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电场非热特性治疗肿瘤的新技术
1 引言前些年,关于电场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文献中报道的多是关于电场的热效应或电场与化疗等传统疗法相结合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5].
-
022 生物材料定向热特性的测量
[英]/BhavarajuNC…//IEEE Trans BME.-2001,48(2).-261~267精确测定生物材料的热特性,以建立逼真的热传导模型,对于发展射频加热、微波加热、激光加热和超声加热等热疗技术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建立了一种用新等热疗技术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建立了一种用新的多控头测定法测定生物组织的定向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的实验技术.该技术中的测量探头由四只热敏电阻元件构成,四只热敏电阻元件插入生物组织中,其中一只热敏电阻元件作为加热元件,而在其周围各相距2.5mm的置于三个正交方位的热敏电阻元件作为温度传感元件.实验方法是,首先测量全部四个热敏电阻上的基线组织温度(90s),然后正弦加热脉冲(100s)加到置于中心位置的加热元件上,则在一短暂延时后,置于周围的三个热敏电阻传感元件会感知温度脉冲并记录下温度的变化.由中心加热用热敏电阻释放的功率与周围传感元件测定的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可计算材料中沿连接温度传感元件方向的热传导率,而由加热脉冲与温度传感元件检测的温度变化脉冲间的延时可确定材料的热扩散率.经过信号处理,可除去由温度基线漂移产生的误差,通过在已知热传导特性的介质中试验表明,本系统的误差率为5%.将此多探头检测系统的四个热敏电阻经一定方法插入经麻醉的猪的左心室组织中,测定了正常条件和施消融术后组织中热传导率和热扩散率,结果显示,在施消融术后,猪左心室组织的热传导率由0.61W@m-1@K叫下降至0.50W@m-1@K-1,热扩散率由2.1×10-7m2@s-1下降至1.7×10-7m-2@s-1.这个实验结果已被用于建立射频心脏消融术的有限元热模型中.(华文摘)
-
发酵处理对小米粉物化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然发酵筛选的优势菌种对小米粉物化特性的影响,为分析自然发酵小米粉的品质及开发小米发酵新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小米与水1:1.2 g/ml的比例加入蒸馏水,30 ℃下自然发酵96 h后,从发酵液中筛选出优势菌种(乳酸菌和酵母菌),扩大培养后,分别在适温度(乳酸菌37℃,酵母菌28℃)下培养96 h进行发酵,并制备发酵小米粉.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发酵小米粉的颗粒特性;X-射线粉末衍射仪测定其结晶度;RVA4500型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其黏度;TA.XT Express质构仪测定其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并利用DSC1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其热特性.结果 3种发酵所得小米粉均有明显的淀粉颗粒,而小米原粉则无,且乳酸菌、酵母菌发酵小米淀粉的受损程度高于自然发酵;发酵未使小米淀粉的晶型改变,依然为A型,但乳酸菌、酵母菌发酵小米粉的结晶度较自然发酵增加了3.04%和1.58%;发酵96 h时,乳酸菌、酵母菌发酵的热焓值分别较自然发酵上升2.32和1.27 J/g,峰值黏度降低179和180 mPa·s,衰减值下降102和349 mPa·s,回生值下降229和50 mPa·s;乳酸菌、酵母菌发酵小米粉的凝胶硬度较自然发酵分别降低34.95和28.45 g,胶着性分别下降25.75和33.203 g.结论 自然发酵中乳酸菌、酵母菌对小米粉品质起主要作用.
-
GⅠ-Ⅱ型镧系、铈系玻璃料的研制
目的:介绍GⅠ-Ⅱ型玻璃的制作方法及配方,并对其热特性、高温浸润性进行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自制GⅠ-Ⅱ型镧系、GⅠ-Ⅱ型铈系玻璃,用石英比较法测定其热膨胀曲线,作图法求出热特性参数.比较GⅠ-Ⅱ型、GⅠ-Ⅱ型镧系、GⅠ-Ⅱ型铈系、Vita In-ceram 玻璃料在1 100 ℃对致密氧化铝片的浸润性能.结果:GⅠ-Ⅱ型镧系、GⅠ-Ⅱ型铈系玻璃具有比氧化铝稍低的热膨胀系数.以5 wt %的CeO2 取代La2O3 后, 热膨胀曲线与玻璃的典型曲线明显不同,有析晶趋势.4 种玻璃对致密氧化铝表面的浸润性相近(P>0.05).结论:GⅠ-Ⅱ型铈系玻璃中可有晶体析出,实质上是一种微晶玻璃.4 种玻璃对氧化铝均有良好的浸润性.
-
微波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微波(microwave MW)又称超高频率电磁波,是一种波长在1m~0.001m、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具有似光性、穿透性、热特性以及生物效应等独特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