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STARR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STARR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经肛双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RR)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STARR治疗,观察比较2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方式、肛门坠胀、排便感等症状治疗前后的改善,并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0%、98.0%,对照组分别为46.0%、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方式、肛门坠胀、排便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狭窄、肛门失禁、伤口大出血、伤口感染、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20 ~ 45 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量均<10mL;住院天数10 ~ 14d,平均12d;患者满意度治疗组为70.0%(35/50),对照组90.0% (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RR术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理想术式,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整体调节,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益气活血开肛方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开肛方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纳入6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开肛方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盆底表面肌电情况变化,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排便困难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排便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快速收缩阶段大收缩波幅、10s持续收缩阶段、耐久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加,10s持续收缩阶段变异性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10 s持续收缩、耐久收缩阶段收缩波幅均高于对照组,10s持续收缩阶段变异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开肛方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有较好疗效.
-
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在出口梗阻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应用
目的 评价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在接受生物反馈治疗(BF)的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诊断为OOC且接受BF治疗的77例患者,均在BF治疗前后予以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记录并比较参数.分别应用临床症状评分及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评估BF治疗疗效,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肛门直肠测压参数与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的相关性.结果 OOC患者BF治疗后直肠感觉阈值、直肠大耐受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肛管静息压、肛管大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6.62%,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评估有效率为77.9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78).以临床症状评分标准为金标准,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的敏感度为94.92%,特异度为77.78%,准确度为90.9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肛管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是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能有效反映OO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评估接受BF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
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STARR术治疗盆底松弛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盆底松弛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STARR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排便频率、时间、方式、肛门坠胀、便感等症状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频率、时间、方式、肛门坠胀、便感分级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的更显著(P<0.05).结论 STARR术治疗盆底松弛型ODS疗效满意.
-
出口梗阻型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及感知功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OOC组),另选取2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同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评分,了解其精神心理状况,进而分析OOC患者肛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①OOC患者SDS、SAS评分均高于健康志愿者[SDS(52.26±7.41)vs(40.04±6.11),<0.05;SAS(51.89±8.08)vs(38.48±4.79),<0.05],但OOC组SDS和SAS评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②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SDS评分、SAS评分均与大肛管静息压(MARP)、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及直肠大耐受量呈正相关,与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率呈负相关.结论 ①OOC患者存在抑郁、焦虑,且严重程度与肛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②焦虑、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排便时肛门内外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及使直肠敏感性下降、耐受性增高从而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 肛门直肠动力学 直肠感知功能 精神心理因素 -
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34例报告
