 h,病情稍有好转,转ICU治疗.
-
心肺复苏中的医源性损伤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采取的一系列人工呼吸循环支持措施,包括胸外按压、除颤、人工辅助通气等.这些必要的、可能挽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也存在给患者造成医源性损伤的风险.现有研究显示,心肺复苏相关性损伤的总发生率在21%~65%之间[1],多位于颈胸部[2].
-
经腹呼吸支持方法的研究进展
1960年在马里兰医学组织会议上,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被正式推荐[1],这也是现代心肺复苏(CPR)的开端.经过50年的探索实践,院内CPR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出院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患者的生存出院率却很不理想,完善CPR的任务仍很艰巨[2].《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更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3].心搏骤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继发性心搏骤停仍然强调呼吸支持的重要性,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也是CPR成功的关键所在.呼吸支持的方法很多,本文仅就经腹呼吸支持方法作一综述.
-
心肺复苏的方法学进展
目前心肺复苏的理论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院外大多数心搏骤停的病人终归死亡,甚至在高度发达,急救系统较完善的地区,其院内抢救成功率仅为15%~20%,而院外常小于5%;鉴于大多数心搏骤停者往往发生在医院外(占70%)[1],因此必须就地、就近立即组织抢救,切忌观望等待或远距离传送,以免耽误抢救时机,这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标准心肺复苏法或积极寻找有效的标准复苏替代方法.根据"评估-呼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的现场标准心肺复苏方法和体外按压使胸内压与器官灌注压产生变化的"胸泵"和"心泵"机制[2],人们设计出标准心肺复苏的替代方法.
-
手控呼吸器的使用方法和效能关系
手控呼吸器又称气囊-活瓣复苏器[1],利用手控呼吸器实施人工呼吸,是院前急救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在使用手控呼吸器过程中是否达到有效的氧浓度和合适的潮气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实验采用2种不同类型的手控呼吸器,以不同的挤压方法测定潮气量,以不同的供氧方式测试氧浓度,旨在探讨手控呼吸器正确使用方法.
-
心肺复苏指南讨论稿(3)
二、高级生命支持(ACLS)(一)通气与氧供1.吸氧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吹入病人肺内的是16%~17%浓度的氧,理想时可使肺泡内氧张力达80mmHg.心脏骤停或心肺复苏时,心输出量下降和外周血氧供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组织缺氧导致代谢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化学药物和电解质治疗,也对酸碱平衡产生影响.
-
心肺复苏指南讨论稿(1)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终实现脑复苏.
-
硬膜下腔阻滞死亡1例
2006年5月我院发生硬膜下腔阻滞死亡病例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8 岁,因急性阑尾炎硬膜外麻醉T12-L1间隙直入法穿刺[1],置管3.5 cm通畅顺利,回吸无脑脊液返流,从导管内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4 ml[1].5 min后测阻滞范围为T6-S1,血压(BP)、脉搏(P)、呼吸(R)平稳,在追加5 ml后5 min即诉呼吸困难、BP 50/20 mmHg、HR 30 次/min、虽快速输液,静注麻黄碱30 mg、阿托品0.5 mg、面罩吸氧等处理,症状未见改善,继而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内药物注射等,10 min后心跳复苏,20 min后自主呼吸恢复.BP 80/50 kPa、HR 110 次/min、R 15 次/min,血压下降时用多巴胺维持,时有抽搐,昏迷状态而未行手术.8 h后送回病室,继续机械通气,并用脱水、降温、纠酸和镇静等综合治疗,病人一直处昏迷状态,抽搐症状未能控制,24 h后在家属要求下,送回家后死亡.
-
“美医生”主要事迹
5.严正(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正是一名社区医生,因为一份信任,居民甚至把家门钥匙、电子门密码都交给他、告诉他。钥匙主人都是儿女不在身边、身体不便的老年患者。超过50把钥匙,他不用做标记,就知道哪把是谁家的、每家什么情况、老人身体状况如何。从医19年,他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各小区,无论严寒酷暑、春夏秋冬,总是风雨无阻,他一天要跑40公里,手机24小时开机,总是在居民需要的时候出现。他曾为临终老人做人工呼吸,曾背老人去医院,曾为满身大小便的卧床患者擦身换衣……他是大爷大妈的贴心人,患者们说,他所做的事情有时儿女都做不到。他的诚信换来真心,他结婚,居民帮着订酒店,包喜糖;他有孩子了,邻里老奶奶给织毛衣。他用真诚换来的不仅是居民的家门钥匙,更是百姓心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