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妙散加味治疗白色萎缩的临床体会
介绍两例我科用加味四妙散治愈白色萎缩患者,探讨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
网状青斑样血管病1例
报告1例网状青斑样血管病.患者女,21岁,四肢广泛的青紫色网状斑5年,伴足背踝关节复发性疼痛性溃疡3年,愈后留有瓷白色萎缩性瘢痕.
-
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Segmental hyalinizing vasculitis)又名白色萎缩(Atrophie blanche).1929年Milian首次对其进行报道,并命名为白色萎缩,亦有报道称其为青斑样血管炎(Livedoid vasculitis).对于本病国际上尚无一个得到临床公认的诊断标准,国内外报道中也始终未发现一个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将我科近期收治并经治疗后病情缓解的1例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病例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斑血管病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因双小腿皮疹、破溃、疼痛2年,加重20 d于2016年5月6日入院.患者2年前右内踝上皮肤起片状瘀点、红斑,持续性疼痛,皮损逐渐扩大成暗红色或黑褐色结节,局部出现水疱,继而溃破形成溃疡,逐渐结痂,部分痂皮脱落后愈合,遗留白色瘢痕.20 d前,患者双小腿下段伸侧皮肤再次出现多个红斑,局部疼痛、瘙痒,活动或久行久站后肢体肿胀疼痛加重.
-
酷似白色萎缩的皮肤血管炎一例
患者女,49岁,主因“双足背、双小腿红斑、皮肤破溃20年,加重5个月”于2014年6月8日入住我科。患者自1994年起无诱因出现双足、双小腿肿胀、疼痛,未重视,后皮肤渐出现红斑,局部融合成片,有破溃、结痂,就诊于当地医院,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双足及双小腿肿胀、疼痛有所改善,皮损控制欠佳。2006年查经蛋白衍生物(PPD)(+),给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脉络疏通胶囊(具体剂量不详)”口服治疗1~2年,症状控制可。后皮肤破溃反复,间断口服“脉络疏通胶囊”等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时好时坏。2014年1月上述症状加重,双足、双小腿疼痛明显,局部皮肤破溃、结痂,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
-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1例
患者女47岁于2005年1月5日因双眼干涩、流泪、异物感1y余而来诊.否认夜盲及家族遗传病史.视力:右眼0.05(-8.50DS→0.2),左眼0.05(-8.50DS→0.1).双眼泪河线极窄,眼表面干燥,角膜轻度混浊,双晶体轻度混浊,双眼底呈豹纹状,视盘边界清楚,色正常,视网膜血管管径及分布正常,双眼呈对称性分布在后极部、围绕黄斑中心凹,散在大小均匀、边界清楚、位于视网膜血管之后的类圆形黄白色萎缩斑,其周边围绕以较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厚及萎缩斑,双眼病变对称(图1).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5mmHg.双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臂-视网膜循环时间:13.3秒,动脉期:双眼后极部散在小圆形斑痕,色素游离,遮蔽背景荧光(图2);静脉期:双眼黄斑区及视乳头周围大片班驳样透见荧光(图3);晚期:双眼后极部斑痕组织染色.
-
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白色萎缩一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1998年4月因外伤致左髋关节血肿,住上海某医院,检查后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予羟基脲治疗,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类及骨髓象调整剂量,1.0~3.0 g/d,持续至今,累积服用羟基脲1 779 g;干扰素α-2b 300万U 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27个月.2000年9月初患者无诱因左、右足外踝关节先后出现皮肤发红,继之泛白,逐渐形成溃疡,伴疼痛,口服消炎药,局部喷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未见好转.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无糖尿病史.
-
魏跃钢治疗白色萎缩验案1则
白色萎缩在中医学中尚无明确病名,是由Milian于1929年首次报道并描述,又称青斑样血管炎、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等。本病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真皮小静脉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阻塞,无炎症或轻度炎症[1],主要累及小腿及踝部,多发生紫癜、坏死、溃疡,愈后留有象牙白色瘢痕,是一种真皮小血管慢性反复性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病[2]。现代医学多从抗血小板凝集和促纤溶系统等角度治疗,疗效有限。导师魏跃钢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皮肤科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对皮肤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笔者幸从魏跃钢教授临证学习,见其以纯中药辨治白色萎缩患者1例,现将其诊疗过程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
白色萎缩一例
白色萎缩好发于中年女性.我在长海医院进修期间收治1例男性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7岁,因双小腿红斑、血疱、淤斑反复10年加重2个月,于2005年7月20日收住我科.
