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狭窄解除后大脑高灌注损伤的发生与防治
颈动脉狭窄解除以后,同侧脑血流大量增加,超过了脑组织代谢需要或脑血流增加超过术前100%,出现脑部过度灌注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fusion syndrome,CHS).
-
颈动脉狭窄解除后大脑高灌注损伤的现状
颈动脉狭窄解除以后,同侧脑血流大量增加,超过了脑组织代谢需要或脑血流增加超过术前100%,出现脑部过度灌注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
-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过度灌注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一例
患者男,29岁,汉族,主因“突发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75个月”于2014年7月19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半年前少量饮酒后,自觉右手麻木,24 h后出现右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至当地诊所就诊,期间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偏瘫,被送入当地中心医院,头部MRI提示左侧放射冠区新发脑梗死,MR血管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烟雾病。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计数933×109/L,血红蛋白150 g/L,血小板计数232×109/L,葡萄糖589 mmol/L,甘油三酯143 mmol/L,总胆固醇2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 mmol/L,同型半胱氨酸122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1121 mg/L。给予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药物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前复查头部MRI,示左侧额叶陈旧脑梗死(图1),CT灌注成像提示左侧额叶、颞叶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明显降低(图2)。患者平素体健,曾有吸烟史10年,已戒烟半年。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格检查:血压为128/63 mmHg,意识清楚,轻度运动性失语,高级智能活动正常,12对颅神经检查无明显异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于2014年7月21日行全脑DS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颅底可见新生烟雾样血管(图3a),左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颅底可见新生烟雾样血管团(图3b,3c)。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及定位体征,CT灌注成像证实左侧额叶、颞叶CBF明显降低。术前讨论认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增加脑组织血供,降低卒中风险。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分压(PCO2)37 mmHg,于2014年7月23日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过度灌注综合征(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HS)是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相对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脑血管自动调节受损和脑血管重建术后血流改变是导致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主要机制。大多数新的研究为回顾性,并且集中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忽略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CAS)。波兰的研究者Buczek等比较了CEA和CAS术后,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HS发生率及临床症状。他们回顾性评估了61例常规行CEA 和CAS的患者。手术前后由神经科医师对每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将严重头痛、眼或面部疼痛、意识模糊、视力障碍、癫痫发作或任何非脑缺血性局灶性缺损定义为HS 临床症状。治疗前通过 TCD 测量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 MV)和搏动指数,治疗后分别在6 h和2~5 d测量两次。治疗后评估MCA的PSV和MV,与基线状态相比,血流速度增加>100%定义为过度灌注。治疗前通过TCD乙酰唑胺试验评价脑血管反应( 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严重过度灌注综合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左侧肢体麻木无力3 h"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10年,冠心病4年.体检: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内科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空腹血糖6.5 mmol/L,颅脑CT正常.
-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脾脏切除作为经典断流术的一个主要步骤,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已有近60年的历史.脾切除可以改善肝功能及脾功能亢进相关的低白细胞、低血小板血症.此外,在活体肝移植术中,脾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移植物因门静脉过度灌注引起的小肝综合征,而受到关注.但脾切除术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尤其是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或后续肝移植的疗效.现将脾切除术后PVT形成的风险因素综述如下.
-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时机、操作及并发症临床研究现状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时机尚未统一,适当的治疗时机应获得治疗效益与风险的平衡措施之一.熟练和规范的操作是手术成功和并发症少的关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有脑栓塞、脑缺血损伤、脑血管痉挛、支架内狭窄及过度灌注综合征等.针对并发症产生的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卒中风险和死亡率,改善预后.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fi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并且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不常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病,临床上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应用Magic-BDTE可脱性球囊导管和可脱性球囊,在瘘口内放置大小不一的球囊,缓慢注入欧乃派克造影剂阻塞瘘口.我科自1992年6月至1999年4月应用可脱性球囊和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效果满意.但部分病人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多种并发症,如脑缺血、瘘复发、脑梗塞、血管痉挛、过度灌注综合征.因此,加强术前和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前后血t-PA、PAI-1水平的变化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导致我国新生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脑缺血缺氧时大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继而刺激脑血管微血栓形成,激活纤溶酶原系统,脑血流出现低灌注或过度灌注。研究表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参与了上述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IE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PA、PAI-1水平,探讨其在HIE新生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个体化血压管理在降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过度灌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血压管理在降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过度灌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4月~2011年6月150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1年7月~2016年9月146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血压管理.比较两组过度灌注发生率及监护室监护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过度灌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监护室监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术后过度灌注的发生率与血压控制密切相关,加强血压管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血压管理措施,可减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过度灌注的发生,缩短患者在监护室监护时间.
-
颈动脉支架术后过度灌注致脑出血一例
患者,男,58岁,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高血压2年,血压高为180/100 mmHg,未规律控制,高血脂3年,未治疗,抽烟史30年,每天20支.体格检查:血压:168/98mmHg,双下肢膝下皮温下降,感觉减退,双侧足背动脉未触及,四肢肌力正常.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探讨
目前,随着神经影像和神经介入技术的日渐成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由于其安全、有效、微创及适应症更广泛,故正替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而成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但限制CAS广泛应用的大原因是缺血性并发症及再狭窄问题,这也是神经科医生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支架输送及释放装置不断进展、新型药物性支架的应用以及手术过程的不断规范和正规抗血小板治疗,故使术中脑梗死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CAS后急性血流动力学紊乱如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及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yndrome,HS)也不容忽视,且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CAS产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行综述.
-
烟雾病搭桥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分析
目的 探索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烟雾病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transient neurological dificit,TND)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侧烟雾病半球的临床资料,均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以描述桥动脉通畅性及皮质表面血流动力学特征,采用99mTc-ECD SPECT和磁共振区域动脉自选标记扫描(t-ASL)进行围手术期脑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 术后2~7 d出现TND、平均持续7.4 d,发生率为34.7% (17/49),主要表现为失语、运动、感觉障碍及癫(癎)等,经相应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后遗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早期SPECT发现两种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过度灌注(7侧,表现为吻合口周围过度灌注)与灌注失衡(10侧,表现为吻合口周围等或稍高灌注伴邻近部位低灌注).t-ASL研究提示:桥动脉血流与固有血流之间的血流重分配可导致“分水岭推移”,新的分水岭区与SPECT所示低灌注区吻合,该处血流异常即为脑缺血的原因.结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治疗烟雾病,术后TND原因包括过度灌注和“分水岭推移”所致的脑缺血,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评估对二者鉴别与治疗至关重要.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压控制的护理
颈动脉的严重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危险因素,而脑卒中的致死率目前排在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首[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重要方法,治疗方法为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化斑块以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的脑卒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能够减轻血管狭窄程度,增加脑血流量,如果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不良,可能会发生脑组织的过度灌注,导致脑水肿和脑出血,特别是老年和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基础病的患者更易发生脑血管突然破裂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术后除做好术后一般护理外,还应特别注意血压控制性治疗的观察护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