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的血管内重建治疗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破裂与未破裂梭形动脉瘤(VAFAs)血管内重建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连续收治行血管内重建治疗VAFAs 26例患者的临床、影像与随访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共26个VAFAs,年龄为38 ~69岁,破裂9例,未破裂17例;瘤径5~ 12 mm.重建技术成功率100%.(2)破裂组9例中,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8例,单纯支架置入1例;多枚支架重建5例,单枚支架重建4例.未破裂组17例中,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3例,单纯支架置入4例;多枚支架重建7例、单枚支架重建10例.无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3)临床随访8.0 ~97.5个月,中位时间39.5个月,无一例新发脑梗死或脑出血,预后均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2例接受造影随访3.5~34.0个月,中位时间10.3个月,14例(63.6%)治愈,4例(18.2%)稳定或好转,4例(18.2%)复发;其中破裂组8例治愈5例,未破裂组14例治愈9例,两组各有2例复发.结论 血管内重建治疗对破裂与未破裂VAFAs临床可行,安全性较高,中长期随访疗效较好;破裂VAFAs的复发率有增高的趋势,术后需密切随访.
-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治疗的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CT血管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以及DSA等影像技术的提高和普及,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而对UIA患者的治疗决策,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论.
-
复合手术室中手术联合介入手段治疗复杂脑血管病
尽管大多数脑血管病能通过显微手术或血管内治疗,但也有一部分患者需要通过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患者需从手术室转往介入治疗室则是这类治疗的显著缺陷。
近期有日本学者报道在复合手术室中通过外科手术联合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经验。纳入29例一期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其中16例择期治疗,13例急诊治疗(3例因出现血管内治疗并发症而转为外科手术治疗)。29例中,3例患者为颅内破裂动脉瘤,8例为未破裂动脉瘤,8例为动静脉畸形,8例为动静脉瘘,2例为脊髓肿瘤和硬膜动静脉瘘。 -
动脉瘤的纵横比例是预测囊状动脉瘤破裂的可靠指标吗?
由于血管影像技术的进步,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现率愈来愈高.据文献报告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在普通人口中占2%~10%.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机率却相对较低,其年破裂率为l%~2%.大多数动脉瘤并不发生破裂,这使得神经外科医师对偶然发现的未破裂动脉瘤是否进行手术感到左右为难.
-
颅内动脉瘤手术方法选择和时机把握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2.3%,并且一些研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患病率为3.2%,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群,女性患病率高于同龄的男性[1-2].颅内动脉瘤以其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人类疾病的重要"杀手"之一,同时增加经济负担,近文献也表明,英国每年花费51亿英镑来治疗动脉瘤[3-4].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尽可能早地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伴发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八例
临床资料我们中心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经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等筛查的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供血不足和脑梗死的132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出的阳性率高达82.58%(109/132),脑梗死患者中有8例伴发未破裂动脉瘤.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8岁.
-
649例动脉瘤的治疗经验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病的危险因素,无症状动脉瘤治疗方法 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649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35例(82.4%)行动脉瘤蒂夹闭术,动脉瘤孤立术19例(2.9%),包裹术17例(2.6%),血管内治疗46例(7.1%),32例(5%)无症状病例未予特殊治疗,仅随诊.结果 术后12例死亡,手术死亡率1.9%.动脉瘤的后天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女性、高龄、吸烟.结论 动脉瘤的后天患病危险凶素包括高血压、女性、高龄以及吸烟.对于部分无症状动脉瘤无需治疗,随诊是其合适的选择.
-
未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严重疾病.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被早期确诊.对动脉瘤破裂前进行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0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对62例未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
颅内囊性动脉瘤的发病率、自然史和破裂的危险因素
在一般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大约在2.3%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3;多发性动脉瘤所占的比率至少达20%.50%以上的动脉瘤在病人死亡时尚未发生过破裂;未破裂动脉瘤每年破裂出血的危险为1.9%.颅内囊性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主要是由于严重的首次出血和早期的再出血引起直接脑损害以及迟发的脑缺血所导致.尽管近年来对颅内囊性动脉瘤的手术和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动脉瘤仍然有很高的总体死亡率,约达40%~50%.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57例
随着CTA、MRA、DSA检查的普及率升高,检查中偶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概率增高.据统计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5%[1,2].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共诊断57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72个未破裂动脉瘤),其中包括2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检查中偶然发现伴随的非责任动脉瘤患者.这些未破裂动脉瘤均经头部CTA或DSA确诊.