-
白色萎缩1例
患者男,33岁.双侧踝内侧及足弓内侧反复出现红斑、瘀斑、溃疡伴疼痛1年余,于2011年4月10号到我科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踝内侧及足弓内侧出现紫红色的斑疹,数日呈紫红色瘀斑,少数皮损破溃,形成溃疡,伴疼痛,在外院诊断为"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溃疡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白色萎缩性瘢痕.愈合前和愈合后原发皮损周围出现新发皮损,反复发作.病程中无发热、关节痛,腹痛及雷诺现象.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系统性疾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
关键词: 白色萎缩 -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并发白色萎缩1例
患者女,22岁.因双小腿瘀点、瘀斑1年,表面破溃、白色萎缩性瘢痕3个月,于2008年8月14日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踝周围出现散在或密集分布的针头至花生米大瘀点、瘀斑,皮损初为鲜红色,后变为暗红色,渐波及双膝关节,并融合成不规则的棕红色斑片,边缘多呈锯齿状,疏密不一,新的瘀点陆续出现,散布在陈旧性皮损内或边缘,似胡椒粉样,无自觉症状.
-
白色萎缩1例
患者男,38岁.因发作性头痛1年余,说话迟钝伴记忆力下降7个月余,于2008年2月4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11月-2007年6月反复出现头痛、呕吐,可自行缓解.2007年6月出现语速变慢,记忆力下降,反应稍迟钝,持物时双手颤抖,偶有饮水、进食时呛咳,声嘶,视物模糊,症状逐渐加重.
关键词: 白色萎缩 -
伴特发性网状青斑的白色萎缩1例
患者女,17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足背、小腿伸侧出现大小不一的瘀点,部分融合成网状,压之不褪色,渐向大腿蔓延.2004年5月双足内、外踝皮肤出现约黄豆大溃疡,伴渗液,偶感针刺样疼痛及轻微瘙痒,虽经多次治疗,溃疡愈合缓慢,遗留象牙白色萎缩斑和色素沉着.近1个月来双足内、外踝皮肤再次出现溃疡伴疼痛、微痒,于2005年9月18日收入住院.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白色萎缩1例
患者女,42岁.因双踝部出现瘀斑、萎缩性瘢痕4年,于2004年6月来我所就诊.皮损初发于左踝部,为紫红色斑疹,数日后呈暗紫色,少数皮损破溃,呈粟粒大溃疡,伴疼痛,表面有少量黄色分泌物.溃疡缓慢愈合,遗留白色萎缩性瘢痕和色素沉着,愈后不久原部位又有新发皮损,并向四周蔓延,渐累及右踝部.皮损反复发作.
-
白色萎缩合并未分类结缔组织病1例
报告1例白色萎缩合并未分类结缔组织病.患者女,33岁.双小腿出现许多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伴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溃疡.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见真皮浅层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少数管腔闭锁,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和透明变性.给予扩血管、抗凝、血浆置换治疗后好转.
-
白色萎缩1例
白色萎缩是一种好发于下肢的局限性皮肤血管病,由Milian在1929年首次描述,并命名为白色萎缩.本病又称Milian白色萎缩、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有溃疡的网状青斑、青斑性血管炎.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白色萎缩 -
白色萎缩1例
患者女性,28岁,临床表现为小腿下段早期紫癜性损害伴疼痛,以后变成溃疡,溃疡愈合后,留下白色萎缩性瘢痕,并有青斑样色素沉着.组织学检查示真皮血管节段性,透明变性,内皮细胞肿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不等量淋巴细胞浸润.
关键词: 白色萎缩 -
白色萎缩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白色萎缩的临床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白色萎缩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病情夏重冬轻.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尤其双踝关节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斑片、丘疹及水疱,逐渐出现溃疡、渗出物及结痂,愈后遗留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或)形成小血管球瘤样外观.部分患者双下肢还有网状青斑样改变.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组织病理检查均符合青斑血管炎改变.口服达那唑、双嘧达莫(潘生丁)、小剂量阿司匹林、丹参滴丸,外用肝素钠乳膏或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可获良好效果,但容易反复发作.结论:白色萎缩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药物治疗虽易控制症状,但容易反复发作.
-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
报告1例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患者女,40岁.双下肢斑疹、紫癜、结痂伴麻木疼痛5年,加重5个月.皮肤科检查:双小腿、足背散在褐黄色胡椒粉样色素沉着,部分呈环状分布.双踝内、外侧有可触及的紫癜、点状坏死、结痂、象牙白色萎缩性瘢痕.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浅层小血管栓塞,真皮深层中等大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伴管腔纤维蛋白样坏死.左侧腓肠神经组织病理:重度轴索性周围神经改变.该患者诊断为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周围神经炎.给予泼尼松和羟氯喹抗炎,西洛他唑和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甲钴胺和呋喃硫胺营养神经治疗后,皮损基本痊愈,神经症状部分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
关键词: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 白色萎缩 青斑样血管炎 青斑样血管病 周围神经炎 -
放射性核素敷贴后染料激光治疗致白色萎缩样瘢痕6例
临床资料:6例单纯性鲜红斑痣患者,就诊前2~22年曾接受过放射性核索敷贴(32p或90sr),敷贴后红色病损消退不显,且遗留粉红色或红褐色萎缩性瘢痕.治疗方法:病损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7mm光斑,能量密度7.0~8.25J/cm2,光斑重叠10%~20%照射病损部位,颜色变为灰褐色为宜.术后创面外涂金霉素眼膏,2例病损面积较大者给予口服抗生素和泼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