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隐睾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精子获得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隐睾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睾丸精子获得率(sperm retrieval rate,SRR)及行睾丸固定术的年龄对其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3例隐睾后NOA患者(腹股沟型)和46例睾丸体积、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与之同一水平的无隐睾NOA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睾丸显微取精术的SRR和睾丸病理差异,同时分析隐睾后NOA患者行睾丸固定术的年龄(A组:0~ 10岁,15例;B组:>10岁,18例)对其睾丸体积、激素水平(FSH、LH)和SRR的影响. 结果 隐睾后NOA患者SRR为70%(23/33),无隐睾NOA患者为46% (2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子成熟阻滞(64%和39%)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21%和52%)两种病理类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睾丸体积[(8.51±2.73)、(8.80±5.74) ml]、FSH[(24.83±7.63)、(25.32±5.66) U/L]、LH[(9.19±3.49)、(10.64±5.67) U/L]和SRR[73%(11/15)、67%(12/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隐睾后NOA患者SRR明显高于无隐睾NOA患者,可能与隐睾后NOA睾丸病理改变相对轻微有关.行睾丸固定术时的年龄对隐睾后NOA患者的睾丸体积、激素水平和SRR并无明显影响.
-
显微外科技术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853例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的不育男性患者资料.其中精索静脉曲张的少弱精子症患者344例,均在硬膜外或全麻下接受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252例,接受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60例,其中45例有双侧输精管结扎史,15例有双侧疝气手术史;其他192例接受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257例,均在全麻下接受睾丸显微取精术,并行病理检查.患者术后门诊随访1~12个月,随访内容为手术并发症、精液参数及女方妊娠情况. 结果 ①344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精液,术前精子密度为(10±6)×106/ml,前向运动精子比率为(16±9)%,术后精子密度为(15 ±8)×106/ml,前向运动精子比率为(28±14)%,48.8%(168/344)的患者术后精液质量提高,10.8% (37/344)的患者配偶自然受孕.②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共60例,总复通率为80.0% (48/60),妊娠率为35.0% (21/60).192例接受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复通率为53.1%(102/192),妊娠率为19.8% (38/192).③257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活检精子检出率为38.1%(98/257),显微取精法精子获取率为60.3%(155/257),显著性高于活检术(P<0.01).仅2例患者出现阴囊血肿,经清创换药处理后治愈.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男性不育症可有效改善和恢复男性生育力,创伤小,降低医疗费用,符合生殖伦理.
-
睾丸显微取精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 探讨睾丸显微取精术(MD-TESE)联合传统睾丸取精术(TESE)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的精子获得率(sperm retrieval rate,SRR)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NOA患者共107例,患者首先接受TESE术,未获得精子者行MD-TESE术.镜下观察获取精子情况并记录结果,分析SRR与患者睾丸体积、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及病理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107例患者中,TESE术获得精子46例(43.0%),TESE联合MD-TESE术获得精子61例(57.0%).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71例唯支持细胞综合征(Sertoli cell only syndrome,SCOS)患者中,TESE联合MD-TESE术的SRR显著高于单纯TESE术(45.1%比32.4%,P<0.01).而22例成熟阻滞(maturation arrest,MA)和14例精子发生低下(hypospermatogenesis,HS)患者2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1%比40.9%,P=0.25;92.9%比78.6%,P=0.50).在TESE联合MD-TESE术中,HS组SRR显著高于SCOS组和MA组.术前B超测量睾丸体积<10 ml、>6 ml组,TESE联合MD-TESE术的SRR显著高于单纯TESE术(54.2%比31.3%,P<0.01).在术前血清FSH浓度>12.6 U/L组,TESE联合MD-TESE术的SRR显著高于单纯TESE术(56.9%比41.7%,P<0.01). 结论 与单纯TESE术相比,TESE联合MD-TESE术SRR更高.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相关,HS患者SRR高于SCOS及MA患者.当NOA患者睾丸体积<10 ml或者血清FSH浓度>正常值2倍时,TESE联合MD-TESE术更具优势.而睾丸体积、血清FSH浓度并不能预测TESE联合MD-TESE术是否成功.
-
睾丸穿刺活检对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取精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睾丸穿刺活检对显微取精成功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显微取精术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是否行诊断性穿刺活检、以及不同穿刺活检结果患者的精子获得率进行分析,探讨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对显微取精成功率的预测作用.结果:共237例接受显微取精术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入选研究,总体的精子获得率为25.7%.未行诊断性睾丸穿刺活检的103例患者与行诊断性睾丸穿刺活检的134例患者精子获得率分别为26.2%和25.4%,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睾丸体积和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4.3±1.4) mL vs.(8.5±2.4) mL和(36.1±5.2) IU/L vs.(26.1±3.5) IU/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睾丸穿刺活检的患者中,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偶见少量精子患者的精子获得率为100.0%(7/7),术中镜检或术后病理可见精子的患者,精子获得率为47.2%(17/36),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未见精子的患者,精子获得率为11.0%(10/9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体积较小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仍有一定机会通过显微取精术发现精子;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包括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能否发现精子)对后期进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未见精子的患者,显微取精术找到精子的概率较低.
