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谈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

    作者:万春艳;刘春兰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

  • “速生鸡”检测专题

    作者:逯文娟

    专家访谈记者:抗生素的定义,以及在禽畜类饲养过程中常使用哪几类抗生素?罗青平:抗生素(又名抗菌素)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因对特异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其作用远远超过单纯的抗菌范围,所以称之为抗生素.

  • 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菌的病理学特点及诊断

    作者:姜丽涛

    目的:探讨宫颈常见微生物感染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316例宫颈特异性感染的细胞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细菌感染主要是球杆菌引起的感染,其爬满上皮形成的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特征性依据.霉菌感染,常见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念珠菌假菌丝嗜曙红,呈竹节状,有锐角分支,常呈"发芽树枝"状或"麻辣串"状穿插于上皮细胞中,可同时见孢子或芽孢并存.放线菌为具有锐角分支的细丝样微生物,呈纷乱团状排列,外观似"破棉絮球"或"破驼毛"片状.滴虫呈梨形,虫体内有一偏位梭形核似滴虫的"脊梁",常爬在上皮细胞上,也可呈团片状或散在出现.HPV 感染的主要特征是挖空细胞形成.HSV 感染,细胞常多核,核拥挤镶嵌排列而不重叠,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结论:宫颈常见微生物及其感染细胞病理特征明显,诊断容易.

  • 百年传承“酶”好生活

    作者: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

    一直以来,酶制剂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蛋白质,酶存在于人体、动植物及微生物中.酶参与生物体的代谢、分解、合成等,促进生物体一切代谢反应.例如,胃里的食物能够转化成被消化吸收的形态,并终转化成能量,是依靠酶的作用.食品用酶制剂是指由动物或植物的可食或非可食部分直接提取,或由传统或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细菌、放线菌、真菌菌种)发酵、提取制得,用于食品加工,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生物制品(定义来源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0-2011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 益生菌的益生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黄娟

    益生菌是指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益生菌在自然界、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存在极为广泛,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本文主要对益生菌的定义,益生作用和应用等进行简要介绍。

  • 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管理

    作者:程志刚;何健

    抗菌药物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及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药物的总称,它们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自从1935年第一个磺胺药应用于临床和1941年青霉素问世后,抗菌药物迅速发展,已成为临床应用广泛、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品,在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TCT诊断宫颈放线菌感染8例分析

    作者:何强;戚娟

    目的:探讨宫颈放线菌感染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标准和意义.方法:对8例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宫颈放线菌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宫颈放线菌病TCT涂片可查见典型放线菌团.结论:宫颈放线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在镜下见到典型放线菌团颗粒为诊断依据,TCT法检测具有重要价值.

  • 新疆高盐极端环境可培养放线菌的的种群及其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作者:阿尔新;旭格拉;张金辉

    目的:积累微生物资源,研究从土壤中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种群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采用两种分离方法,4种高盐培养基对来自新疆高盐环境-阿勒泰福海县盐场和罗布泊地区等采集的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进行了选择性分离纯化;以3种致病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 grisea)和4种致病细菌大肠埃希氏(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 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hlei)为指示菌,对其中分离的100株放线菌发酵液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同时利用一种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进行抗线虫活性实验,并采用16S rDNA 基因序列对部分具有抗活性的放线菌以及具有特殊的菌落形态的放线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通过选择性分离方法共分离到123株放线菌,其中47株放线菌来自阿勒泰福海县盐场土壤样品,67株来自罗布泊地区土壤样品。选择100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筛选及抗线虫活性追踪,其结果表现为43株菌株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活性筛选模型中都显示为阳性,总阳性率为43%;其对具有特殊的菌落形态特征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活性的61株放线菌进行16S rRNA 分析,结果表明,覆盖7属;32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17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7株属于普氏菌属(Prauserella),2株属于嗜盐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 Halophilic),1株属于假诺卡氏(Pseudonocardia),1株属于放线菌属(Actinomyces)和1株属于高温单孢菌属(Thermomonospora);有1株为潜在新种。结论新疆高盐环境-阿勒泰福海县盐场和罗布泊地区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并能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 红树林底泥放线菌( N2010-37)发酵液的化学成分

