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黏附分子αvβ3和αvβ5介导肿瘤细胞与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
目的 体外分析黏附分子αvβ3和αvβ5及其配体Del-1、L1在肿瘤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比较正常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癌的血管内皮细胞T3A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αvβ3和αvβ5的表达以及缺氧对其表达的调控.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6种肿瘤细胞Del-1和L1的表达及缺氧对其表达的调控.使用连续光谱荧光测定仪定量肿瘤细胞在LSEC和T3A上的黏附,并分析抗不同黏附分子的抗体和siRNA对肿瘤细胞一内皮细胞黏附的阻断作用.结果 T3A细胞αvβ3和αvβ5的基础表达高于LSEC,而ICAM-1的基础表达低于LSEC.缺氧上调两种内皮细胞αvβ3和αvβ5的表达,而ICAM-1表达仅在LSEC中升高.在不同肿瘤细胞中,Del-1和L1的基础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缺氧条件下受到明显不同的调节.Del-1和L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在T3A细胞的黏附明显高于LSEC,并且在缺氧条件下黏附明显增加,这种黏附可以被抗αvβ3、αvβ5的抗体或沉默β3和β5的小干扰RNA(siRNA)阻断.结论 细胞黏附分子αvβ3、αvβ5及其配体在肿瘤细胞-肿瘤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中起重要介导作用.
-
整合素αVβ3及其在骨吸收中的作用
无论全身因素还是局部因素引起的骨吸收终结果均与破骨细胞的异常功能有关.整合素是细胞表面受体,与破骨细胞关系密切的主要是整合素αVβ3,其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对揭示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整合素αVβ3是抑制骨吸收的靶点,有望为抑制骨吸收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放射性标记RGD肽行肿瘤αvβ3受体显像研究的进展
恶性肿瘤的持续生长、侵袭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整合素αvβ3起着重要的作用.αvβ3主要通过和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一些含RGD的三肽序列配体结合发挥作用,文献报道其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有强烈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达极少或缺乏,因此,放射性标记RGD肽作为高特异性的标记物对恶性肿瘤进行核医学显像,能够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RGD肽的标记方法和αvβ3受体显像研究进行了综述.
-
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生长发育的直接场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能否成功妊娠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发现,输卵管积水能影响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分子及基因的表达、分泌.综述输卵管积水对整合素αv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解耦联蛋白2(UCP2)、基因HOXA10等分子和基因影响的新研究进展.
-
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靶向诊治肿瘤新生血管的应用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也是肿瘤诊治的重要靶点。特定序列的多肽可以特异地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放射性核素标记这类小分子多肽所制备的分子探针在肿瘤诊治方面具有优势。本文将以我们的研究成果为主,阐述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RGD及RRL在靶向肿瘤新生血管的显像与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肿瘤新生血管 RGD肽 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 αvβ3 -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受损子宫内膜
背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易于获取,可向成骨细胞、神经细胞及肝细胞等方向分化,临床应用不存在免疫排斥、不涉及伦理问题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成体干细胞的理想来源.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的情况.方法:取雌性SD大鼠,通过热损伤法建立子宫内膜损伤模型,造模后第15天,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宫腔移植组于宫腔局部注射同种异体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宫腔对照组于宫腔注射等量的PBS,尾静脉移植组于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尾静脉对照组于尾静脉注射等量PBS.于大鼠第3个动情期时将造模雌鼠与雄鼠合笼,观察阴栓,在观察到阴栓的当天处死造模大鼠,游离出子宫组织,进行子宫内腺体计数、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腺体计数:宫腔移植组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多于其余3组(P<0.05),尾静脉移植组多于宫腔对照组、尾静脉对照组(P<0.05);②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宫腔移植组整合素αVβ3强于其余3组(P<0.05),尾静脉移植组多于宫腔对照组、尾静脉对照组(P<0.05);③结果表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不同程度地修复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组织,增加子宫内膜腺体计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
整合素αvβ3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Integrin αvβ3)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方法:收集经腹腔镜确诊的18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20例确诊仅为男方因素的不孕患者(对照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tegrinαvβ3和PR的表达.结果:子宫腔上皮细胞Integrinαvβ3表达H - score平均分内异症组较对照组低,内异症组腺上皮细胞PR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腺上皮细胞Integrinαv33及间质细胞PR表达H-score平均分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ntegrin αvβ3和PR的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其不孕的原因之一.
-
整合素αvβ3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脑胶质瘤不同组织学的整合素αvβ3情况,揭示整合素αvβ3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例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依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度恶性组(LM)(Ⅰ-Ⅱ级)和高度恶性组(HM)(Ⅲ-Ⅳ级).对每例切片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微血管和肿瘤细胞分析,αvβ3受体染色以棕黄色颗粒、背景清晰为阳性表达."–"为无细胞着色,"+"为低度表达,"+ +"为中度表达,"+ + +"为高度表达.结果 整合素αvβ3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胞质、血管内皮及肿瘤周围浸润组织,呈棕黄色颗粒.肿瘤周围水肿、正常及坏死组织未见αvβ3表达.10例低度恶性胶质瘤中,αvβ3中度表达4例,低度表达6例;10例高度恶性胶质瘤中,αvβ3高度表达9例,中度表达1例.高度恶性组αvβ3的表达高于低度恶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6.80,P=0.000,P<0.05).整合素αvβ3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等无关.结论 整合素αvβ3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整合素αvβ3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
αvβ3 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观察αvβ3 mRNA和αvβ3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5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αvβ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αvβ3 mRNA及其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0%和6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vβ3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P>0.05),αvβ3 mRNA与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39,P<0.05).结论 αv33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是胃癌恶化的一个标志.
