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柴胡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柴胡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和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伞形科(Umbelliferae)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Bupleurumchinese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 Willd.为中药正品的原植物,其同属20余种植物的根也常入药.中医学认为: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实经,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满肋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等.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和挥发油.近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具有多种生理生物活性.现将近期对柴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
陇中半干旱地区柴胡种植模式的优化筛选
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为主,亦可全草人药.本试验所选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为中国药典规定的药用柴胡[1].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2].
-
3种柴胡种质花器外观形态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关系研究
我国柴胡主要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1].三岛柴胡B.falcatum原产日本,已引入我国种植多年.近年柴胡野生资源已近枯竭,家种生产中栽培类型混杂、产量低、品质不稳等问题突出.
-
HPLC测定新疆柴胡属4种植物中柴胡皂苷a,c,d的含量
柴胡是我国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正品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1],其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挥发油、木脂素及多糖类等,因而相关产品也在不断地开发、投产和扩大生产,致使柴胡药材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由于中国的药用柴胡绝大多数为野生品,所以扩大柴胡的野生资源和变野生为家种已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近年来,关于测定柴胡皂苷的报道很多,但极少涉及新疆地区的品种,为此本课题组特地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查当地柴胡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除了已知的3种柴胡属植物外,还鉴定出了1个新种,喀纳斯柴胡B.kanasii S.L.Pan et Zh Chao sp.nov.本研究运用HPLC同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种柴胡属植物的柴胡皂苷a,c,d(简记为ssa,ssc,ssd)进行了含量测定,为其日后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
定西市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的质量研究
柴胡为我国、日本、韩国等国常用大宗药材,我国现行药典收载柴胡(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红柴胡)B. Scorzonerifolium Willd..目前,北柴胡的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家种生产[1].自1998年以来,定西市各地开始人工栽培,截止2003年,全市栽培北柴胡1.5万hm2,提供商品19 200 t,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又一个经济来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栽培柴胡产地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为了掌握和评价其品质,寻找佳种植区域,笔者对定西市7县区中13个不同产地栽培北柴胡中的醇浸出物、总皂苷、挥发油、总灰分进行了测定.
-
小叶黑柴胡与狭叶柴胡幼苗生长动态及生理指标比较分析
以柴胡属的小叶黑柴胡与狭叶柴胡为试验对象,采用露地直播栽培的方法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幼苗生长发育动态、生物量积累、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等的活性,旨在为小叶黑柴胡引种驯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叶黑柴胡幼苗根粗、根长、株高、叶片数等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积累均低于狭叶柴胡,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显著低于狭叶柴胡(P<0.05),CAT,APX活性低于狭叶柴胡但差异不显著,而MDA含量却显著高于狭叶柴胡(P<0.05).由此可知,野生小叶黑柴胡经引种驯化后相对于栽培狭叶柴胡,其植株生长速率较慢,其抗逆性也相对较弱.
-
不同柴胡配伍对柴葛解肌汤7种成分量的影响
目的 柴胡为多基原药材,《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柴胡包括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以柴葛解肌汤为研究对象,对柴胡、狭叶柴胡配伍的复方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明确不同柴胡配伍对复方中其他成分的影响.方法 首先采用HPLC法建立葛根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7种化学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柴胡配伍的柴葛解肌汤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线性范围内7种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4.1%~106.6%,所有化合物的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且样品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不同柴胡配伍对柴葛解肌汤7种成分的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柴葛解肌汤的质量控制,而不同柴胡配伍对柴葛解肌汤中其他成分及全方药理作用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
历代本草所用柴胡物种辨析
柴胡为常用中药材,约从汉朝本草中就出现有关柴胡的记载.由于柴胡属物种较多、种间形态相似,而且历代本草对其形态描述不详,导致今人在判断古代中医临床中所使用的柴胡物种时造成很大的困难.总结分析历代重要本草中有关柴胡的形态和功效描述,综述现代学者对本草中柴胡种的鉴定研究结果,以厘清古代中医学家使用哪些柴胡种入药.在唐朝之前,中医使用的柴胡应为功效相似的一类柴胡属植物,后来逐步过渡到混用伞形科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银州柴胡B.yinchowense、石竹科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var.lanceolata等多种植物,到明清时期才将石竹科银柴胡从柴胡中区分出来,进一步明晰了其功效与柴胡有很大不同.明朝时出现了“北柴胡”的称谓,“南柴胡”的称谓则出现于民国时期.随着柴胡分类研究的深入,“北柴胡”和“南柴胡”逐渐与柴胡属植物柴胡B.chinense、狭叶柴胡一一对应.
