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矫形-正畸联合治疗乳牙反(牙合)
目的 通过头影测量分析了解矫形-正畸联合矫正在治疗乳牙反(牙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例中度乳牙反(牙合)患者作为实验组,8例正常乳牙(牙合)儿童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每名患儿先接受经改良的前方牵引装置治疗,矫形力为2.94~4.90 N(300~500 g),方向一般取偏向(牙合)平面下方约37°,戴用时间约10 h/d.治疗6个月后,停止前牵引,立即接受正畸治疗,直至反(牙合)解除,并稳定2个月,拆除矫治器,治疗结束.通过比较治疗前(T1),矫形治疗后(T2)及正畸治疗结束后(T3)两组的头影变化,了解联合矫正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时12例患者均解除反(牙合),实验组的A点前移约2.80 mm,上前牙切缘前移了8.38 mm,<SNA增加2.65°,下切牙稍舌倾.以上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矫形-正畸联合矫正可以使患儿的骨骼畸形及牙(牙合)畸形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是治疗乳牙中度反(牙合)的较好方法.
-
应用微型扩弓器矫治乳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乳牙反(牙合)患者制作改良(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应用微型螺旋扩弓器进行矫治器纵向加力.通过治疗前后的临床头影测量分析,探讨该改良矫治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乳牙反(牙合)病例20例,戴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及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治疗后ANB角平均增加0.97°(P<0.01),Ptm-A(上颌长度)增加了1.65 mm(P<0.01),U1-SN增加了13.37°,下唇突度明显减小:Li-E减小了-1.34 mm(P<0.01).结论 增加了螺旋扩弓器的改良(殆)垫舌簧矫治器在乳牙反(牙合)的矫治中,矢状方向加力有效、稳定、易控,对乳牙反(牙合)的疗效确切.
-
乳牙反(牙合)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乳牙反(牙合)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将105例乳牙反(牙合)患者根据病因分类,再依据安氏错牙合分类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通过不同的矫治方法矫治乳牙反(牙合).结果 不同的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法虽然不同,但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结论乳牙反牙合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
昆山市城区3~6岁儿童乳牙反(牙合)情况调查及干预
目的 了解昆山市城区儿童乳牙列的反(牙合)发病情况及其病因特点,为其早期防治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设计专门表格,对昆山城区12所幼儿园的4800例3~6岁儿童乳牙反(牙合)情况进行普查,符合调查标准的入围儿童共2676例.结果 乳牙反(牙合)的发病率为8.22%,乳前牙反(牙合)占发患者数的95.91%,70.45%的患儿有不良口腔习惯.结论 乳牙反(牙合)不容小视,绝大多数可通过口腔卫生宣教来预防或阻断反(牙合)的发展.
关键词: 乳牙反(牙合) -
乳牙反(牙合)活动矫治的口腔护理
目的 探讨合垫舌簧矫治器在矫治乳牙反(牙合)过程中的口腔护理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105例乳牙反(牙合)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采用合垫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治,对观察组患者和家长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并对小孩进行心理治疗和定期回访;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结束时的牙龈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4.1个月,牙龈炎发病率为10.91%: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5.3个月,牙龈炎发病率为36.00%,两组之间牙龈炎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口腔护理能够缩短矫治时间,降低牙龈炎的发病率,提高矫治效果.
-
上前牙粘结快速矫治乳牙反(牙合)
乳前牙反(牙合)已是乳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有逐年增多趋势.现在研究证明,乳牙反(牙合)常常导致颅面骨骼发育异常,有必要尽快矫治[1].
-
两种加力装置矫治乳牙反(牙合)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寻求省时有效的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器。方法 用正畸不绣钢丝制作双曲舌簧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治疗乳前反(牙合)40例,每月加力一次。结果 该矫治器治愈反(牙合)所需短时间为1个月,长时间4个月,平均约71天,平均每人复诊次数约2.4次。与传统的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平均治愈反(牙合)的时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复诊次数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固定正畸不锈钢丝舌簧式(牙合)垫活动矫治器能省时有效的治疗乳前牙反(牙合)。
-
镍钛欧米茄弓结合Ⅲ类牵引固定矫治乳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镍钛欧米茄弓结合Ⅲ类牵引固定矫治乳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0例乳牙反骀患儿,通过镍钛欧米茄弓结合Ⅲ类牵引固定矫治对患儿的乳牙进行固定矫治,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40例患儿均使用镍钛欧米茄弓结合Ⅲ类牵引固定矫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前牙反(牙合)治疗时间为3~17d,平均时间为10d;而后牙反(牙合)治疗时间为20~ 90 d,平均治疗时间49d,且患儿在矫治期间未出现乳牙(牙合)伸长、扭转以及脱落等现象,一小部分患儿的前牙出现细微的间隙.结论:镍钛欧米茄弓结合Ⅲ类牵引固定矫治乳牙反骀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患儿建立佳的颌骨矢状关系,保护患儿颌面部的第二生长期的正确性与优良度,大大改善患儿的面部结构,有效保证了患儿的矫治结果,降低了患儿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矫治彻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
乳牙反(牙合)矫治后硬组织及牙弓长度的改变
目的 探讨乳牙期牙性、功能性反(牙合)早期Ⅲ类牵引矫治后硬组织及牙弓长度的改变.方法 采用固定矫治器对30例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患儿进行早期Ⅲ类牵引矫治,配对t检验比较头颅侧位定位片的21项测量值及上、下颌牙弓长度矫治前后之差异.结果 与矫治前相比,上中切牙角显著增大,下中切牙角显著减小(P<0.01);上牙弓长度增加,而下牙弓长度减小(P<0.01).结论 早期Ⅲ类牵引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过程中,上切牙唇倾和(或)下切牙舌倾,且上下切牙发生唇舌向的移位,但下颌位置未发生显著改变.
-
上颌(牙合)垫矫正器与前方牵引矫治在乳牙反(牙合)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上颌垫矫正器与前方牵引矫治在乳牙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乳牙反患者9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前方牵引矫治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上颌垫矫正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反复发率为0,治疗时间为(12.7±3.6)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和(15.2±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牙槽座角分别为(83.4±3.1)°,(81.6±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2.5)°及(80.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牵引矫治在乳牙反治疗中的疗效相对上颌垫矫正器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乳牙反(牙合 )矫正后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乳牙反(牙合)在得到矫正之后复发的几率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这几年内收治的乳牙反(牙合)患者80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乳牙反(牙合)矫正之后的复发例数占总例数的比率.通过询问、记录下影响乳牙反(牙合)矫正后复发的潜在因素,从这些潜在因素中找出确切的影响因素.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乳牙反(牙合)复发患者为36例,复发率达到了45%;收集到的影响复发的潜在因素中,ANB角负值、后牙反(牙合)百分比、乳牙滞留存在率以及喂养方法构成比等结果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牙反(牙合)矫正之后的复发情况比较常见,了解其复发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在治疗时有针对性,对该病的治疗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
全包式(牙合)垫矫治乳牙反(牙合)
乳牙反(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尽早给予矫治,以促进上下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但由于乳磨牙的解剖特点,临床为常用的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固位差,矫治器难以发挥作用;本文所有病例均采用全包式(牙合)垫进行治疗,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