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确放疗所面对的生物学问题
当今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逐渐应用临床治疗,其中应用多的是调强放疗,它具有对靶区更好的适形性,降低关键器官的剂量,因而容许增加整个靶体积的剂量,甚至可以实行非均匀照射.也就是说在降低正常组织损伤前提下可以增加靶区照射剂量,因此,可能提高放疗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常规放射治疗相比较,三维适形放疗,特别是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带来的剂量分布更优化,但是另一方面,低剂量照射的容积却在增加,这也会引起人们对长期存活患者发生放射致癌的注意和跟踪.另外,在分割放射治疗期间,甚至在每次放射治疗实施时间内存在肿瘤靶区的移位,影响到IMRT治疗的精确性,因而,除物理空间之外,应当加上时间空间,即成为第4个D.
-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验证
理论上,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较的优势,一是提高了靶区的剂量,二是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或关键器官的照射剂量.IMRT技术与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相比远为复杂,逆向计划的优化算法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放射治疗中还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IMRT实施后的剂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的终结果.虽然远期的治疗结果是检验IMRT计划乃至剂量准确性的金标准,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关于该技术治疗恶性肿瘤长期结果的报道.因此,治疗前的剂量验证仍是确保剂量准确的关键步骤[1,2].笔者拟从技术方面探讨IMRT剂量验证的研究进展.
-
影响准确勾画大体肿瘤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传统放疗方法因受正常组织及关键器官放射耐受剂量影响,对一些肿瘤局部控制率较低 [1] .而局部控制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提高局部控制率,有望提高生存率[1,2] .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可达到在相同正常组织受量的情况下提高肿瘤放射剂量 ,从而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1-6].3DCRT是通过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共面与非共面的多野照射,使高剂量区域的形态与所放射的肿瘤形态一致.IMRT是在3DCRT技术基础之上,对放射野内不同位置的射线强度进行调整,使靶区的立体适形更好,特别是对靶区形态中有向内凹陷的病例.然而在实施其治疗过程中,即从患者的体模固定到模拟CT定位直至后完成放疗 ,每个步骤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误差,从而影响放疗的疗效.
-
变视野扫描技术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在进行精确放射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薄层的CT或MR扫描.以CT扫描为例,患者一般躺在真空负压成型垫上,或用面膜等方式固定,并在患者周围(一般为左、右两侧及底侧)放置定位标记柱.为了使四周的定位标志在图像上清晰可见,CT扫描一般需使用350~450mm以上的扫描野(FOV),并保持FOV不变,直到扫描完毕.在这样大野的扫描设置下,有效的影像所占整幅图像的面积比率是比较小的,相当大的范围是为了兼顾定位标记柱,而造成空白和浪费.在这样的视野里,由于图像分辨率不高而容易造成肿瘤或关键器官在图像上不清晰、边缘模糊,从而使医生勾画病灶或关键器官轮廓时,带来更大的勾画误差.目前减小此类误差的常用方法是放大勾画,即把原有的图像放大2倍、4倍甚至更大.但是这种放大不能增加图像的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而只是使勾画操作相对容易和精确一些.笔者提出的变FOV技术对此却有显著的改观.该技术采用改变CT扫描视野的方法,从而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对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定位精度是很有效的.
-
天然放射性核素及其化学类似元素从土壤向人体的转移
目的计算天然放射性核素从土壤经膳食向人体的转移系数,和碱土与碱金属元素在转移中的DF(或OR).方法依据我国4个膳食类型地区食品和52例尸体样品元素分析所获成年男子膳食摄入量和器官组织负荷量以及全国土壤背景值,按照UNSCEAR环境转移模式计算元素转移系数、DF和OR.结果 232Th、238U、226Ra、87Rb和40K由土壤向膳食进而向人体转移系数都依此递增,范围分别为(0.092~40.7)Bq·a-1/Bq·kg-1和(3.58×10-3~6.34)Bq·a-1/Bq·kg-1.碱土元素与Pb从土壤向骨骼和碱金属元素向全身的OR范围分别为3.77×10-4~2.39×10-2和2.52×10-2~9.39×10-1.结论本文所得P34都比P23低.碱土元素从土壤-膳食-骨骼转移DF都小于1,Pb的DF在Sr和Ba之间.碱金属元素Rb和Cs从土壤向膳食转移DF小于1,由膳食向肌肉组织或全身转移的DF大于1,Na则相反.
