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腺苷水平的变化
内源性神经介质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腺苷则是其中一种作用较强的神经调节因子[1]。本研究利用新生大鼠HIBD模型,观察腺苷水平的变化,探讨腺苷的作用机制。 材料和方法 1.材料:新生7日龄SD大鼠86只,体重11~17 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断头取脑。(2)假手术组:局麻下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也不行低氧处理,2 h后断头取脑。(3)HIBD组:制备HIBD模型,按HIBD后即刻、1、2、4、12、 24 h以及4 d共7个时间点断头取脑。 2.方法:新生大鼠清醒、局麻下行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置于密闭容器中,吸入体积浓度为0.08的氧气,2 h后取出,制成HIBD模型,按7个时间点断头取脑。根据干湿重之比,按[(湿重-干重)/湿重]×100%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取脑皮层组织50 mg,冰浴中制备脑组织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测定腺苷水平。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Origi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或直线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
-
吸入高浓度氧对大鼠脑组织匀浆内活性氧的影响
目的 大鼠吸入一定时间的高浓度氧后,测定其脑组织匀浆内活性氧含量的变化,评价吸入高浓度氧的安全性.方法 选用纯种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2只,其中A、B、C、D组为高氧组,分别放置于氧浓度为85%~100%的自制氧箱中,于实验4、8、12、16h后制取标本,E组为空气对照组.取脑组织低温高速粉碎、离心提取匀浆液,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氧各组脑组织匀浆中MDA、NO、NOS均显著升高(P<0 01﹚,并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有升高的趋势;而SOD、GSH、CAT、T-AOC均显著降低(P<0.01﹚,并随吸氧时间的延长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吸入高浓度氧导致脑内活性氧浓度的升高,应引起重视.
-
克雅氏病——人的海绵状脑病
2000年2月12日《健康报》报道,我国发现首例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引起极大关注。1996年初,英国发生疯牛病时,曾有感染人类的病例报告,一时曾震惊世界。因为,克雅氏病是由新认识的一种全新概念的病原体所引起的传染病。 实际上,与疯牛病病原有关的疾病早有研究报道。本世纪50年代,太平洋岛屿民族中的库鲁(kuru)病,就是通过独特的殡葬仪式——分食死者脑子的方式传播的;此仪式废止,也不再出现kuru新病例。其后,对于搔痒病——与Kuru病状十分相似的一种动物病的研究,可用病羊脑组织匀浆实验感染多种动物,脑中的病原可以长期保持,认为脑细胞中含有致病因子。80年代以来,英国学者在研究与羊搔痒病类似的人类克雅氏病时,进一步明确其致病因子为不含核酸的蛋白质,称之为Prion(普瑞昂)。90年代英国疯牛病爆发,就可能与在饲料中含有羊肉粉有关。
-
不同程度急性重复缺氧前后视简单反应时变化的分析
视简单反应时测验是传统而经典的心理测验,虽然测验方式及操作简单,但它可快速、准确地检验受试者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手-眼协调等心理运动能力.已有报道,合理的急性重复缺氧对缺氧机体有保护作用称间歇性低氧适应(intermittenthypoxia adaptation)[1];小鼠经重复密闭缺氧4次后,脑组织匀浆提取液可显著增强未经处理的小鼠对缺氧的耐受能力[2,3].为了观察间歇性低氧适应影响神经反应时的变化,笔者采用视简单反应时测验项目,探讨不同程度急性重复缺氧暴露对机体的反应速度的影响.
-
创伤性脑组织匀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组织匀浆诱导环境下可以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损伤脑组织匀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中,不仅有脑组织中提取的生长因子,而且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共同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实验观察了创伤后24 h和正常脑组织匀浆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7-03/08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细胞培养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体质量100~150 g的健康SD大鼠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6周龄,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1只 SD大鼠,麻醉后分离股骨和胫骨,用培养基冲洗骨髓腔,离心弃上清液,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重悬,接种于培养瓶培养并传代,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Gruncr改良法制作中度脑损伤大鼠模型,取伤后 24 h和正常大鼠脑组织匀浆,对体外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③实验评估: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比较创伤后和正常脑组织匀浆两组诱导率差别.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创伤性脑组织匀浆培养基诱导24 h后,细胞的胞体变大,36 h后部分细胞分化,回缩成圆形或梭形,48 h后部分细胞可见两个或多个突起伸出,类似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显示,创伤性脑组织匀浆培养基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为(54.28±6.03)%,正常脑组织匀浆诱导分化率较前者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为(32.76±3.25)%,细胞生长状态略差.结论:脑组织匀浆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创伤性脑组织匀浆可明显促进其分化.
-
脑组织匀浆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目的 模拟体内微环境,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脑组织匀浆诱导下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程度.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hUC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29、CD44、CD45、CD105、CD34、HLA-DR;制备大鼠脑组织匀浆与hUCMSCs共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共培养3d后细胞内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脑组织匀浆培养hUCMSCs后,细胞表达nestin、NSE及GFAP,而正常培养的hUCMSCs不表达.结论 脑组织匀浆可以诱导hUC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
小鼠脑组织中组胺含量的HPLC-UV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小鼠脑组织匀浆中组胺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 8 只,在乙醚麻醉下断头处死后,迅速取出脑组织,分离出皮层、海马和下丘脑,称重并制成匀浆.匀浆中组胺用高氯酸提取,经丹磺酰氯衍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法检测含量.结果:组胺在0.1~10 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γ2 = 0.9993,低检出限为 0.1 μg/ml,保留时间约 6.1 min.小鼠下丘脑中组胺含量高,约为0.21 μg/g.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 HPLC-UV 检测法快速简便,敏感实用,可用于脑组织中组胺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小鼠 组胺 脑组织匀浆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 -
腺苷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
目的:监测小鼠脑组织中的腺苷含量,探讨腺苷在各脑区中的分布.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8只,在乙醚麻醉下断头处死,迅速取出脑组织并分离出皮层、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中脑等脑区.这些脑组织被制成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 HPLC-UV)检测法检测其腺苷含量.结果:腺苷在小鼠纹状体、皮层及海马中含量较高,下丘脑和丘脑次之,中脑低.结论:腺苷含量在小鼠各脑区中呈不均匀分布,其中纹状体内含量高.
-
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在不同培养条件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将小鼠iPSC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然后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脑片共培养组和脑组织匀浆上清组,将其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小鼠iPSC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都能够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这些神经元样细胞可以被神经细胞标志物nestin、MAP2标记;ATRA组的nestin、MAP2、GFAP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脑片共培养组和脑匀浆上清诱导组,但脑片共培养组和脑匀浆上清诱导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片微环境和脑组织匀浆上清均可诱导小鼠iPS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但效果不及ATR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