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45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跃明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疗效.[方法]对45例门诊患者采用辛开苦降法,半夏泻心汤(黄芩、人参、干姜各6g,半夏9g,黄连、甘草灸各3g,大枣4粒.胃胀、反酸、嗳气减甘草灸、人参、大枣;肺湿加前胡、桔梗,以便宣泄肺气;痰湿并咳嗽加苏梗、苏子,以便化痰降逆;痰热阻塞加瓜萎,可化痰润肺、清热祛燥;外感署湿加藿香,芳香化湿;清窍不利加白芷、菖蒲).1剂/d,水煎25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0%.[结论]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浅谈脾胃病治疗规律

    作者:靳云杰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逐步认识到治疗脾胃病要抓住理顺升与降,把握润与燥、调节纳与化的规律辨证施治,另外须注意从它脏调治脾胃、补脾勿忘先开胃、补以甘味、重视顾护胃气,临床要切中病机,分清主次,刚柔相济,方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 脾胃病 脾胃论
  • 经方辨治脾胃病举隅

    作者:宋宽跃

    自从《伤寒杂病论》一书流行于世,千百年来医家多宗其旨,可见其临床功用之大,疗效之宏.用其方,宗其法,以半夏泻心汤治疗糜烂性胃炎、栀子豉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为案例,讨论经方在使用过程中,的识证、选方、用药细节,从而加深经方在脾胃病治疗当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瑾;侯江红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务工作者尝试用科学来阐释传统医学的诊疗机理,以优化其治疗效果,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从分子层面对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进行相关机制研究.通过实验人们发现,半夏泻心汤能够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不仅能促进胃肠黏膜局部的生长与表达,更对消化蛋白和激素分泌具有积极作用,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力的间接效果.脾胃损伤会导致病理现象的产生,这是由于"脾胃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是造成脾胃病的基本原因,半夏泻心汤针对"痞塞不通、气机不利、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对症治疗,故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作者:安春泰

    目的 研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升降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上的脾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以中医升降理论为主,为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47例

    作者:张学成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其治疗效果良好,对患者病情改善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

    作者:田亮渝

    目的: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治脾胃疾病患者1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辨证施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对脾胃病患者辨证施治临床疗效较好。

  • 治疗胃脘痛须辨气、寒、虚--秦伯未治疗胃脘痛经验

    作者:陈锐

    秦伯未(1901~1970),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内经知要浅解>、<内经类证>、<秦氏内经学>、<谦斋医学讲稿>等.这些著作大多几次再版,深受读者喜爱.他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脾胃病等的治疗见解颇多,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脾胃学说浅谈

    作者:刘慧;文妮

    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脾,"<黄帝内经>的论述,为脾胃学说打下理论基础.张仲景继承<内经>思想,在<金匮药略>中强调"四季脾胃不受邪",并用燮理阴阳之法,用小建中、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而开健脾胃以养四旁的治疗方法.就此二方其疗里急,治脘腹疼痛效佳.对诸不足以养四旁治虚疗损则其力较逊.其优点是同一方中阴阳相合,营卫相谐,脾胃双调,其不足则未突出气机升降.

  • 江海身勤学精思不断进取

    作者:周莉

    江海身,第二军医大学海军临床医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脾胃病分会理事,急症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理事,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肿瘤病分会委员等.

  • 孩子不可久用药

    作者:罗大伦

    古人认为,孩子的问题,一般抓住外感病和脾胃病两个范围就可以了,这里面外感一般是急症,脾胃可能病程缓慢一些.但是,两者的用药时间都不要太长.

  • 危北海脾胃病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孔令彪

    危北海教授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脾胃疾患的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脾胃虚证是脾胃病研究的关键所在,脾胃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脾胃内伤所致.为此,危先生从脾脏本脏及基与他脏的关系方面探讨脾胃虚弱在慢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和诊治中的意义,把脾脏本脏及脾脏与他脏的关系体现在用药上,在临床上注意辨证相结合,并详辨脾阴虚与胃阴虚、胃气虚与脾气虚的不同,注重脾胃病的详辨与详审,作到灵活用药.

  •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机制初探

    作者:魏玮;郝建军

    脾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学方法很多,其中"辛开苦降"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且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从脾胃之治、升降为本,治脾以升、治胃以降,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等方面对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举医案加以论证,为同道提供参考.

  • 心身医学与中医脾胃病

    作者:赵荣莱

    本文简要介绍中医"形神相关"学说,分析常见脾胃病证时的情志变化和心理状态,认为脾胃病的发病多与七情过用、脏腑功能失衡有关,百病皆生于气;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心生凝滞,七情不安";"不能颐养于神",故精神刺激、情志不遂、心理障碍是脾胃病重要的致病因素(致病的心理因素),发病后对症状的曲解和疑虑又加重焦虑(疾病对心理的影响),这种认知性焦虑又加重焦虑本身和其他心理障碍.对脾胃病的治疗要注意理气调神,还要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信心.

  • 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和中医脾胃病

    作者:赵荣莱

    一、胃肠道功能性疾病[1]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简称FGID下同),是在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他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根据症状而作出的诊断.

  • 脾胃病寒热错杂证辨治体会

    作者:刘绍能;张秋云

    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以及外邪易犯脾胃,脾胃病理因素多端等特点,提出脾胃病容易出现寒热错杂证的学术观点,总结脾(虚)寒胃热、肝寒胃热、脾(胃)寒肝热、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等常见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证候特点及辨治方法,提出治疗脾胃病寒热错杂证:一要明寒热之标本、二要注意寒热胜复与转化、三要寒热并调、四要兼顾脾胃生理功能、五要顺应脾胃生理特性等辨治体会.

  • 聂惠民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

    作者:李献平;王丽颖

    聂惠民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教师.聂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临床阅历,尤其是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诊于聂教授,现对其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作一初探,以飨读者.

  • 陈誩治疗脾胃病的辨证思路

    作者:周滔;申青艳;梅晗;朱向东;王帅

    根据脾胃中医学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在临床中运用脾胃病对立统一的辨证规律,注重患者个体病机特点,形成了"纳运"升降""燥湿""寒热""虚实""气血""通涩"等多个对立统一的脾胃病临床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

  • 徐经世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

    作者:侯浩彬;徐经世

    徐经世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创造性地提出"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的治疗大法和"补不得峻补、温燥要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治疗原则.在用药方面根据脾胃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选药,注重润燥刚柔及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协同以增其效、制约以矫其偏.遣方用药追求恰到好处,力求做到既不过位,又要到位,践行"三宜三忌",施之临床,常取不意之效.

  • 许彭龄脾胃病用药合化思想探析——从《内经》和张仲景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谈起

    作者:王丽平;周炜;王晓丽

    许彭龄主任医师秉承家学,运用<黄帝内经>及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说,在临床脾胃病的治疗中,注重药物性味的配合与转化特点(即合化思想),以甘草、干姜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等药物的组合应用,调理脾胃以养四脏,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许彭龄合化思想的学术源流、临床应用方法与特点等进行总结剖析,以探寻其规律.

1146 条记录 1/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