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菠萝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菠萝含有大量的菠萝蛋白酶,它是一种抗原性物质,食入量在溶酶体消化能力以内可不出现变态反应,当摄入达一定量时,部分菠萝蛋白酶抗原不能或不能被消化而大量进入血液,即可出现或增强变态反应.菠萝蛋白酶中蛋白水解酶约占65%,蛋白水解酶能使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弹性硬蛋白等解聚,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致组织水肿、渗出、直至全身血容量骤降而出现过敏性休克.我院于1995年7月收治1例,介绍如下.
-
身体里的“铜墙铁壁”
许多人都知道铁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铜在体内所起的作用。其实铜是人体内的生物催化剂,是制造红细胞的必要元素,是组成含铜金属酶的重要成分,可称得上是身体里的铜墙铁壁。 铜常以血铜蛋白、脑铜蛋白、肝铜蛋白的形式存在。一个成年人,体内大约有100至200毫克铜。据推算,成年人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铜30微克;初生儿至六岁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铜80微克;七至十岁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铜40微克。 铜对血液和生长有极重要的作用。人体缺铜后,可使造血系统受到严重干扰,使铁的吸收和利用以及红细胞的成熟发生障碍;人体缺铜时,成骨细胞中一些代谢酶的活性降低,骨蛋白代谢缓慢,结果抑制了骨的生长发育,进而使人体增高受到影响;老年人缺铜,可导致牙齿脱落和骨质疏松,危害身体健康;妇女体内缺铜,既影响卵泡的生长和成熟,又抑制输卵管的蠕动,不利于卵子的运行,可导致不孕。如果孕妇体内缺铜,会使母体羊膜的韧性和弹性降低,脆性增强,羊膜厚度发生异变,从而造成羊膜早破而致早产。母体铜元素不足,还可以累及胚胎的正常分化和胎儿的健康发育。缺铜还可以产生婴儿卷发综合症及白化症。 铜对构成心脏和动脉的三种结缔组织起着重要作用,又是形成胶原纤维蛋白和弹性硬蛋白的重要成分。胶原纤维蛋白使心肌细胞互相粘合在一起,弹性硬蛋白使心脏和动脉管壁富有弹性。所以铜在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缺铜又是唯一促使胆固醇、血压及尿酸升高,并影响糖耐量及金属氧化酶合成,而引起心脏异常的因素。 当人体组织器官受到损害时,铜以肝铜蛋白的形式输送到发炎的组织中去,消除有害物质,并制造抗体,以保护和修复器官组织的创伤部位。铜元素在机体组织发生癌变的过程中,起着抑制癌细胞增殖,防止癌变扩展的作用。 目前饮食的快餐化趋势很容易造成营养单一,从而产生铜的缺乏。饮食补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多吃一些动物肝脏、芝麻、胡桃、栗子等含铜的食物,一般缺铜的情况就能得到改善。如果效果不明显,可服用一些含铜的中药。当归、何首乌、阿胶有补血活血保护心血管的功效,这和它们含有大量铜元素有关。据我国科学工作者调查研究发现,在一些边远地区癌症发病率很低,其原因是当地人长年佩戴铜首饰,再加上日常使用铜盆、铜锅、铜铲、铜勺、铜壶等铜器,铜离子溶于汗水、饮食之中,通过皮肤和消化系统进入血液,产生防癌的作用。因此,使用铜器也是一种很好的补铜途径。有效的方法是服用铜制剂,常用的是硫酸铜,每天口服2至3毫克(含铜400至600微克)。在注意补铜的同时,应注意到人对铜的需要量和中毒量是十分接近的。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切不可滥服铜制剂,以防过量而中毒。
-
肝癌自发性破裂与血管病变
目的 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发病机理.方法 选用肝癌破裂及非破裂的患者标本各3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与血管病变有关的因素包括:第八因子相关抗原(vWF因子),弹性硬蛋白,弹性蛋白酶(中性粒细胞性),Ⅳ型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酶.结果 与非破裂组相比,肝癌破裂患者中的血管内皮vWF因子表达量明显下降(vWF因子染色阳性的血管面积:158μm2 vs363μm2,P<0.001).血管壁中弹性蛋白酶分布异常、弹性硬蛋白增生过度(血管壁弹性硬蛋白厚度:20μm vs 9μm,P<0.01)、弹力膜断裂、胶原蛋白酶分泌量增加(血管壁胶原酶染色阳性率:95%vs 50%,P<0.001)及胶原蛋白被分解(血管壁Ⅳ胶原蛋白层厚度:5μm vs 14μm,P<0.001).vWF因子为血管受损指标之一,并参与凝血过程.低表达量的vWF因子说明肝癌破裂患者的血管有病变情况存在,并伴随凝血功能下降.血管损发生后,随即释放的细胞因子将刺激血管壁细胞合成过量弹性硬蛋白及胶原蛋白酶,导致弹性硬蛋白增生过度、血管弹性消失.由于胶原蛋白是血管壁张力的主要支撑结构,血管受损后,受刺激释放放的胶原蛋白酶可分解胶原蛋白层,使其血管壁支撑力下降.同时中性粒细胞亦可浸润受损的血管壁并释放弹性蛋白酶,使血管的弹力膜断裂、血管脆性增加.上述共同病变的结果,导致了患者的血管壁脆弱及凝血功能下降,稍遇外力的作用即易发生血管破裂现象,进而可导致肿瘤组织的破裂.结论 患者体内的血管病变所导致的血管壁脆弱可能与肝癌肿瘤破裂有关.
-
哪些情况会出现皮肤黄染和眼黄
皮肤黄染和眼黄通常是由黄疸引起,也可因其他原因造成.一、黄疸1.黄疸的概念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 μ 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 μ 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
血管硬化性病变与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壁弹性变化与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肝癌破裂及未破裂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电子显微镜检测其与血管病变有关的因素: 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因子(vWF因子)、弹性硬蛋白、弹性蛋白酶(中性粒细胞性).结果与未破裂组相比,肝癌破裂患者中血管内皮vWF因子表达量明显下降,小动脉壁中弹性蛋白酶分布异常、弹性硬蛋白增生过度、弹力膜断裂.vWF因子为血管受损指标之一,并参与凝血过程.上述病变的结果,导致患者小动脉壁脆性增加及凝血功能下降,稍遇外力的作用即易发生血管破裂,进而可导致肿瘤组织的破裂.结论肝癌患者体内的血管壁硬变可能与肝癌肿瘤破裂有关.
关键词: 肝癌 破裂 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因子 弹性硬蛋白 弹性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