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后低钠血症基底节脱髓鞘改变二例报告
电解质紊乱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尤其好发于颅咽管瘤术后或严重颅脑外伤术后.其发生的原因包括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脑耗盐综合征或者补液过多.病人电解质严重紊乱易并发脑桥中央脱髓鞘,但神经外科手术后严重低钠,补钠后出现基底节尾状核、壳核的脱髓鞘却不常见.我们治疗了2例术后严重低钠血症的病例,患者均在快速补钠后出现尾状核、壳核脱髓鞘变.本文对该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进行探讨.
-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被认为是人类痛苦的疾病之一,关于它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以前文献提及较多的是周围病因学说(即认为周围神经的脱髓鞘变是TN的病理基础)和中枢病因学说(即三叉神经脊束核抑制机能的受损是TN发作的重要因素).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免疫和生化因素的作用也与TN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对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作一综述.临床特点:TN多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性质多为针刺样或电击样痛,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三支多见,亦可同时受累,疼痛可伴发反射性面肌抽搐,并可有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常有"板机点",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间歇期完全正常.病程可呈周期性,每次数天、数周、数月不等.缓解期亦可数天至数年不等,但往往随病程而变短,很少自愈.
-
三叉神经痛神经脱髓鞘变程度的定量分析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脱髓鞘变程度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 方法:选6例下齿槽神经痛患者,取其患支下齿槽神经、颏神经,并取其未发病的舌神经为自身对照;选择4例无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下齿槽神经作为正常对照,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分析比较四组神经脱髓鞘变的程度. 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患支神经的脱髓鞘变程度与正常对照神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神经脱髓鞘变程度与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有关.
-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尾状核、壳核脱髓鞘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颅咽管瘤是儿童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肿瘤切除术后出现低钠血症较常见,但快速补钠后出现尾状核、壳核脱髓鞘病变很少见.本文报告1例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因低钠血症,予快速补钠后,致尾状核、壳核脱髓鞘变,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进行探讨.
-
轴突再髓鞘化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至今临床上尚无有效办法治疗脊髓损伤.目前,关于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集中在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与促进神经组织再生等方面[1].众所周知,髓鞘是神经系统所特有的结构,对维持轴突正常功能及神经冲动传导起着重要作用.轴突脱髓鞘改变是脊髓损伤常见的病理变化.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后轴突脱髓鞘变化是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1].因此,笔者就目前关于促进轴突再髓鞘化改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