    作者:周中流

    目的:研究红树林底泥放线菌(N2010-37)中化学成分.方法:放线菌(N2010-37)发酵菌丝体经95%乙醇提取,溶剂分级萃取,应用多种柱色谱分离和谱学分析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6,7-二甲氧基-5,8-二羟基黄酮(Ⅰ),5,6,7,8-四甲氧基黄酮(Ⅱ),对羟基苯甲酸(Ⅲ),对羟基苯甲醛(Ⅳ),尿嘧啶(V),腺嘌呤核苷(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首次从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 西洋参锈腐病菌拮抗放线菌F05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作者:张爱华;周国兴;雷锋杰;张连学

    目的:从老参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西洋参锈腐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F05,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佳培养基组成.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结果:优化结果碳源为玉米秆粉,氮源为磷酸氢二铵,无机盐为硫酸镁、磷酸氢二钾,质量分数分别为3.720 6%,0.531 2%,0.035 5%,0.040 0%,优化后活菌生物量为1.57×10~9CFU·mL~(-1).

  • 深海放线菌Micrococcus sp.R21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作者:彭坤;苏瑞强;张改云;程轩轩;杨全;刘永宏;杨献文

    研究一株来源于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环境(-6 310 m)的放线菌菌株Micrococcus sp.R21的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结合运用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从其菌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通过核磁数据结合其他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4-羟基-L-脯-L-亮)二肽(1),及环(L-脯-L-甘)二肽(2),环(L-脯-L-丙)二肽(3),环(D-脯-L-亮)二肽(4),N-β-乙酰色胺酸(5),邻羟基苯甲酸(6),2-苯基乙酸(7).其中化合物1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显示出较好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9.1 μmol · L-1),提示1可能是该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

  • 五产区牡丹根际及根内放线菌研究

    作者:王雪;管玉鑫;丁东玲;位诗棋;刘辉;郑艳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牡丹皮五产区采收期牡丹根际及根内放线菌多样性.测序获得的129 954条优质序列分为1 754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其中从根际土壤中获得的1 311个OTU检出放线菌4纲、4目、27科、67属,Ilumatobacter等33属在五产区根际土壤中均有分布,Longispora等3属仅分布于道地产区,Mycobacterium,Nocardioides,Streptomyces为根际放线菌优势属.根中获得的443个OTU检出放线菌3纲、3目、24科,50属,Cryptosporangium等13属在五产区根中均有分布,Planosporangium,Luteococcus仅分布于道地产区,Nocardioides为根内放线菌优势属.Alpha多样性分析得到毫州、南陵、铜陵产区根际放线菌多样性指数(Chaol,Shannon指数)大于菏泽、洛阳.PCoA分析表明铜陵、南陵产区根际放线菌以及铜陵和洛阳产区根内放线菌组成较为接近.Heatmap显示铜陵、南陵、亳州产区根际放线菌系统发育相似,铜陵、洛阳、南陵产区根内放线菌相似.研究表明牡丹根际、根内放线菌种群组成多样,道地产区根际放线菌系统发育相似性较高.

  • 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抗肿瘤活性

    作者:王彬;吴景华;袁丽杰

    如今,临床耐药菌株的迅速出现和癌症威胁的不断上升迫使人类不断寻找新的化合物来治疗顽疾.纵观新化合物的发现史,它们中的大多数来自资源微生物.其中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生境中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ACT),因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颖、作用独特,有着广泛的抗菌、抗肿瘤活性,成为开发新型抗菌、抗肿瘤药物的宝贵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天然源抗生素有超过三分之二是放线菌产生的,其中链霉菌属放线菌作为放线菌家族的优势菌种,已经成为探索和发现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宝库.放线菌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类别抗生素,例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多烯类和烯二炔类等.本文重点介绍放线菌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作用机制.

  • 舌体放线菌病1例

    作者:余美英;谢志翠;戴乃凡

    患儿女性,5岁.因舌部右侧无痛性包块1月余入院.查体:舌体右侧见一隆起包块,约2 cm×1.5 cm×1.5 cm大小,质中偏硬,轻度活动,界尚清,包块波及舌体全层,无压痛,无破溃糜烂.行舌部右侧包块切除术,术中见约1 ml黄绿色物溢出,切除包块约1.5 cm×1 cm×0.8 cm大小.临床诊断:舌部右侧包块性质待查.

    关键词: 放线菌 诊断 病理
  • 6株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测定

    作者:蒋莲秀;吴越;陈建宏;吴丹;黄大林

    目的 分离和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以期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放线菌资源. 方法 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分离放线菌,对分离自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和和抗菌活性测定;采用PCR技术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 从红树林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出6株典型放线菌,其中BIHK5、BLHK125、BIHK198、BLHK245、BLHK271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9~26 mm;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基于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BLHK125、BLHK271为小单孢菌属(同源性分别为99.83%和98.53%),BLHK217为糖单孢菌属(同源性为98.88%),BLHK5、BLHK198、BLHK245为链霉菌属(同源性为99.10%~100.00%). 结论 广西北部湾北仑河口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资源丰富,从红树林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的5株放线菌的发酵液浓缩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具有研究价值.

