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硅胶水囊修复左咽旁中颅底巨大脂肪母细胞瘤摘除后术腔1例

    作者:刁丽;王丽

    患者女,8岁.左耳下无痛性包块两年半,伴有张口受限,言语含糊,局部皮肤破溃,近两个月生长迅速.查体:肿物位于左耳垂下,面侧颌下均可触及,约8cm×8cm×7cm大小,表面皮肤破溃,面积约1.5cm×1.5cm大小,无组织液渗出,肿物质硬,固定无压痛,左侧外耳道被肿物挤压成水平裂隙状,鼓膜不可见,张口受限2cm,口腔内可见肿物位于左侧软腭、咽侧口腔侧壁粘膜下,上界达硬腭后缘,下界线不清,表面粘膜光滑,无破溃,伸舌居中,口底无异常.

  • 罕见子宫脂肪瘤一例

    作者:侯丕艳

    患者女,64岁,绝经16年,孕3产2,发现子宫肿物十余年,因无不适及阴道出血未治疗.20d前因尿频、尿急、尿痛到县医院门诊就诊,考虑泌尿系感染,予以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十余天,效果不明显,尿常规检查正常.结合病史,考虑受子宫肿瘤压迫的影响,故要求手术治疗.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阴道流血,无腹痛.查体:一般检查无阳性体征,妇科检查:外阴、阴道轻度萎缩,宫颈光滑,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活动好,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彩超检查示:子宫前倾位,子宫体明显增大,有13.3cm×12.3cm大小的较强回声团、边界清晰,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周边可见血流环绕.术前诊断: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检查:全子宫切除标本,子宫体3.5cm×12.5cm×11.0cm大小,沿前壁剖开子宫,子宫体有12.0cm×10.5cm×10.0cm大小的肿物向宫腔内突起,子宫肌层受压变薄,肿物切面黄色,油腻感呈分叶状,质软,与周围组织边界清;镜下观察:单纯性子宫脂肪瘤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细胞大小不同,胞核小,位于细胞的边缘,瘤内没有平滑肌和纤维成分,无明显异常的细胞核和有丝分裂,也无空泡和脂肪母细胞.细胞间质少,由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胞膜有少量的纤维组织.电镜检查:胞质内见梭状细胞成束状,平行地排列在脂肪瘤周围的残存纤维中间,未见不典型核、多核或染色质过多,也无栅栏和血管网.脂肪瘤周围脂肪细胞与平滑肌相混杂,这些特征可以除外脂肪肉瘤.免疫组织化学:子宫脂肪瘤组织中S-100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结合素(desmin),肌动蛋白(actin)有表达,而巨噬细胞抗原-CD68,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脂肪细胞中呈阴性.

  • 冬眠瘤1例报告

    作者:吴兴业;邹然

    1 病历摘要 男患,28岁。平素健康,因发现右颈部肿物渐增大2a于2000年3月5日来诊。查体:一般状态好,营养发育中等,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正常,肺未闻及杂音,心音纯,率整。腹部未见肠型,肝、脾肋下未触及,腹软,双肾区无压痛及扣击痛。右颈部可触及约3.0cm×2.0cm大小肿物,边界尚清,质软,无压痛,活动尚可。初步诊断为:脂肪瘤。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组织界浅尚清,呈分叶状,肿物大小3.0cm×2.0cm×1.5cm,表面尚光滑,包膜完整,切面棕黄色及灰黄色,质中等。镜下:瘤细胞呈巢状,被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将其分隔,瘤细胞由特征性棕色脂肪细胞组成,瘤细胞较大,多呈圆形,细胞界限清楚,胞浆内充满脂质,呈小空泡状或嗜酸性颗粒状,并且与正常脂肪组织有移行。病理诊断:右颈部冬眠瘤。2 讨论 脂肪组织肿瘤多见,良性肿瘤有典型脂肪瘤和梭形细胞脂肪瘤、多形性脂肪瘤、良性脂母细胞瘤、肌间脂肪瘤及冬眠瘤等特殊类型。恶性肿瘤有脂肪肉瘤及恶性冬眠瘤,前者包括粘液样脂肪肉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及分化好的脂肪肉瘤等几个种类。上述肿瘤典型病例不难区分,但有些瘤之间有联系,需加以注意。本例患者瘤体生长在右颈部,为青年人,符合此瘤。但需与其他肿瘤鉴别:①良性脂母细胞瘤,因此瘤也被纤维组织分隔成不规则分叶状,间质可见粘液物质,瘤细胞由含脂质空泡的脂肪母细胞构成,但此瘤主要见于婴幼儿,多发生在上、下肢近端皮下,且缺乏冬眠瘤特有的嗜酸性颗粒状脂肪细胞;②粘液样脂肪肉瘤,此瘤含有分化阶段的脂肪母细胞,似冬眠瘤富含脂滴的大的脂肪细胞,而且含有粘液样基质,但其他肿瘤细胞的核异型及多形以及镜下典型的分支状毛细血管为其特有;③恶性冬眠瘤,因其部分区域如冬眠瘤,但镜下可见如桑椹状的多形核及核分裂像,表现出高度不典型性,况且罕见,并呈浸润性生长。