-
HPLC法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柴胡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尚含微量的黄酮类成分.由于黄酮类成分甚微,挥发油的成分复杂,且多变,均难以测其含量.测定柴胡皂苷的含量是控制柴胡质量的理想方法.
-
胡萝卜与狭叶柴胡不对称体细胞杂种的分子鉴定
目的对经同工酶初步确认的4个胡萝卜与狭叶柴胡体细胞杂种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他们的杂种性质.方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和5S rDNA间隔序列差异.结果 4个克隆均含有双亲特征谱带及新带.结论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他们的杂种性质.为进一步分析杂种中柴胡药效成分的含量及筛选出高药效成分含量的细胞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 狭叶柴胡 胡萝卜 体细胞杂种 5S rDNA间隔序列差异分析 RAPD -
柴胡的趣话与临床应用
柴胡古名"茈胡",为伞形科草本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前者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关于柴胡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
柴胡的临床应用
1来源柴胡,始载于<本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北柴胡);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南柴胡).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炮制时,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切片,随即晒干用.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伴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醋吸尽并微干,取出、晒干(每50 kg柴胡,醋6 kg).鳖鱼柴胡:柴胡片置火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柴胡50 kg,活鳖200个取血)[1].
-
柴胡及炮制品成分研究
柴胡(Radix Bupleuri)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
-
栽培狭叶柴胡皂苷a和d季节积累规律研究
目的:评价栽培狭叶柴胡的药材质量.方法:以野生狭叶柴胡做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期栽培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和d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栽培品含量与野生品相近,在成株的不同发育时期均以萌动期和枯萎期含量低,营养生长期含量高.结论:载培狭叶柴胡质量符合要求,与野生品相比并未降低.
-
狭叶柴胡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目的:研究诱导狭叶柴胡愈伤组织产生的条件。方法:通过使用不同激素(6-BA,2,4-D,KT)不同配比,优选诱导愈伤组织的佳培养基。结果:佳诱导条件为:MS培养基+6-BA 3 mg/L,2,4-D 0.1 mg/L,KT 0.6 mg/L,在佳诱导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良好。结论:调节植物激素的配比,可有效的诱导植物愈伤组织的产生。
-
栽培与野生狭叶柴胡药材总皂苷含量比较
目的:评价栽培狭叶柴胡的药材质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栽培狭叶柴胡和野生狭叶柴胡柴胡总皂苷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与结论:栽培品总皂苷含量与野生品相近.栽培和野生不同发育时期均以萌动期和枯姜期总皂苷含量低,营养生长期含量高.
-
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萌发试验研究
目的:提高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加大黑龙江省道地药材的开发力度.方法:采用40℃温水浸种8h后,流水冲洗4h;150w微波辐射25s(北柴胡)、20s(狭叶柴胡);柳枝浸出液为萌发剂;浓H2SO_4浸种2s,同时培养未经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组.结果流水组两种柴胡的发芽率分别为82%、86%;微波组发芽率分别为77%、75%;柳浸组发芽率分别为67%、72%;浓硫酸组发芽率分别为45%和35%;对照组发芽率41%、47%.结论:大规模播种可采用40℃温水浸种8h,流水冲洗4h,150w微波辐射25s(北柴胡)、20s(狭叶柴胡),采用柳枝浸出液为萌发剂均可提高发芽率.
-
柴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的根,其<中国药典>收载的为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G,狭叶柴胡Bupleurum secorzonerifolium wiud其性凉,味苦.具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的作用.其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已为国内外医药界所重视.许多学者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就其柴胡的药理作用做简单概述:
-
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野生狭叶柴胡显微鉴别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野生狭叶柴胡根、茎、叶的显微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切法.结果:野生狭叶柴胡的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的显微特征均于药典上的记载有所不同.
-
透表泄热话柴胡
柴胡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味甘、辛,性微寒,有透表泄热之功.张仲景《伤寒论》中以柴胡为主药,配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等组成的小柴胡汤,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的"少阳病证".柴胡又有疏肝解郁之效,著名方剂逍遥散也以柴胡为主药,配合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等,用于肝郁气滞、日久化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午后烦热及妇女月经不调、食少倦怠、乳房作胀、结节增生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