直肠前突(rectocele Rc)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尤为女性多见(占99.1%)[1].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手助排便、排粪造影可见"鹅头征".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经阴道或肛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其存在手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2]等问题.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PPH(痔上粘膜环切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患者共34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出口梗阻型便秘: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 X 线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有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症状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检查。磁共振排粪造影序列包括静态高分辨肛管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2WI 序列及动态单层正中矢状位重复采集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分别采集静息、提肛和力排时相图像。 X线排粪造影包括前后位静息,侧位静息、提肛、初排和力排时相图像,加摄正中前后位力排相和黏膜相。以耻尾线(PCL)作为参考线,分别在磁共振排粪造影和 X 线排粪造影图像上测量肛管长、肛直角、肛上距以及可能存在的直肠前突、黏膜脱垂等病变及其程度,以及在磁共振排粪造影图像上测量膀胱颈、子宫颈到耻尾线的距离和可能存在的盆底异常。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图像显示出口梗阻型便秘及其并发症的情况和严重程度。结果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痉挛、小肠疝及乙状结肠疝的诊断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和会阴下降方面磁共振排粪造影不及 X 线排粪造影(P<0.05);而在显示膀胱脱垂、子宫脱垂及其他盆底、盆壁病变方面磁共振排粪造影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磁共振排粪造影和X线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方面各有优势,磁共振排粪造影能够提供盆腔脏器及盆底、盆壁形态结构和功能信息,对出口梗阻性便秘同时伴发盆腔多间室病变的全面诊断和整体评估更有帮助。
-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远期疗效
目的 评价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DS)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采用STARR手术治疗95例女性OD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克利夫兰便秘评分(CSS)、Longo ODS评分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评价临床症状的程度及强度,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定义术后12月时的临床症状评价为早期疗效,至随访终点(2016年8月)为远期疗效(≥48月).结果全组95例患者,平均年龄54.5(29~7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5(48~78)月,术后分别有80例(84.2%)和44例(46.3%)完成早期和远期疗效评价.与术前基线水平比较,患者随访终点时CSS评分(14.69比6.02)、ODS评分(16.51比5.73)和SSS评分(14.64比5.14)均明显降低(均P<0.01),VAS评分(3.96比7.20)明显升高(P<0.01).随访终点时ODS症状复发10例(22.7%);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10例(22.7%),满意17例(38.6%),比较满意9例(20.5%),不满意8例(18.2%);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1.8%(36/44).结论 STARR治疗ODS远期疗效良好,但复发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 出口梗阻型便秘 远期疗效 -
腹腔镜下经髂前上棘旁隧道式悬吊术或联合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症状的盆腔脏器脱垂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髂前上棘旁隧道式悬吊术(L-TASISS)或联合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症状的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 L-TASISS 或联合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了119例合并OOC的POP患者,经POP评价系统(POP-Q)评分均为Ⅱ~Ⅳ度。回顾性总结分析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有51例(42.9%)单纯行L-TASISS,68例(57.1%)行L-TASISS 联合STARR。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的患者。手术时间(67.8±10.9) min,出血量(10.3±3.8) ml,留置尿管时间(3.6±1.1) d,住院时间(5.1±1.8) d。术后1个月,主诉腹壁疼痛或牵张感者15例(12.6%),其中3例经局部注射封闭、1例行切口缝线松解术后缓解,其余11例均在3个月内自行缓解;均未见输尿管狭窄或积水、髂内血管血栓形成以及其他补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年,全组患者均获随访,93例(78.2%)OOC症状缓解(满意76例,非常满意17例),仅1例(0.8%)压力性尿失禁未缓解,15例(12.6%)性交痛或性交不快未缓解,但未见新增性交痛或性交不快患者;症状复发11例(9.2%),其中排粪不尽感9例(7.6%);术后POP-Q分度Ⅱ度2例(1.7%),Ⅲ度1例(0.8%);便秘罗马Ⅲ评分(1.4±0.9)分[术前为(7.8±3.6)分]。术前有53例(44.5%)发生肠疝,术后仅有1例(0.8%)(字2=64.77, P=0.000);术前有106例(86.6%)排粪困难,87例(73.1%)排粪不尽感,术后明显改善,分别只有7例(5.9%)和9例(7.6%)症状未完全缓解(字2=155.78,P=0.000);术前有3例(2.5%)排粪失禁,经手术后均得到改善。结论 L-TASISS或联合STARR术对于合并OCC的POP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术式安全可行。
-
TST 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一项新术式
直肠前突和直肠内脱垂是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DS)常见病因。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是近年来国际上治疗ODS的常用术式。常规STARR需要使用两把PPH吻合器,且操作较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切除组织容积有限。 Naldini等[1]报道了一种外径为36 mm、吻合腔容积大于35 cm3、钉高4.2 mm且具备4个可视开窗的圆形吻合器,将其应用于ODS和脱垂痔的治疗,疗效显著,并将该技术命名为TST STARR+。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运用该技术治疗ODS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 疗效 -
结直肠手术在慢性便秘治疗中的价值
便秘是一种多症状多病因的疾病症候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并带来经济负担的常见疾病.我国相关指南中一般将原发性便秘分为3种类型:结肠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DS)和混合型便秘.通常参考罗马Ⅳ型标准并结合临床情况及患者主诉进行诊断.通过详尽的问诊查体及各种检查,排除继发性原因,争取对因治疗.手术一般作为二线疗法选择,终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STC患者手术方式及吻合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常用术式包括全结肠切除术加回肠直肠吻合术(TAC-IRA)和次全结肠切除术加回肠乙状结肠吻合、回直肠吻合术或盲直肠吻合术.现腹腔镜技术已大量应用于此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机器人的应用也在探索中.ODS因其原因复杂,目前已明确的有关机制包括耻骨直肠肌矛盾收缩、会阴部下降过深、直肠肠套叠、直肠前突和直肠脱垂.针对上述机制,近年来探索了多种多样的手术方式,包括治疗耻骨直肠肌矛盾收缩的双侧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术加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Delorme)、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RR)以及腹腔镜直肠功能性悬吊术(LVR)等,但目前尚无长期大样本研究证明上述手术方式的优劣性,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随着发病机制的综合化,治疗方式的多样化,未来便秘仍需联合多学科精准化治疗.