-
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一例报道
颅内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非常罕见,迄今为止文献[1-2]共报道了约200例左右,其发生率在0.3%~4%.常见的是脑膜瘤合并脑动脉瘤,其次是垂体瘤和胶质瘤等合并脑动脉瘤[3].现报道1例脑膜瘤合并脑动脉瘤.
-
隐匿的“定时炸弹”--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因其患病的隐蔽性、破裂的突然性及高致死率、高致残率被喻为人体的隐匿型“定时炸弹”。国内外新数据显示,脑动脉瘤的患病率为0.8%~5.6%,但大部分为未破裂动脉瘤,平时可无任何症状。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因早期出血、继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使患者发生严重残疾乃至死亡。那么,什么样的人易患脑动脉瘤,脑动脉瘤破裂又有哪些原因、症状及体征,未破裂动脉瘤是否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
全身麻醉后单侧瞳孔散大一例
患者,女性,53岁,诊断"右侧大脑中动脉未破裂动脉瘤",拟在全麻下行数字减影造影术(DSA)下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眼疾、眼手术史.无术前用药,入室时HR 83次/分,NIBP 142/80mm Hg,SpO298%.麻醉前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3nm.麻醉诱导:咪达唑仑4 mg、依托咪酯30 mg、瑞芬太尼120 μg、顺式阿曲库铵15 mg、地塞米松10 mg、盐酸戊乙奎醚0.2 mg,药物充分起效后行气管插管.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包括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多发性颅内动脉瘤中的未破裂动脉瘤以及有临床症状但未出血的动脉瘤.该类动脉瘤虽未破裂,但都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破裂风险因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应通过综合评价各种危险因素来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前的积极降压治疗
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仍然存在着争议,由于缺乏前瞻性资料,因此对血管内治疗的结果并非了如指掌.为了确定这种治疗的临床结果和风险,法国兰斯Maison Blanche医院神经放射科的Pierot等在加拿大和法国进行了第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试验(Analysis of Treatment by Endovascular approach of Non ruptured Aneurysms,ATENA).
-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引言1.1 背景颅内囊状动脉瘤是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约80%的SAH由动脉瘤破裂引起.仅在北美地区,SAH每年导致18 000人死亡或残疾.但不幸地是,要检查出无症状患者的未破裂动脉瘤是非常困难的,这使大多数SAH难以预防.
-
形态参数在颅内中小型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30天病死率达50%~60%,约有不到60%的幸存者恢复到功能独立[1-2].一般认为动脉瘤瘤体长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10 mm为中型动脉瘤,11 ~25 mm为大型动脉瘤,>25mm为巨大型动脉瘤[3],本文借鉴此标准.有些学者认为瘤径<7mm属小型动脉瘤[4],个别学者认为<10 mm为小型动脉瘤[5].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颅内小型未破裂动脉瘤被检出[6],其超微结构得以展现.多数学者认为小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相对较低,然而也有报道称临床发现相当一部分破裂的动脉瘤为小型动脉瘤[7-9].
-
嗅沟巨大脑膜瘤合并眼动脉动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脑肿瘤合并颅内动脉瘤非常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2%[1-3],其中脑膜瘤合并颅内动脉瘤为常见[4].嗅沟脑膜瘤合并眼动脉动脉瘤极为罕见,经医学文献检索迄今为止仅Scarfo于1976年报道过1例[5].本文报道嗅沟膜瘤合并眼动脉动脉瘤1例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得到诊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每年的破裂率在1%~2%之间,不同研究结果 报道影响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各异,包括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状等等.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案的选择,特别是某些小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否可以观察,仍存在很大争议.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各有利弊,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患者本身及动脉瘤的特点,还要考虑到设备技术,以及医师经验和技术等诸多复杂因素.
-
颅内动脉瘤破裂机制及影像学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多种异常因素作用局部血管所致的颅内动脉壁的瘤样突起,它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总人口发病率约为3%~5%[1],其严重的并发症是破裂,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30%~45%和50%[2]。随着材料科学及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但各种治疗方法均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因此,阐明动脉瘤破裂机制,正确评估其破裂风险对预防动脉瘤破裂、指导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