-
急性脑梗死后HSP-70和脑内促血管新生分子α5β1和αVβ3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热激蛋白70(HSP-70)和脑内促血管新生分子α5β1和αVβ3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50例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4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HSP-70、脑脊液ɑ5β1和ɑVβ3水平的差异,分析实验组不同脑梗死面积对血清HSP-70与脑脊液ɑ5β1和ɑVβ3水平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SP-70、ɑ5β1、ɑVβ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cm2组和3~5 cm2组患者入院后第14天 HSP-70、ɑ5β1、ɑVβ3水平均低于同组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cm2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4天 HSP-70、ɑ5β1、ɑVβ3水平均高于3~5 cm2组、<3 cm2组和对照组,3~5 cm2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4天 HSP-70、ɑ5β1、ɑVβ3水平均高于<3 cm2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m2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4天 HSP-70、ɑ5β1、ɑVβ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HSP-70和脑脊液ɑ5β1、ɑVβ3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比,可作为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热激蛋白70 α5β1 αvβ3 -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αvβ3、HLA-G、HOXA10、Fas/FasL、IDO在人早孕绒毛膜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归丸对体外人早孕绒毛膜组织αvβ3、HLA-G、HOXA10、Fas/FasL和IDO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人旱孕绒毛膜组织加入2%、5%或10%的鼠左归丸含药血清培养24~72 h.同时,在组织培养中加入孕酮作为阳性对照而仅有基础培养基为空白对照.采用Q-PCR技术检测αvβ3、HLA-G、HOXA10、Fas/FasL和IDO mRNA的表达.采用特异ELISA试剂盒检测定量分析αvβ3和HLA-G的蛋白表达.结 果5%含药血清处理的绒毛膜组织的αvβ3、HLA-G、HOXA10、Fas/FasL、IDO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5%含药血清处理的绒毛膜组织的αvβ3蛋白标点及2%含药血清处理的绒毛膜组织的HLA-G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 左归丸可能具有增加αvβ3、HLA-G、HOXA10、Fas/FasL和IDO基因表达的作用,可能是该中药复方治疗不孕症分子生物学机理之一.
-
αvβ3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αvβ3是整合素家族中的一员,可表达于多种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通过诱导肿瘤血管的生成,调节肿瘤细胞凋亡和水解细胞外基质等作用,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深入研究αvβ3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功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指标.
-
靶向肿瘤血管αvβ3整合素的脂质声学造影剂体外研究
目的制作靶向脂质声学造影剂并评估其体外靶向造影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作高表达αvβ3的黑色素瘤细胞K1735的肿瘤细胞模型,利用新桥医院自行研制的脂质造影剂"脂氟显",通过碳化二亚胺偶合技术,将单克隆抗体与微泡表面物质结合,制作成靶向微泡.分别与高表达αvβ3的黑色素瘤细胞和低表达αvβ3的黑色素瘤细胞进行体外结合实验,同时使用水流冲刷实验来验证靶向微泡与靶标结合后的抗流体剪切力的能力,从而在体外条件下研究微泡的靶向特性.结果建立αvβ3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模型,并成功地制作出靶向肿瘤血管αvβ3整合素的微泡,加入抗体在45ug以上时靶向抗体结合更加充分,体外试验结果提示靶向微泡与靶标有特异性结合能力,具有一定的抗流体剪切力能力.结论靶向微泡体外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的体内靶向诊断和治疗是可行的.
-
导管致小鼠颈总动脉血管损伤病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小鼠颈总动脉血管内膜损伤模型,观察并在体显示导管所致血管损伤病变情况.方法 通过在小鼠左颈总动脉中插入并旋转导管导线造成血管损伤.于伤后1、3、4周行血管组织切片,HE染色对比观察损伤后血管内膜及中层等厚度及面积变化.并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损伤后αVβ3分子表达及Ki67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后在不同血管损伤程度动物,注射可与αV β3分子特异性结合的[1]In-RP478,2.5 h后分离出损伤及对照血管,检测其放射自显影强度.结果 颈总动脉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出现大量新生内膜.新生内膜中有大量αVβ3表达.血管中层明显变厚.在血管中层及新生内膜中有大量Ki67阳性细胞.放射自显影发现,损伤侧显影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对比系数与损伤程度成止比.结论 以αVβ3为靶分子的同位素显影可能为检测血管病变提供帮助.
-
99mTc直接法标记αvβ3受体拮抗剂RGD-4CK的方法学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标记RGD-4CK的方法.方法以酒石酸亚锡为还原剂,预先设定初始标记方法.改变其中某一主要标记因素,以寻找佳标记条件.结果在佳标记条件下,标记率可达92%~95%,标记物体外稳定性好,能满足显像要求.结论初步建立了直接标记RGD-4CK的方法,为今后其他含二硫键环形多肽的99mTc直接法标记奠定了基础.
-
KAI1、E-cadherin和αvβ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KAI1、E-cadherin和αvβ3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KAI1、E-cadherin和αvβ3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E-cadherin和仅vβ 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并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显著(P<0.05).αvβ3蛋白表达还与病理分期有显著差异(P<0.05).KAI1蛋白与E-cad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9),与αvβ3蛋白呈负相关(r=-0.301);而E-cad蛋白与αvβ 3蛋白无相关性(r=-0.213,P>0.05).结论 KAI1和E-cad基因低表达而αvβ3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可能是胃癌恶化的一个标志.
关键词: 胃癌 KAI1/CD82 E-cadherin αvβ3 免疫组化 -
整合素αvβ3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包括32例釉质上皮型(AE)和33例鳞状乳头型(SPT)颅咽管瘤病例,根据各组术后复发情况再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整合素αvβ3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32例AE型组11例患者复发,33例SPT型组3例患者复发.AE型组与SPT型组间复发率和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中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间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与肿瘤预后及复发有关,可能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