-
肾-神经轴平衡失调与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中肾脏作用的定位Goldblatt认为原发性高血压(EHT)的病理基础是肾动脉及肾小动脉硬化的"肾源学说".但是,EHT病人肾脏的解剖和组织学改变与血压水平间缺乏恒定联系;虽有多种实验性肾性高血压形成,但也有非肾源性的;临床上大多数肾病患者确可见继发性高血压,而大部分EHT病人却缺乏明确的肾脏病变;即使存在,也很难排除两者系无关伴发的可能.但是,没有找到反映肾排泄功能异常的指标,也不能排除存在某种与血压、容量有关的功能失调;肾脏本身不一定存在明显的病变,可能肾外因素通过肾脏这一关键器官介入EHT的发生机制.不应把肾脏仅仅作为排泄废料的器官,应看作调节体内血压和水、电解质的关键器官,这样理解肾脏与EHT关系,似比原先Goldblatt所主张的老肾源学说更完整和合理.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Lillehei就提出小肠是休克向不可逆发展的关键器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IR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局部的组织损害而且可以导致肠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到体循环,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发生系列反应,进而导致大量相关介质及细胞因子的释放,甚至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因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生发展机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也成为外科领域的重点课题之一.
-
关注嗓音关注喉癌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嗓音疾病在逐年地增多,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人们应更加关注嗓音、关注健康、关注生命.由于喉部,尤其是声带是嗓音发生的关键器官,喉部病变是引起嗓音障碍的常见的病因.临床上常见的嗓音疾病包括:急慢性喉炎、喉结核等炎症性病变;良性增生性病变,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喉部血管瘤等;喉部神经肌肉疾病,如声带麻痹等;喉部癌前病变,如喉白斑、喉角化症、喉乳头状瘤;喉部肿瘤,如喉癌等;先天性疾病,如小儿喉软化症、先天性喉蹼等;声门闭合不全,如声带沟等.
-
“栓”住健康的5个坏习惯或疾病
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尤其是作为全球前3位致死性的血管性疾病,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近研究发现,以下几种习惯或者疾病都与血栓风险有联系.久坐不动会增加致命栓塞风险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长时间久坐不动的女性,发生致命栓塞症的危险会增加2~3倍.深静脉血栓虽然大多数发生于腿部,但是腿部血栓一旦与血管壁剥离,就会随着血液在全身游走,血栓一旦堵塞关键器官血管,就会有生命危险.
-
屠呦呦:第一个获得拉斯克医学奖的中国女科学家
历史钩沉:绝密的“523”项目1967年5月,为了研发抗击疟疾的药物,中国启动了一项名为“523项目”的秘密军事科研任务.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全球流行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疟疾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一直是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目前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大约33亿人处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之中,每年约发生2 5亿起疟疾病例和近100万例死亡.当疟疾的致病原虫以蚊子为媒介进入血液之后,它不仅会引起发烧、头痛和呕吐,而且会通过中断体内关键器官的血液供应,很快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
切除了性腺,还能过性生活吗?
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统称为性腺,是决定男女性征的关键器官.性腺切除后性功能存在与否,是不少患者及配偶十分关心的问题.在我国,每年因卵巢或子宫肿瘤而切除性腺的患者为数不少.这些肿瘤患者的5年生仔率相当高,其中,有相当多的人在根治疾病后没有享有正常的性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误区所致.
-
IACE中患者肝脏及部分关键器官体表剂量调查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应用普及,患者受照剂量在公众剂量负担中所占的份额逐步加大,为此,我们于2000年对淮安市开展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2所医院患者肝脏及部分关键器官的体表剂量(ESD)进行了调查.
-
头颈部特定放疗照射野内及周围关键器官和组织的剂量
目的了解60Co γ远距治疗机在进行头颈部照射时,照射野内及周围关键器官或组织的受照剂量,以确保放疗质量.方法将热释光探测器布放在非均匀组织等效人体模型的器官和组织内,在全颈野、下颈野以及面颈联合野的照射条件下,分别测得眼晶体、甲状腺、颈椎骨髓、颅骨、脑室、鼻腔的剂量.结果三种照射条件下,给予参考点1Gy的吸收剂量,典型器官甲状腺的受照剂量分别为12.15 cGy,2.25cGy,83.39cGy.结论在有关器官处于照射野内的放疗计划中,必须屏蔽该关键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