-
TST 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TST 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5例采用TST STARR+手术治疗的ODS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5 min,术中出血量10 ml,术后住院时间7.8 d. 术后继发出血2例,轻度肛门失禁伴急便感 4 例. 术后随访 6~12 月,Longo ODS症状评分由术前的 14.9 ± 6.0 降为术后的 3.9±2.9 (P < 0.01).总有效率为88%(22/25).结论 TST STAR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操作简单、痛苦少、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 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 出口梗阻型便秘 直肠前突 治疗效果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心理与生物动力学分析
目的 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可能的发病机制,为PPH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19例诊断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以及对照组均接受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结果各组肛管功能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病例组术后15 d低感知阈值、大耐受阈值、直肠排粪阈值均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术后90 d低感知阈值、大耐受阈值、直肠排粪阈值显著回升.精神评价方面,HAMA及HAMD总分术后均呈现先降后升的改变.结论 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障碍和精神心理障碍,PPH手术治疗可改善上述情况.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直肠动力学 -
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将慢性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1-6].便秘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排粪造影、动态MRI和结肠传输试验.一、排粪造影技术在便秘诊断中的应用1.排粪造影术(defecography):该技术可了解肛管及直肠的形态[7-9].1952年,Wallden[10]通过直肠、小肠和阴道造影检查发现直肠生殖膈加深,内容物压迫直肠造成排粪障碍.1968年,Broden等[11]将电影摄像技术运用于直肠脱垂,使之进一步发展并命名为排粪造影.直到Mahieu等[12](1984年)和Ekberg等[13](1985年)相继发表文章进行系统报道,该技术才得以更为广泛地应用和发展.目前,排粪造影技术已成为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基本和主要的方法[6,14-16].
-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 评价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DS)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第二炮兵总医院采用STARR治疗112例直肠前突和(或)直肠内套叠相关性ODS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18例(16.1%),包括肛门失禁(4.5%)、吻合口出血(2.7%)、吻合口部分裂开(0.9%)、肛裂(2.7%)、急性尿潴留(1.8%)、血栓性外痔(1.8%)、直肠阴道隔血肿(0.9%)、粪便嵌塞(0.9%),其中2例患者(1.8%)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干预.术后中位随访24个月,远期发生并发症6例(5.4%),包括:肛门失禁(1.8%)、排粪急迫感(0.9%)、吻合口周围炎致慢性疼痛(1.8%)、直肠憩室致慢性疼痛(0.9%),其中3例患者(2.7%)需手术治疗.结论 STARR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相对安全的术式.
关键词: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 出口梗阻型便秘 直肠前突 直肠内套叠 -
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对血清胆囊收缩素与直肠肛管压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对血清胆囊收缩素与直肠肛管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3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9例,观察组采用STARR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resler手术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内的疼痛、大便失禁、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 d的肛管大收缩压和肛管长收缩时间都明显高于术前(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14 d的肛管大收缩压和肛管长收缩时间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胆囊收缩素含量分别为(57.33±11.45) ng/L和(51.45±9.13) ng/L,都明显高于术前的(22.67±8.13) ng/L和(22.31±9.02) g/L(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14d的血清胆囊收缩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对于机体的创伤比较小,能促进患者直肠肛管功能的恢复和血清胆囊收缩素的表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患者康复.
-
PPH在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PH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PPH治疗的口处梗阻型便秘共27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17例,直肠前突型10例.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年,复查排便造影检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恢复顺利,并发症少.治愈24例,好转1例,治愈率88.9%,有效率92.5%.无效有2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1例,直肠前突型1例).结论 PPH法治疗直肠前突型和直肠黏膜内脱垂型出的口梗阻型便秘,简便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与生物反馈治疗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在生物反馈(BF)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动力学变化情况及BF 治疗疗效。方法:比较83例OOC患者在BF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大便情况,评定疗效。结果:(1)肛门直肠动力学情况:OOC患者模拟排便时男性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低于女性(P <0.05), BF治疗后肛门残余压下降、直肠压力增加、直肠肛管压力差增加(P <0.01)。(2)直肠感觉参数:男女差异及BF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疗效判定: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8.31%;肛门直肠测压有效率为49.40%,两者评判标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4,P =0.00);BF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初始感觉阈值高低相关(Fisher卡方,P =0.004)。结论:OO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BF治疗能改善症状,纠正生理功能障碍,疗效满意,其中初始感觉阈值可作为BF治疗疗效判定指标之一。
-
自动痔疮套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疗效观察
直肠前突在排便困难、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例中占30.6%~62.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因创伤大,感染发生率高而慎用.自2006年以来,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痔瘘科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洁肠水疗仪治疗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新型洁肠水疗仪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8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观察组41人,对照组37人.观察组采用新型洁肠水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旧型洁肠水疗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两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结论 Idear2 IBI-01C新型洁肠水疗仪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确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