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前牙不翻瓣即刻种植联合骨粉颗粒植入的临床应用

    作者:孔祥玉

    目的探讨上前牙不翻瓣即刻种植联合骨粉植入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入院行上前牙即刻种植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延期种植联合骨粉颗粒植入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操作均为牙体种植后再植入Bio-Oss骨粉颗粒,3M速凝树脂即刻行临时冠修复,6-7个月后永久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红色美学指标评分和牙龈乳头充盈指数高,唇侧骨板水平吸收量少,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不翻瓣即刻种植+骨粉颗粒的临床应用远期效果显著,在在严格控制适应症的情况下减少了患者手术次数,缩短了治疗周期,有效保存了和硬组织,获得良好的修复美学效果。

  • 骨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周围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宏远;竹娜;王薇;窦丽鑫;曹庆堂

    目的:分析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在静态加载方式下的应力分布状况.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在200N的垂直向和45°斜向加载条件下,各模型种植体-基台界面及其周围骨组织Von-Mises应力分布特征并得到等效应力云图.结果:不同加载方式下:①TS及SS种植体上的大等效应力(Von-Mises stress)均集中在种植体颈部的皮质骨中,其下方松质骨承担的应力相对较小.②TS型种植体-骨界面大等效应力值均较SS型小且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并随着种植体直径的增大(4.5mm-5.0mm),种植体-骨界面受大等效应力相应减小.③TS型种植体-基台界面大等效应力值均较SS型大,并随着种植体直径宽度的增加(4.5mm-5.0mm),种植体-基台界面受大等效应力相应减小.④TS种植体斜向加载相比垂直向加载时,种植体表面、基台及中央螺丝处大等效应力值显著增加,并且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种植体、基台、中央螺丝所受应力均远大于SS种植体.结论:①TS设计可减小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组织的应力,且直径较大的种植体,能更均匀分散骨组织及基台、中央螺丝的应力.②本研究发现骨水平种植体较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更易出现基台、中央螺丝折断等情况,所以种植体修复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过大侧向力、以减少机械并发症的出现.③本研究通过设计增加基台及中央螺丝在种植体内的深度,发现能减小基台及中央螺丝的应力集中趋势,且对种植体的受力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 不同种植系统埋置式与非埋置式骨水平种植体周围骨变化的比较分析

    作者:李悦;马凯;王敏雅;江鹭鹭;何晶;邓春富;张翀;尚德浩;王丹宁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种植系统埋置式与非埋置式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变化.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256例,总计450枚种植体.测量种植Ⅰ期、种植Ⅱ期、修复后当天及修复后1年4个时间点的数字化曲面断层片或根尖X线片,因非埋置式无二期手术,故选择与之相对应时间点的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结果 在非负荷愈合期(从种植Ⅰ期到种植Ⅱ期)及负荷1年(从修复后当天到修复后1年)两个时间段,埋置式与非埋置式愈合对Dentium、Bego及3I三种骨水平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埋置式或非埋置式种植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没有明显影响;3种种植系统的种植体周围骨变化无明显差异,临床效果均较好.

  • 两种种植系统临床骨稳定性比较

    作者:刘健;周黎娜;朱丽;葛自力;惠建华

    目的 探讨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种植完成负重后中长期骨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牙片和曲面断层片观测38例XIVE和42例ANKYLOS单牙种植病例在修复完成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统计对比骨吸收高度的显著性差异.结果 XIVE种植体在植入后1年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明显降低,1~3年内骨吸收速度逐渐变慢,个别病例仍有进行性吸收;而ANKYLOS种植体在植入以后1年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有匀速的缓慢吸收,1~3年内牙槽骨高度呈稳定状态,可见骨改建形成;2种种植体在不同观测期,骨吸收水平ANKYLOS均要优于XIVE.结论 除了表面处理技术和负重条件等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控制环节上,骨水平种植系统比软组织水平种植系统有一定优势.

  • 骨组织水平种植体对后牙区早期边缘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作者:金晓华;陈庆生

    目的 探讨骨组织水平种植体对后牙区早期边缘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共收治222例行后牙区牙列种植修复的患者(共356颗牙),共196颗牙选用瑞士ITI骨水平种植体进行种植修复(作为观察组),另外160颗牙选用I-TI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进行种植修复(作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两组植入前以及植入1年后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变化,评估两种种植体的骨吸收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种植前其边缘牙槽骨密度和高度均不存在差异(P>0.05),种植1年后观察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种植1年后的牙槽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组织水平种植体能够减少后牙区牙槽骨的吸收量,可以作为后牙区种植修复的常规选择.

  • 3种CAD/CAM内连接个性化基台的边缘密合性研究

    作者:朱青;朱陈元;佘文珺;焦婷

    目的:比较3种CAD/CAM 个性化种植体基台(一段式氧化锆基台、两段式氧化锆基台和一段式钛基台)与种植体替代体界面内部连接的适合性.方法:3SHAPE软件设计CAD/CAM 个性化基台,数据导入计算机控制的切削系统,切削加工一段式氧化锆基台、两段式氧化锆基台和一段式钛基台(N=15);将基台与NobelActiveTM种植体替代体连接,应用体视显微镜测量种植体替代体-基台界面边缘微间隙,统计分析数据结果.结果:一段式氧化锆组的边缘间隙大,两段式氧化锆组的边缘间隙次之,小的为一段式钛基台组;各组之间唇侧、舌侧、近中侧、远中侧的边缘间隙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段式钛基台具有优的种植体-基台界面密合性.

  • 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临床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慧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系统种植体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种植附加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种植系统的不同分为ANKYLOS组与XIVE组,观察两组骨吸收情况及5年脱落率.结论 在排除表面处理技术、负重条件等条件下,骨水平种植体的周围牙槽骨吸收相对要少,有利于保持种植体稳定,种植体脱落率低,值得推广.

  • 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

    作者:丹丹;杨磊;贾慧;来卫东;马兰;王玉杰

    目的:比较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用于牙列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探讨其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笔者科室行种植义齿修复的120例(202颗缺损牙)牙列缺损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60例,患者采用Anthogyr骨水平种植体进行修复;B组:60例,患者采用Straumann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进行修复.修复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体成功率、植入扭力、术后1年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及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1年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HIP-14中文版)与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OHRQoL与患者对义齿修复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00%;A组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高度明显低于B组(t=2.743,P=0.018),两组的植入扭力、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OHRQoL总评分分别为9.00(6.00,15.00)、11.50(7.00,1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功能障碍、心理不适、残疾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94、-3.544、3.583,P=0.027、0.000、0.000),躯体性疼痛、生理障碍、心理障碍及社会障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85.00%、81.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平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明显优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两种水平种植体均能改善牙列缺损患者的OHRQoL,患者的整体主观感受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