关键词: 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睾丸穿刺活检 显微取精 精子获得率 -
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约占无精子症人群的60%,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约有一半的患者无法明确病因,是男性生殖医学临床中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得益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卵泡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出现,理论上只需要一颗成熟的精子,胚胎试验室专家便可以通过卵泡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进行体外受精,实现NOA患者孕育具有自己生物学后代的愿望.对NOA成功治疗的关键,即在于药物促进睾丸生成精子以及通过外科手术从生精功能障碍的睾丸中获取成熟的精子.
关键词: 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取精 精子获得率 -
睾丸显微取精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无精子症是男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病因与治疗均较为复杂,按病因学又可以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本文通过对无精子症的定义、分类、诊断比较了这两种无精子症的特点,重点就选择睾丸显微取精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特点、取精前预测指标、精子获得率、术后并发症以及需要进行改进和探索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
睾丸显微取精术研究进展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约占无精子症的60%,占男性不育症的10%[1].NOA发病原因为睾丸衰竭.虽然其睾丸生精功能差,但在患者睾丸中仍然可能存在局灶性精子发生区域[2].只要能够找到精子,再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NOA患者也可以拥有健康子代.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找到这些局灶性精子发生区域是近几年外科睾丸取精术的发展方向.1998年应用于临床的睾丸显.
-
睾丸显微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
睾丸取精技术的发展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成熟使无精子症患者生育有血缘关系子代成为可能.然而,传统取精术只能为少部分的患者成功取精,因此如何提高取精术的精子获得率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显示,睾丸显微取精术可能比传统取精术更具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睾丸显微取精术的特点、取精前预测指标、精子获得率、术后并发症以及需要进行改进和探索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切开睾丸取精及ICSI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micro-TESE)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疗效及联合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130例NOA患者接受micro-TESE治疗及其中29例接受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130例患者中特发性NOA36例,特发性NOA+小睾丸22例,Klinefelter综合征18例,隐睾术后46例,AZFc微缺失8例.患者均行micro-TESE,对其中29例获得精子患者行ICSI.观察术后血清T变化,分析不同类型NOA、睾丸病理学改变对精子获得率(SRR)的影响及ICSI结果.结果:所有micro-TESE手术均顺利完成.隐睾术后组SRR (60.9%)明显高于与其他NOA组(P<0.05),其他NOA组间S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睾丸病理组间SR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精低下组SRR高(100%),单纯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SRR较低(11.8%),生精停滞组SRR为0.术后1、6个月血清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P<0.01).52例接受micro-TESE获取精子的患者中,29例配偶接受ICSI治疗,妊娠17例,生育6例,自然流产6例. 结论:micro-TESE是治疗NOA的有效方法,联合运用ICSI可使NOA患者获得具有自己遗传学的后代.
-
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在非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附143例报告)
目的:探讨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在非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结局. 方法:总结从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的143例非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治疗结局. 结果:143例非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中有64例成功获取精子,精子获得率为44.76% (64/143);其中顺利获得精子的64例患者中,有84.4%(54/64)患者仅行一侧睾丸显微切开取精即成功获取足够精子,15.6% (10/64)患者需行双侧睾丸显微切开取精获得精子.随访75例患者,成功获取精子的34例患者中,临床妊娠率为73.52%(25/34),已有14例患者妻子成功分娩8个男孩与8个女孩,目前有4例患者妻子正常临床妊娠中. 结论:睾丸显微切开取精术是使非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成功获得自己遗传学子代的有效方法,有较高的精子获得率和临床受孕率.
-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获得率及其预测指标——16年文献Meta分析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的取精技术及其精子获得率,并评价不同的睾丸病理类型、临床和/或生化检测指标对其精子获得率的预测作用.方法:通过MEDL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0~2006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分类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方法(Peto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睾丸活检取精技术(TESE)是从NOA患者睾丸获取精子成功率高的方法,其精子的获得率与其睾丸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目前尚没有可操作的临床及生化检测指标用以预测NOA患者的精子获得率.结论:通过睾丸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技术(TEFNA)来判断NOA患者睾丸的病理类型及其生精功能,从而预测其外科取精技术的成功率,是制订NOA患者治疗方案之前好的选择.
-
FSH和睾丸体积对373例无精子症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和睾丸体积在无精子症患者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3例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FSH检测水平将患者分为A、B、C3组,A组FSH正常、B组FSH轻度升高、C组FSH重度升高.分别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睾丸体积和取精成功率.结果 A、B、C3组患者睾丸取精成功率分别为70.81%、22.22%、0;3组患者的平均睾丸体积分别为(11.39±5.06)、(8.79±4.18)、(6.96±4.12)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精子症患者,FSH水平和睾丸体积有助于综合判断睾丸的生精功能状态,并可对无精子症类型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