  • 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叶景静;郑红芸;吴越;蒋莲秀;陈建宏;黄庶识;黄大林

    目的 研究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资源多样性及抗菌活性,为寻找新型抗菌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自茅尾海的红树林土壤样品8份,采用8种分离培养基,以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并在数据库中搜索比对,分析放线菌抗菌活性的多样性;放线菌液发酵后离心,留取上清液,部分用乙酸乙酯萃取,菌丝经丙酮浸泡萃取.分别取发酵液水相、酯相、菌丝浸提液3类样品;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其抗菌活性;对4株活性菌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 结果 从8份红树林根际土壤标本中共分离到88株放线菌,分属于6个目8个科9个属,优势菌属为小单孢菌属和链霉菌属;桐花树根际土壤样品和高氏一号培养基分离的菌株较多;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率低于98.65%的放线菌共6株;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14株放线菌中,有7株具良好抗菌活性,阳性率为50.00%,其中4株分别对粪肠球菌或表皮球菌有一定抑制效果.初步鉴定B44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urantiogriseua NBRC12842,相似率为99.43%;B534为小双孢菌属Micromonospora bryophytorumNEAU-TX2-2,相似率为99.86%;B593和B276为壤霉菌属Agromyces aurantiacusYIM21741,相似率分别为98.29%和98.32%,其相似率低于98.65%可能为潜在新物种. 结论 广西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型物种和新抗生素的潜力.

  • 医学昆虫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金保;彭鸿娟;陈晓光

    杀虫微生物是指可导致宿主虫致病或死亡,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杀死虫体的微生物.目前已知的杀虫微生物约有3 000种,其中用于防治害虫的微生物或其产物叫微生物杀虫剂,包括活化微生物杀虫剂及微生物源杀虫毒素、抗生素.活化微生物杀虫剂以及来源于芽孢杆菌、放线菌等的杀虫毒素都已经进入分子水平的研究,而且新的杀虫病原不断被发现,毒力强的病原不断被筛选和改造,编码强毒力毒素的基因被发现,并成功的转入藻类等多种载体中.目前这类杀虫剂已在医学昆虫的防治中得到应用.本文仅就与医学昆虫相关的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利用珍贵橙色束丝放线菌ATCC31565氨甲酰基化4,5-双氢-7-去氨甲酰基格尔德霉素

    作者:刘昕;李书芬;牛沂菲;贾长虹;武临专;王以光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DM)和安丝菌素(ansamitocin,ASM)分别是由吸水链霉菌(如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17997)和珍贵橙色束丝放线菌(如actinosynnema pretiosum ATCC 31565)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安莎类抗生素[1-2].GDM与ASM具有相同的生物合成机制;它们均以3-氨基-5-羟基苯甲酸(AHBA)为特异性生物合成起始物,在Ⅰ型聚酮合酶(PKS)作用下将7个二碳单位连接形成安莎链,在酰胺合酶的作用下将安莎链与AHBA连接环化;再经过PKS后修饰过程,形成GDM或ASM[3-4].

  • 抗生素"17997"对单纯疱疹病毒抑制效果的实验观察

    作者:杨传武;吴静安;陶佩珍

    "17997"是从我国云南省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发现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抗生素"17997"为非核苷类化合物,体内外抗病毒活性强,有剂量反应关系.在对细胞无毒浓度下可显著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1、2型、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水疱性口炎病毒及柯萨奇病毒B3,IC50在μmol/L水平.本实验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给予抗病毒抗生素"17997"对HSV-1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为进一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 一株临床分离的欧洲放线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孙铭艳;吴倩倩;王保强;王楠;刘言霞;陶元勇

    目的 探讨欧洲放线菌的鉴定方法、生物学特性,为放线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革兰染色检查,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E-test法作药敏试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分离株的鉴定.提取菌株的DNA,选用16S rRNA的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回收、纯化后对PCR的产物进行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为对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MALDI-TOF MS鉴定为欧洲放线菌.16S rRNA基因检测鉴定为欧洲放线菌.结论MALDI-TOF MS和16S rRNA可对欧洲放线菌进行鉴定,对放线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