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五味消毒饮熏洗联合心理疏导综合干预阿帕替尼后手足综合征(热毒壅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覃霄燕;李鸿章;王海存;曹旸;赵丹;王兰荣;李培培;郭楠楠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熏洗联合心理疏导护理综合干预阿帕替尼后手足综合征(热毒壅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心理疏导:使患者了解化疗和靶向药物副作用表现、机理和处理措施,减少恐惧心理;皮肤护理:避免手足部摩擦、受压,避免激烈运动和体力劳动,减少手足接触热水次数(包括洗碗碟和热水澡);避免涂刺激性药物及酒精、碘酒;避免接触化学洗涤剂;穿鞋舒适宽松,用减震鞋垫,坐或卧位将手足放在较高位置;避免阳光曝晒,涂抹防晒霜,冬季晒太阳也只能在窗户后.对照组60例尿素软膏外涂;复合维生素B,2片/次,2次/d;疼痛明显塞来昔布,0.2g/次,1次、d.治疗组60例五味消毒饮熏洗(金银花、蒲公英各30g,野菊花20g,紫花地丁30g,紫草、赤芍各15g,当归12g,大黄10g,地黄30g,侧柏叶15g,皮损明显加丹皮、苦参、徐长卿各15g);手足麻木加海风藤15g,路路通30g,川芎10g;皮肤瘙痒加蛇床子、地肤子各15g,蝉蜕10g,上药煎制200mL/袋,1袋/次,加42℃温水熏洗40min,用保鲜膜包裹足部红斑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红肿消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手足综合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红肿消除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改短于对照组(P<0.05).DLQI、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味消毒饮熏洗联合心理疏导护理综合干预阿帕替尼后手足综合征(热毒壅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蕊;王俊凤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三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共46例,纳入的患者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口服治疗,以期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评价.无间质性肺炎发生,其中1例因Ⅲ度皮疹停药.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尚可耐受,多数患者经暂停给药、下调剂量及支持对症治疗得以控制及逆转.

  •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在IV期结直肠癌 患者中临床疗效的分析

    作者:周露露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在IV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二者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入组2016年02月10日-2017年02月10日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科,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IV期,手术不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行阿帕替尼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分为阿帕组,13例行贝伐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分为贝伐组,32例行FOLFOX方案单纯化疗,分为FOLFOX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的化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6周期治疗后,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阿帕组55.0% 和80.0%,贝伐组53.8% 和76.9%,FOLFOX化疗组18.8% 和81.2%.阿帕组的有效率和控制率略高于贝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0.004 P=0.948;P>0.05).但两组的有效率和控制率均高于普通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贝伐组x2值=5.534 P=0.019,P<0.05;阿帕组x2值=7.350 P=0.007;P<0.05).分析两组常见不良反应,贝伐组在高血压及蛋白尿方面发生率略低于阿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可控范围内.结论:IV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阿帕替尼联合FOLFOX治疗,可获得与贝伐单抗相似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纯FOLFOX方案化疗,两联合组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没有明显差异,总体不良反应上患者均可耐受.可推荐作为晚期患者一线治疗.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付远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采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缓解率为54.55%,与对照组36.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综合症,经治疗后均缓解.结论:阿帕替尼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 降结肠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术后复发转移1例

    作者:申海清;王彩霞;刘晓锟;葛星剑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降结肠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术后复发诊断及疗效判断价值.方法:对我们诊治的1例降结肠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进行阿帕替尼治疗及化疗,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结合CT判断病情变化结果:本例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NSE明显升高,阿帕替尼治疗后NSE逐渐下降,CT评价效果PR,但治疗9月后NSE逐渐升高直至死亡,复查CT提示PD.结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术后容易复发及转移,通过对NSE的动态监测,提示NSE有助于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患者病情监测、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 阿帕替尼致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赵菊花;李莎

    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致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阿帕替尼致消化道出血的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对症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100%(30/30),对症组患者治愈率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提高胃癌患者伴阿帕替尼致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患者风险,值得应用及推广.

  •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疾病控制率影响观察

    作者:丁凌雁;唐朝晖;黄洪林;李立志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影响.方法:收治晚期胃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和总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优,疾病控制率较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出现概率.

  • 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义成;陈晓品

    阿帕替尼作为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新上市的一种口服抗肿瘤药物之一.阿帕替尼是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2(VEGFR-2)的一种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后者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对肿瘤血管的生成进行抑制,终抑制肿瘤的生长.开始阿帕替尼主要用于在临床中治疗晚期胃癌,后随着对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发现,阿帕替尼对肺癌、乳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效果显著.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阿帕替尼的作用机制,然后对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实验进行综述,加深读者对此药的认识,为临床试验给予参考,希望对治疗恶性肿瘤有一定选择价值.

  • 探讨阿帕替尼在晚期肺恶性肿瘤中的疗效

    作者:齐倩;王春梅;杨娟;田英;冯超

    目的 分析阿帕替尼在晚期肺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收治的60例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选自2016年8月—2017年12月,全部采用佳支持治疗,另予以30例观察组患者阿帕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治疗后分别为(14.03±1.15)ng?mL-4、(4.19±0.58)ng?mL-4、(291.85±51.49)ng?L-4、(1023.85±84.76 ab)ng?mL-4、,对照组分别为(18.72±1.21)ng?mL-4、(5.85±0.62)ng?mL-4、(473.62±55.93)ng?L-4、(1405.21±110.53)ng?L-4,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88,-10.709,-13.096,-15.388,-14.996,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为36.66%,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阿帕替尼对于晚期肺恶性肿瘤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谨慎用药.