  • 青少年胸腔内巨大黏液性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何伟明;王刚;张达志;冯汉辉

    患者 男,16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明显且日渐加重.两个月前出现眼睑浮肿,渐延至头面部.体检:面部稍浮肿,颈静脉稍怒张.气管左偏,右肺扣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实验室检查:无特殊.CT扫描:右侧胸腔内见巨大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条片样脂肪密度影及多发小斑片样钙化影.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轻度强化,脂肪部分无明显强化,病灶部分包绕前、上纵隔结构(头臂动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与气管、气管隆凸、食管等境界不清,纵隔受压推移向左侧移位(图1 ~3).手术及病理:右侧胸腔内填满脂肪样肿块,呈分叶状,包膜完整,与纵隔、膈肌及胸顶、前胸壁均无粘连,肿块根部位于T6、7右侧旁,蒂部大小约5 cm ×4 cm,与肺门及奇静脉无粘连,右肺受压不张,将肿块分叶及蒂部胸膜切除.病理所见:镜下见瘤组织主要由脂肪及梭形细胞构成,伴黏液样变性及灶性坏死,脂肪细胞大小不一,偶见脂肪母细胞,部分梭形细胞核伴非典型性(图4).病理诊断:高分化黏液性脂肪肉瘤,术后右肺复张良好.

  • 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事件

    作者:张艳;刘友学

    脂肪的发育表现为组织体积增加,其原因可为细胞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多,他们各自或同时起作用.脂肪细胞由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干细胞逐步分化形成,按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发展.

  • 罕见皮下组织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道

    作者:杨韵;舒晔;谢宇

    病例资料患者,男,77岁,因"左背部皮下包块6个月,包块切除术后20 d"入院.入院前6个月患者发现左背部皮下一包块,有轻微压痛,无红肿、出血、化脓,患者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20 d包块有明显增大,压痛明显,于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肉瘤",以梭形细胞为主,部分区域有多形性(高级别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区域,伴单核/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多包括异常核分裂);有少量脂肪成分及脂肪母细胞样细胞;伴多灶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desmin(-),SMA(-),CD34(-),ALK-1(-),CK(-),HMB45(-),S-100(+),脂肪样成分.

  • 脂肪母细胞瘤1例报道

    作者:马开宇;李坚;施琥;李健

    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属于错构瘤(willis),为幼稚的脂肪母细胞在局部增生形成,脂肪母细胞来源于临近小血管的内皮细胞,细胞中聚集有小颗粒脂滴,核大居中,随着细胞的发育脂滴变大占据细胞的主要部分,核变小偏离中心.脂肪母细胞瘤临床上发生于颈部较少见,现就我科收治1例左颈部脂肪母细胞瘤报道如下.

  • 软组织粘液性脂肪肉瘤并钙化验室例报告

    作者:激扬

      脂肪肉瘤是成年人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之一,占软组织肉瘤的9.8%~16%,其中粘液性脂肪肉瘤是常见的一型,往往含有较丰富的粘液样基质,因肿瘤细胞为脂肪母细胞而非脂肪细胞,故X线上为非透光的软组织包块,兹介绍含有钙化的粘液性脂肪肉瘤1例如下:  女,18岁。因右大腿肿痛2月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大腿上段内侧有一包块,质硬,有压痛。X线检查(附图):右大腿上段内侧有一包块,边界不清,其中心有一钙化灶。  病理诊断:粘液性脂肪肉瘤合并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