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岩骨后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
岩骨后脑膜瘤是指起源于颞骨岩部后表面的桥小脑角区脑膜瘤[1],岩骨后表面是指岩上窦、岩下窦、乙状窦围成的区域,而不包括累及到桥小脑角区来源于其他部位的脑膜瘤.临床上以颅神经损伤及小脑症状为主要表现.我们于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共收治岩骨后脑膜瘤患者42例,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
岩骨后脑膜瘤(附82例报告)
目的探讨岩骨后脑膜瘤的分型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岩骨后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肿瘤基底附着岩骨后面的不同,分为三型:Ⅰ型肿瘤基底位于内听道外侧的岩骨后面;Ⅱ型肿瘤基底位于内听道内侧的岩骨后面,可向海绵窦、斜坡生长;Ⅲ型肿瘤广基附着于岩骨后面,可包绕面听神经或长入内听道内.结果本组82例全切除肿瘤68例,全切除率83%,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8%,面神经功能保留率81%,听力保留率67%.Ⅰ型28例 100%全切除,面神经均解剖保留,功能保留率93%;Ⅱ型32例全切除率75%,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7%,功能保留率75%;Ⅲ型22例全切除率73%,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5%,功能保留率73%.结论Ⅱ、Ⅲ型比Ⅰ型全切除困难且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相对明显.在保证神经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全切除肿瘤.
-
岩骨后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82例岩骨后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Ⅰ型脑膜瘤的术后并发症较少,出现面瘫的程度较轻;Ⅱ型及Ⅲ型脑膜瘤术后可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偏瘫、脑脊液漏、高热等并发症.护士要了解患者的脑膜瘤分型,术后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