  • 化疗+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朱丽

    目的 探讨化疗+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任选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对两组治疗成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5.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40.6%,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 给予晚期胃癌患者化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方案,既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也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抑制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黎莹;马冬

    目的 探究和分析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抑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自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转移情况、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患者中位生存周期.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中位生存周期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肿瘤转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帕替尼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能有效控制癌细胞发生转移,进而能减少病症的复发率和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周期,且药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CA19-9、CA72-4和CEA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毛爱芹;张育荣;李宝奇;苏爱江;梁平;魏广占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A19-9、CA72-4和CEA的水平,并根据临床疗效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的例数,计算疾病缓解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并分为疾病控制(DC)组和非DC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阿帕替尼治疗后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CEA无显著性变化(P>0.05).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PR率为3.22%,SD率为41.94%,PD率为54.84%.阿帕替尼治疗后,DC组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非DC组CA19-9、CA72-4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DC组和非DC组CA19-9、CA72-4和CE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DC组三个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非DC组(P<0.05).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结果显示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病例.结论 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在阿帕替尼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的胃癌患者中显著降低,可用于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效果评价.

  • 阿帕替尼治疗小鼠人源化胃癌移植瘤模型的疗效观察及CD31的意义

    作者:陈祖华;张朦琦;高静;章程;李艳艳;沈琳

    目的 利用人源化胃癌移植瘤(PDX)模型探索阿帕替尼的可能疗效预测标志物及其与紫杉醇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6例小鼠PDX模型,每例模型分对照组、阿帕替尼组、紫杉醇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质量,计算抑瘤率.靶向捕获测序及转录组测序分析PDX肿瘤组织的分子变异及阿帕替尼用药前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D31表达情况.结果 阿帕替尼单药组在6例胃癌PDX模型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率略优于紫杉醇单药;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无明显增加.阿帕替尼用药后,包含FGFR1/2在内的基因显著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血管生成、血液循环、炎性反应和蛋白级联激活等生物过程以及补体和凝血级联信号通路.微血管密度相对较高的PDX组织对阿帕替尼的敏感性高于微血管密度较低的组织.结论 阿帕替尼在胃癌PDX模型中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抑瘤作用,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可能预测阿帕替尼的疗效,临床是否应推荐阿帕替尼与紫杉醇联用尚需进一步验证.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张玥;俞静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根据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治疗相关性高血压将患者分为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13/39)和正常血压组(26/3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疾病进展率、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9例可评估疗效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2%,疾病控制率为66.7%;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4.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3个月.其中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分别为23.5、6.5个月,正常血压组患者的分别为7.4、3.0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高血压31.7%,手足综合征29.3%,血小板减少14.6%,出血14.6%,白细胞减少12.2%,蛋白尿7.3%,乏力12.2%,恶心12.2%.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耐受性良好,阿帕替尼治疗相关性高血压有可能成为预测阿帕替尼疗效的因素之一.

  • 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

    作者:金鑫荔;卢伟

    目的 比较TACE联合阿帕替尼与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4例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对A组行单纯TACE治疗,B组行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甲胎蛋白(AFP)指标变化,及3、6、9、12个月时客观缓解率(OR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A、B组AFP水平均显著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89、-2.953,P均<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o.126,P=0.90).3、6个月时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6,P=0.01).B组阿帕替尼相关并发症(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对于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TACE联合阿帕替尼的中远期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TACE联合阿帕替尼或微波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现状

    作者:陆阳;赵卫;李星海;范宏杰;汤蕊嘉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常见的原因之一.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HCC,目前多采用以TACE为中心,联合阿帕替尼或微波消融(MWA)的疗法.对于中晚期HCC,TACE联合阿帕替尼或MWA均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但在联合疗法的应用和其远期疗效上仍存在争议.本文对TACE联合阿帕替尼或MWA治疗中晚期HCC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作者:王博;宋丽杰;牛鹏云;李晚露;刘清存;樊青霞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用于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及预后因素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10/2015-08曾接受过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给予阿帕替尼口服850mg/d,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定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全部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占0%(0/6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占3.33%(2/60),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占38.33%(23/60),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占58.33%(35/60).客观缓解率(CR+PR)为3.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38.33%(23/6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76 mo.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阳性胃癌患者的疾病控制以及生存受益优于AFP阴性患者.高血压、骨髓抑制是影响阿帕替尼治疗的主要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仍有较好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控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阿帕替尼对胰腺癌细胞株AsPC-1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顾晓霞;李洁;吴梅红;彭小波;湛先保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Apatinib)对体外培养的胰腺癌AsPC-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Apatinib干预胰腺癌AsPC-1细胞,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通过划痕实验观察Apatinib对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及10、20、30、40、50μmol/L Apatinib处理组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1.45±0.68)%、(16.92±0.70)%、(23.84 ±0.84)%、(34.35±1.55)%、(37.33±0.81)%,细胞增殖随Apatinib浓度的增加而显著被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20、40 μmol/L Apatinib处理组AsPC-1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9.44±0.18)%、(16.62±0.19)%、(25.42±0.41)%,细胞凋亡数量随Apatinib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20、40 μmol/L Apatinib处理组AsPC-1细胞的迁移率分别为(29.5±0.7)%、(17.4±0.9)%、(6.6±0.5)%,细胞迁移能力随Apatinib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tinib能有效抑制胰腺癌AsPC-1细胞的增殖、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 临床路径模式护理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老年患者的体会

    作者:于文军;于谨英;陈鹏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P)对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科室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7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指导,2015年5~9月份的入院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4.7%,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7.4%,对照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口服阿帕替尼老年患者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分析

    作者:王涛;黄迪泽;徐丹;陈建鹏

    目的 研究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对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4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是否应用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以及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Al 9—9、CA72—4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死亡率等指标相对较好,死亡率测评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患者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耐受情况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357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