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KLK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郑苏丽;冯梦宇;杨刚;熊光冰;郑连芳;张太平;赵玉沛

    目的 探讨KLK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胰腺癌组织芯片中KLK7的表达水平.分析KLK7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建立KLK7稳定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采用KLK7-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株敲低KLK7;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化疗敏感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同时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KLK7在裸鼠体内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KLK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KLK7表达水平与脉管侵犯有相关性(x2=7.535,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KLK7表达水平是影响胰腺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x2=7.535,P<0.05).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CFPAC中过表达KLK7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降低化疗敏感性,促进其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KLK7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反.体内实验结果提示,稳定过表达KLK7的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大于对照组(t =4.479,P<0.05);过表达KLK7组肿瘤重量大于对照组(t=2.831,P<0.05).结论 KLK7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是胰腺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KLK7可促进胰腺癌增殖,降低化疗敏感性,增加胰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 肿瘤标志物在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达天;黄洁;何小芳;刘宝瑞;钱晓萍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肠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间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55例肠黏液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病理学确诊,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肿瘤标志物在大多数患者血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 199、125、153、724、242,甲胎蛋白(AFP)和联检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23.2%、27.5%、15.7%、5.3%、44.1%、38.5%、0.7%和62.4%.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与患者TNM分期不相关(P>0.05),与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相关(P<0.05);CA125阳性率与脉管侵犯相关(P<0.05),与TNM分期和神经侵犯不相关(P >0.05);CA724阳性率与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相关(P<0.05),与TNM分期不相关(P>0.05).结论 联检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是肠黏液腺癌神经、脉管侵犯及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CA724和CA125可能是有效的生物标记.

  • 基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直肠癌ADC值与其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茜婷;陈勇;李珊玫;葸燕燕;朱凯;马文东;陈宇欣;高知玲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ifcient,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ifcient, eADC)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神经脉管侵犯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3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常规序列及b值为50、500、1000 s/mm2的MR扩散加权序列检查,测定不同b值下瘤体、正常肠壁的ADC、eADC值并比较其差异。同时比较同一分化程度肿瘤不同b值间ADC、eADC值的差异以及同一b值不同分化程度、神经脉管侵犯是否阳性的肿瘤间ADC、eADC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直肠癌在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上,均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b值为50、500、1000 s/mm2的瘤体平均ADC值分别为(2.732±0.805)×10-3 mm2/s、(1.226±0.195)×10-3 mm2/s、(1.042±0.228)×10-3 mm2/s,瘤体eADC值分别为(0.097±0.058) mm2/s、(0.304±0.055) mm2/s、(0.363±0.070) mm2/s,随着b值升高,组织ADC值降低,eADC值则升高。不同b值条件下,瘤体ADC值随着肿瘤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eADC值则相反,b值为500、1000 s/mm2的序列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500 s/mm2时,P=0.03,F=4.123;b=1000 s/mm2时,P=0.001,F=10.797);除b=1000 s/mm2中神经侵犯阳性组平均ADC值较阴性平均ADC值高外,其余组神经脉管侵犯阳性结果组平均ADC值均较阴性组ADC值低。进行不同b值下瘤区ADC值与其分化程度Spearson相关性分析,当b值为1000 s/mm2时,病变ADC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0.742,P<0.05),而与eADC值呈负相关(rs=-0.630,P<0.05);b值为1000 s/mm2的病灶的ADC值诊断直肠腺癌效能较佳。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及eADC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脉管癌栓受侵情况,ADC值可作为早期检测、直肠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价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 早期子宫颈癌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樊辉;李国权;曲怡;杨月琴;佟恩娟

    探讨ⅠB期~ⅡB期宫预癌术后患者的病理特点及与FIGO分期的关系和FIGO与TNM分期的差异.结果显示盆腔淋巴结转移与间质浸润深度及脉管侵犯关系密切;FIGO分期高,间质浸润深及脉管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机会高;FIGO与TNM分期存在差异,而TNM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更加密切.

  • 结直肠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

    作者:袁倩;党受琴;王雪利

    目的 探究结直肠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11月接受治疗的结直肠腺癌患者8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0例,纳入转移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3例,纳入未转移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转移组淋巴结不同分期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比率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结直肠腺癌是否复发三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移组患者有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结直肠腺癌低分化程度、浆膜外浸润程度[26(65.00%)、32(80.00%)、24(60.00%)、28(70.00%)]明显高于未转移组[1(2.33%)、1(2.33%)、4(9.30%)、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转移组淋巴结不同分期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直肠腺癌是否复发、神经侵犯、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移组各分期患者在脉管侵犯、结直肠腺癌浸润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比率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结直肠腺癌是否复发三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淋巴结转移比率患者在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结直肠腺癌分化程度以及浸润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结直肠腺癌患者的肿瘤侵犯脉管、神经的程度越低,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越高,浸润程度越低,越不易于发生淋巴结的转移.

