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红注射液对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血流变、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梗死后心绞痛(PIA)患者血流变、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54例P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滴注,疗程两周;观察两组血流变、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流变、血脂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PIA患者血流变及调整血脂,疗效明显.
-
噻氯匹定预防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 观察噻氯匹定对预防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应用噻氯匹定治疗梗死后心绞痛,并以阿斯匹林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噻氯匹定组治疗3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0.9±0.3)次,持续时间为(2.8±0.9)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噻氯匹定能明显缓解梗死后心绞痛的症状和降低心脏性事件的发生率。
-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AMI的给药方案探讨——附244例报告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治疗AMI的较佳给药方案.方法:将244例AMI患者分为A组(49例)、B组(76例)、C组(119例)3组.3组均行溶栓治疗,在使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A组采用rt-PA 50 mg 30分钟方案,B组采用rt-PA 50 mg 60分钟方案,C组采用rt-PA 50 mg 90分钟方案.比较3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开始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时的ST段回降率,1周时病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及溶解血栓治疗的并发症.结果:给药30分钟时3组患者ST段回降率相当(均为P》0.05),60分钟时A组的ST段回降率高(P《0.01),而B、C组分别在90分钟、120分钟才取得相应效果.1周时A组的病变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B、C组.3组的不良反应相当.结论:应用小剂量rt-PA治疗AMI,30分钟方案的疗效较佳,可增加心肌组织的早期灌注,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 梗死后心绞痛 -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多因素分析
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进行分析,以了解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及有关因素.
-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梗死后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反复发作的心绞痛[1],表明缺血但尚未坏死的心肌存在或新的缺血发作.梗死后心绞痛是非常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形式,易发生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展或近期发生再次梗死,存在有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
-
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l)发生后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同时伴有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1],称为梗死后心绞痛.我们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AMI后心绞痛患者3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T波假性正常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7岁.因心肌梗死6 d余,心前区疼痛2d入院.6 d前因心前区疼痛7 h,向左肩部放射,全身冷汗,恐惧不安,自服速效救心丸8粒,无缓解而住院,当时查心电图V1~V5导联T波倒置伴ST段抬高,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明显升高,诊断为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经扩冠等综合治疗20 d,症状消失,心电图缺血改变消失出院.
-
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CCVs)形成是慢性或反复心肌缺血继发的一种代偿机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冠脉血流储备,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后的死亡率,对冠脉狭窄病人有着重要的功能和预后价值[1] ,但临床上常发现不同病人的冠脉病变后,心肌CCVs的建立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2型糖尿病(DM)合并冠脉病变后,CCVs的建立明显不足[2,3],和非DM相比,DM发生冠脉事件后,死亡率增加3~4倍,而且更易发生梗死后心绞痛,梗死的延展及充血性心力衰竭[4],其确切机制不明,CCVs建立不足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
含镁极化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例,病死率较高.其中,心肌梗死早期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致死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可以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加重心衰.镁极化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现已日益受到重视.我院近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含镁极化液预防AMI中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梗死后心绞痛、降低住院期猝死的发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梗死后心绞痛3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评估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梗死后心绞痛,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梗死后心绞痛 药理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5例
2008年6月~2009年10月,笔者用丹红注射液(山东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硝异山梨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5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47~72岁,平均64岁;病程2~21年.心绞痛分型为劳累型28例,不稳定型16例,混合型12例,梗死后心绞痛9例.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4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个特殊类型,尚未见统一的诊断标准.具有心绞痛症状,多出现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劳累及精神刺激等可引起发作的特点.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4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
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症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对心肌梗死后出现心绞痛症状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效果.方法:选择我科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病证的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时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卡托普利片6.25mg+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治疗,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mg+卡托普利片6.25mg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戒烟等教育,随访1年,随访期间每月进行一次相关化验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再发次数及程度均较对照组轻,其心电图改善状况及心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卡托普利片6.25mg+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方案,对预防再次梗死及其他心血管事件有效,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梗死后心绞痛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和探究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随机抽取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黄氏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杏丁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液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727%,并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低切变化、高切变化、纤维蛋白及血浆粘度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其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丹红注射液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减少心肌的耗费氧代谢量,纠正心脉的血粘度,避免发生再次梗死后心绞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