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和肝癌肝组织内Fas与FasL表达及血清中sFas检测
Fas和Fas配体(FasL)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一对膜蛋白,两者均以膜分子和可溶性分子的形式存在。受不同致病因素影响的肝组织Fas、FasL表达水平不同,通过Fas系统介导的凋亡方式清除异常肝细胞的速度及程度与肝脏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Fas、FasL在肝硬化和肝癌组织的表达及血中可溶性Fas(sFas)的含量,了解Fas、FasL和sFas在肝硬化转变为肝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材料和方法:本院1994~1997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术中取硬变肝活检标本和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其中肝硬化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24~65岁;原发性肝癌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5~74岁。所有组织均立即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5 cm连续切片。门静脉高压症和肝癌病人术前采外周静脉血,其中肝硬化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8~69岁;原发性肝癌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28~69岁。正常对照取自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Fas、FasL免疫组化检测采用Dako Envision二步法,操作按说明进行,
-
Fas/FasL系统与肝脏疾病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与细胞有丝分裂作用相反的,调节细胞群体相对稳定的一种重要方式。生理状态下的凋亡维持了体内正常细胞的更新和异常细胞的清除,但在病理状态下异常的凋亡又与生物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Fas抗原及Fas配体(FasL)是细胞表面的两种跨膜蛋白,当某一细胞的Fas和另一细胞的FasL相结合时,可以导致表达Fas的细胞凋亡。目前已知Fas/FasL系统是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主要形式。因此Fas/FasL的异常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已成为当今肝病研究的重点之一。1 Fas/FasL的结构与作用方式 Fas基因位于人体第10号染色体q23,长度约25Kb,编码的Fas蛋白由32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8KD。其分子结构包括了膜外的N末端区、跨膜区和膜内C末端区。膜内C末区包含一段由80个氨基酸组成的,传导细胞凋亡信号的死亡信号结构域。Fas蛋白属TNF受体(TNFR)家族成员。人体许多组织与细胞均有一定的Fas表达,包括了正常肝细胞与胆管细胞。FasL基因位于人体第1号染色体q23,长度约8Kb,编码的FasL蛋白由28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0KD。FasL属TNF家族成员。FasL在人体内分布相当局限,主要表达于活化的成熟T淋巴细胞。静息T淋巴细胞不表达FasL,受抗原或有分裂原刺激后可快速表达。NK细胞、肝组织中单核细胞可检测到FasL mRNA。Fas和FasL可分泌或脱落到细胞外,成为可溶性分子。
-
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中SAPO-1/Fas水平及其与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可能存在基因缺陷,且肿瘤内淋巴细胞受抑制,故血清中SAPO-1/Fas水平低表达.
-
微小胞外囊泡对固有免疫系统的调节
机体为应对外来病原体进行防御和有效的应答,不同的免疫细胞必须进行互相间的交流。细胞间的交流分3类。(1)直接接触,通过膜上的受体和配体;(2)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等释放可溶性分子,作用于靶细胞受体。(3)通过EV释放信号分子[1,2]。随着EV组成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第3类广泛的细胞间交流方式。目前已有成熟的EV研究方法,可以了解其作为转运载体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换,EV包含了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分子,包括蛋白、脂质和核酸(主要是小RNA)[2]。通过囊泡的细胞间交流能调节生理和病理过程[3]。 EV在免疫细胞的作用值得重视,已有许多体内外研究结果提供了充分的证据[4]。
-
颗粒溶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颗粒溶素是人类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胞质颗粒中的可溶性分子,是一种天然的抗菌肽,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就颗粒溶素的溶菌机制,抗微生物、抗肿瘤作用及评估细胞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测定及意义
Fas属肿瘤坏死因子(TNF)/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超家族成员,除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外,尚可通过转录水平后的不同拼接或膜脱离产生可溶性分子即sFas。Fas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凋亡信号,介导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认为,从胚胎的发育、个体的成熟、自稳、衰老以至肿瘤、自身免疫病的发生都有细胞凋亡参与,但sFas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多集中在恶性血液病及部分风湿病等〔1,2〕。Graves病(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病,本研究测定这两种疾病患者血清sFas水平,并与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正常人进行比较,讨论这些患者sFas改变的意义。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GD 26例,男12,女14,年龄(34.4±12.3)岁;HT 25例,男11,女14,年龄(31.3±10.5)岁;亚急性甲状腺炎19例,男10,女9,年龄(35.4±11.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标准,均为未经治疗的初诊患者,所有HT患者甲状腺功能(T3、T4、TSH)测定正常。大部分GD、全部HT和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甲状腺粗针或细针穿刺病理诊断。以20例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
-
T细胞负性共刺激途径及其在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作用
未致敏T细胞激活需要两个信号:抗原肽-MHC-TCR复合体提供第一信号和由共刺激分子和可溶性分子提供第二信号.若仅有第一信号,缺乏第二信号,T细胞将进入无能状态或出现免疫耐受,甚至引起程序性死亡.现分离鉴定的共刺激分子主要有:(1)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包括CD27/CD27L、CD30/CD30L、CD40/CD40L、OX40/OX40L、4-1 BB/4-1 BBL、RANK/RANKL、Fas-FasL;(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包括LAF1/ICAM-1/ICAM-2/ICAM-3、CD28/B7-1/B7-2、CTLA-4/B7-1/B7-2、PD-1/B7-H1/B7-DC、ICOS/B7HRP-1等,以及新报道的BLAT/B7-x.共刺激信号不仅可以辅助激活T细胞,而且可以通过负性共刺激信号下调免疫反应,从而精确的调节应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此,特别是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B7,PD-1/B7-H1/B7-DC为代表的负性共刺激途径作为免疫干预的标靶,在免疫学的试验研究中和临床免疫治疗中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已发现的主要T细胞负性共刺激途径及理论作一综述.
-
放射治疗对可溶性Fas配体在肺癌和食管癌中表达影响的初步分析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机体的免疫防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as/Apol-1,又名CD95分子,是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及神经生长因子(NGFR)家族成员,是一种I型细胞膜蛋白.Fas配体(FasL)是TNF相关的Ⅱ型跨膜蛋白,主要表达于活性T淋巴细胞.Fas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凋亡信号受体,具有诱导凋亡的能力.分别表达Fas和FasL的细胞相结合时,可导致表达Fas的细胞凋亡.T淋巴细胞表达的FasL可使表达Fas的肿瘤细胞凋亡.而Fas和FasL均可以产生可溶性分子,即可溶性Fas和FasL(sFas,sFasL).它们在细胞凋亡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通过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后的sFasL的变化,观察放射治疗导致细胞凋亡的现象,探讨放射治疗的作用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