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群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方法 、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对收治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单纯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应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不良反应少,可有效的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爱群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手足口病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足口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疗效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利湿中药保留灌肠对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肖巧玲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6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中治疗组和观察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治疗方法操作步骤简单,疗效好,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抗感颗粒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36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季静;高军;吴春梅

    目的:分析抗感颗粒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68例患儿采用抗感颗粒联合注射用炎琥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3.5%(P<0.05),同时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以及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采用抗感颗粒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注射用炎琥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我国医学临床推广使用。

  • 小儿手足口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作者:张宏艳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病类似水痘样疱疹,其疱疹发生于手、足及口腔,因而称它为手足口病,这种病毒存在于病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是通过咳嗽、喷嚏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的,也可以通过手、患者用具、食具等间接经口传染,多发生在集体儿童中,约占半数以上,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初期症状表现为食欲缺乏、低热、并伴有咽痛。发热24~48?h后可出现口腔溃疡,早为红色小疱疹,然后转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部、口腔颊黏膜及牙龈。24~48?h后可见皮肤斑丘疹,也有些为皮疹不痒,疱疹,常见于手掌和足底,臀部较少。有些患儿仅有口腔溃疡或皮疹。手足口病为中度传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传染性强为发病的第1周。人与动物或宠物间不会传播。潜伏期通常是3~6?d。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发热。

  • 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李艳

    本文通过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得出结论:通过对患儿做好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用药护理等,并做好消毒、隔离,加强健康宣教,可使患儿提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作者:卫广斌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5例为更昔洛韦治疗组,Ⅱ组17例为病毒唑治疗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病毒唑疗效显著、疗程缩短的优点。

  •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刘波

    目的:分析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小儿手足口病132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66例进行常规治疗,对乙组66例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临床护理。对比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临床有效率为87.88%,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76%,乙组66例临床有效率为96.9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乙组临床有效率高于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较好,对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较大意义,值得应用。

  • 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趋势及预防干预对策分析

    作者:李子乾;梁平缎;梁雪霞;胡淑仪

    目的 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现状,并探讨其预防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16例,回顾性分析其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干预对策.结果 4~6月与9~11月是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见发病时间,男性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2~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其常见症状包括皮疹、发热、食欲减退,且常伴随神经系统与呼吸系统损伤.结论 在高发病时间段需特别关注高风险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尽早给予预防干预对策,及时开展诊治措施,以避免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 小儿手足口病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点

    作者:赵晶;胡思源

    在收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临床科研实践,在试验目的与设计、诊断标准选择、受试者的入选与退出、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了中药新药防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技术要点,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以期为本病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借鉴.

  •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招鹏;胡梦泽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6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5~10 mg/k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2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体质量≤15 kg:30 mg/次,15 kg<体质量≤23 kg:45 mg/次,23 kg<体质量≤40 kg:60 mg/次,体质量>40 kg:75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吉小军

    目的 探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海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1岁以内:2.5 g/次,1~3岁:5 g/次,3~6岁:7.5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9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CK-MB和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AST、CK-MB和hs-CRP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覃芳华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患儿在防控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手足口病感染患儿100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感染防控护理,根据护理具体内容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儿护理方案为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每组各有患儿50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及疾病痊愈时间等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患儿有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疾病,除了积极对症治疗外,加强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的防控知识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可有效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缩短治疗时间,保障小儿健康成长与生活质量。

  •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分析

    作者:倪淑军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行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行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的文献进行全面检索,经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分析法选取合格文献纳入研究。结果:经Meta分析后有10个文献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利巴韦林的皮疹、退热以及口腔疱疹消退效果明显不及喜炎平(OR=3.0,95%CI为2.4、4.2);喜炎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巴韦林(OR=0.4,95%CI为0.2、0.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行喜炎平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但为使结果更具信服力,今后研究尚需完善样本量。

  •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萍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5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治疗组(n=75),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炎琥宁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将其作为理想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广使用.

  • 健康教育在40例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戢周燕

    目的:探寻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佳的护理干预方式,以个性化护理配以健康教育的方式为例.方法:从2017年度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病例中抽取80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配以健康教育是一个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与运用.

  • 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

    作者:郑小玲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患儿治疗护理效果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记录并分析.结果:经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组患儿病症痊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儿病症痊愈时间快,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皮疹消退时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预防与控制

    作者:仝苏黔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总结病原体及传播途径,并对所有患儿容易发病的年龄、时间、住院隔离治疗及所涉及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而复杂,流行强度较大,主要传染途径是粪口传播途径,病毒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造成传染的原因,1~4岁年龄组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5~7月份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居家治疗与门诊留观治疗患儿发病率均高于住院隔离治疗;上述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必须从个人,集体以及医疗机构等三个方面进行预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生,避免病情的恶化,应用科学有效的整体性预防控制措施,能够使病症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

  • 小儿手足口病136例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华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临床指标进行临床分析,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36例,并依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试验组35例与对照组101例,试验组属于重症病例,对照组属于一般病例,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包括皮疹、呕吐、高烧﹥3d、四肢无力、惊厥、烦躁嗜睡等的病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且X线肺片、心电图、心率、心肌酶、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及转氨酶等指标的异常比率也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显著性( P﹤0.05)。结论及时发现并确诊病情,仔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与临床指标的变化,给予对应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率。

  • 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袁鑫霞;刘会彦;尤彦华;白晶利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1例。所有患儿均积极给予喜炎平、利巴韦林及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症处置和营养支持,试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仅给予正常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04%大于对照组的8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缩短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815 条记录 11/41 页 « 12...891011121314...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