  • 胃癌组织DNA拓扑异构酶2α等8种分子的蛋白表达与脉管侵犯的关系

    作者:戴东方;陈德玉;李小琴;顾汉刚;王德强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2α(TOP2A)等8种分子在伴脉管侵犯胃癌患者中的蛋白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其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TOP2A、微管蛋白β3、胸苷酸合酶(TS)、非转移蛋白23(NM23)、P糖蛋白、增殖标记Ki-67、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RCC1)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蛋白表达,比较有和无脉管侵犯者之间上述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结果:81例(33.5%)患者有脉管侵犯,其中女性、肿瘤大径≥5 cm、伴神经侵犯及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有脉管侵犯者的TOP2A高表达率(89.3%)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72.9%,P<0.05),而微管蛋白β3、TS、NM23、P糖蛋白、Ki-67、ERCC1及HER2的高表达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有和无脉管侵犯者之间TOP2A高表达率的差异主要出现于女性(100% vs 72.2%,P=0.045)和组织学分级Ⅲ级的患者中(89.3% vs 67.6%,P=0.040).结论:有脉管侵犯胃癌患者的TOP2A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提示TOP2A在脉管侵犯中起作用.

  • ADAM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桥;蒋建龙;孙金兵;顾芯烨;卢旷逸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ADAM17的表达,并分析ADAM17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ADAM17表达与HER-2、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 ADAM1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5.1%,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M与VEGF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AM与Her-2的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1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有关,是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

  • 子宫内膜样癌中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李玉梅;黄伟;范思格;莫海波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癌中微囊状、拉长、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 and fragmented,MELF)浸润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行x2检验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1例子宫内膜样癌中,14例出现肌层MELF浸润,发生率为27%.MELF浸润病例更倾向于出现鳞状分化、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P<0.05),与患者年龄、黏液分化、肌层浸润深度、腺肌病和术前血CA125、CA199水平无关(P>0.05).子宫内膜样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黏液分化、脉管侵犯及MELF浸润模式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F浸润模式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淋巴结转移预测指标(P>0.05).结论 伴有MELF浸润模式的子宫内膜样癌常出现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然而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需要更进一步的实验来明确.

  • 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与患者脉管侵犯、 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析

    作者:闫利娟

    目的 探究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与脉管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7年10月诊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对其临床分期、生长类型、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内生型患者脉管侵犯的发生率(60.00%)显著高于外生型(14.29%)、溃疡型(0.00%)及颈管型(0.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出现脉管侵犯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腺癌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50.00%)显著高于鳞癌(8.33%),脉管侵犯患者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37.50%)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4.5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GO分期为ⅠB1期以下的宫颈癌患者脉管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内生型宫颈癌患者脉管侵犯风险较高,内生型、腺癌及脉管侵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

  • 脉管侵犯对Ⅰ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尚琳;李博斐;贺奋飞;李云龙;李纪鹏;赵青川;李孟彬

    目的 探讨脉管侵犯对Ⅰ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病理诊断为胃腺癌、切缘阴性、无其他恶性疾病以及随访资料完整的469例Ⅰ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脉管侵犯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脉管侵犯对Ⅰ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469例患者,男性360例(76.8%),女性109例(23.2%),中位年龄58(25~82)岁.其中T1a期114例(24.3%)、T1b期195例(41.6%)、T2期160例(34.1%).无淋巴结转移者439例(93.6%),有淋巴结转移者30例(6.4%).有52例(11.1%)存在脉管侵犯;脉管侵犯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 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均P>0.05).肿瘤低分化和未分化者脉管侵犯阳性率为14.3%(32/223),高于高-中分化者8.1%(20/246)(χ2=4.590,P=0.032);T2和T1b分期者脉管侵犯阳性率分别为14.4%(23/160)和13.3%(26/195),高于T1a期者2.6%(3/114) (χ2=11.020,P=0.004);有淋巴结转移者脉管侵犯阳性率分别为30.0%(9/3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8%(43/439)(χ2=11.629,P=0.001).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3(3~74)月,死亡46例(9.8%).全组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90.2%,其中脉管侵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2.7%,明显低于无脉管侵犯患者的91.1%(P=0.039).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P=0.012)、AJCC T分期 (第八版)(P=0.011)以及脉管侵犯(P=0.043)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而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辅助化疗与预后无关(均P > 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仅年龄(HR = 2.038, 95%CI:1.126~3.686,P=0.019) 和T分期晚 (T1b期:HR=1.427,95%CI:0.554~3.678;T2期:HR=2.926,95%CI:1.199 ~ 7.140; P = 0.017)是影响Ⅰ期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脉管侵犯不是Ⅰ期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结直肠癌脉管侵犯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新校;梁君林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 406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脉管侵犯82例,无脉管侵犯324例,对可能影响脉管侵犯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肿瘤标记物、肿瘤部位、肠腔梗阻情况、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脉管侵犯与肠腔梗阻、肿瘤T4分期、肿瘤分化差、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侵犯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CA242、CA72)、肿瘤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腔梗阻、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是结直肠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肠腔梗阻、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是结直肠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