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IGF-1变化的临床意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胰岛素源同系肽类,为分子量7 KD的单一链多肽,并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既是内分泌激素又是旁分泌激素,能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它们分为IGF-1和IGF-2.IGF-1是基础性生长介素,含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 646 D.为探讨IGF-1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意义.我们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良性梗阻性黄疸及胆石症患者IGF-1等的血清浓度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
IGF-1及其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IGFs)由Sa1mon和Daughaday于1957年首先发现,在生长激素(GH)作用过程中起介导作用,故被称为生长介素(somatomedin).1978年被正式命名为IGFs,并划分为IGF-1和IGF-2二类.它们几乎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所有组织中,与胰岛素有相似的结构,是一类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并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多肽.以下简要综述近年来IGF-1及其在糖尿病中应用的新进展.
-
胰岛素生长因子-1与神经系统疾病
一、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基础IGF-1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Salmon和Danghaday发现,曾被称为硫化因子,后因其对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又被称为生长介素.它是一类介导合成代谢具有生长激素样效应的细胞因子.IGF-1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碱性多肽分子,分子量为7649.它与胰岛素前体有50%的相同序列.与胰岛素不同的是,它在循环中保留相当于胰岛素C肽的部分,并有一个延长的羟基端.体内几乎所有组织、细胞都能分泌IGF-1、表达IGF-1受体.循环中的IGF-1主要是由肝脏合成.血中的IGF-1主要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GFBP)结合,只有1%是游离的.人类IGF-1在循环中的浓度约为25nmol/L.[1]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肿瘤
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调节人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内分泌激素,GH通过IGF-1的介导而起生长的调节作用.IGFs由Salmon和Daughaday于1957年首先发现,因其在GH的作用过程中起介导作用,被称为生长介素(somatomedin),1978年被正式命名为IGFs,并划分为IGF-1和IGF-2二类.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s)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其中的IGF-Ⅰ早曾被称为硫化因子,后来又称之为生长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参与体内几乎每个器官的生长和功能.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成骨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个由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由3个二硫键相连,分子量为760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生长介素C是同一部分,受垂体生长激素的控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各种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原,包括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对成骨细胞有中等促进有丝分裂作用。调节了动物细胞周期G1期的活动,并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骨骼细胞分泌的重要生长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调节成骨细胞的功能。以下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构成、骨骼分布特点及其对成骨细胞作用等作一综述。
-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轴对新生儿生长和代谢的调控
1957年在研究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的作用时发现,在动物体内注射GH后产生了一种血源性的物质,此物质介导了GH的促生长作用,遂提出了生长介素学说.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Salmon等[1]在研究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时发现GH刺激软骨生长的过程是由一种硫化因子作为中介的,当时把它命名为生长介素.1978年Rjnderknecht和Humbel 从人的血液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生长介素,因为它们不仅在结构上与胰岛素非常相似,功能上也有部分相同,所以被正式命名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g factor IGF)1和2.1GFs在许多物种都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2].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颅脑外伤营养支持
颅脑外伤同其他创伤一样存在高分解高代谢状态,使用激素调节以促进合成代谢引起人们极大兴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生长介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近研究表明,其介导生长激素促进合成代谢的多种机制,笔者对有关研究进展予以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