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新方法(附1例报告)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临床治疗多采用鼓膜切开、激光打孔或鼓膜置管术。此类方法不仅造成鼓膜损伤,同时因未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直接进行治疗,术后易复发。现介绍一种无创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新方法,咽鼓管球囊导管扩张术。
-
高压氧治疗患者发生耳部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耳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收集346例高压氧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耳部不良反应及鼓膜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6例患者中,37例发生耳部不良反应,发生率10.69%;耳痛、耳堵或耳胀占耳部不良反应患者构成比分别为70.27%、29.7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梗塞、特发性突聋、其他疾病高压氧治疗患者耳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2%、12.50%、9.38%、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鼓膜损伤发生率为4.34%,占耳部不良反应患者的40.54%。结论高压氧治疗患者耳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耳痛、耳堵或耳胀;耳部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疾病种类无关;医务人员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要采取合理措施以降低耳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外耳道活性昆虫异物取出及护理
外耳道昆虫异物在耳鼻喉科诊疗中常可见到.在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生,特别是家住农村或家中有花园者更易遭到侵害,当活动性昆虫钻入外耳道后,可在耳内爬行骚动,引起剧烈耳痛和噪声,至使患者紧张、焦虑、坐卧不安,如在鼓膜外活功,可引起眩晕及耳鸣.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招致外耳道发炎,鼓膜损伤、穿孔、中耳感染,听力障碍等.于1996年5月~2002年12月,本人对56例外耳道活性昆虫异物患者在作好治疗前护理后,采用了1%地卡因溶液滴耳,10min后再行外耳道冲洗法,使昆虫顺利冲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痛苦,此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
爆炸致鼓膜损伤65例分析
1998年某日,我院辖区内某单位会议室发生爆炸现场65人均不同程度发生鼓膜损伤、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会议室面积96m2(12×8m),高约3.5m。爆炸物为约8kg的硝胺炸药,炸点位于会议室一端中部,参加会议69人。1.2 伤情记录:4人当场死亡(鼓膜未检)。65例入院检查:双耳鼓膜均有不同程度损伤,21例合并其它部位重伤,其中63例112耳鼓膜穿孔(86.2%),全部位于紧张部;15例18耳鼓膜内陷充血(13.8%)。电测听示:重度聋(听力减退60dB以上)48耳(37%),以混合性聋为多,并伴有明显的眩晕及耳鸣;中度聋(听力减退30~60dB)71耳(55%),以传导性聋为多,亦多伴有眩晕及耳鸣;轻度聋(听力减退30dB以内)儿耳(8%),全部为传导性聋,伴有短时的眩晕及耳鸣。
-
人工耳蜗电极误入上半规管一例分析
人工耳蜗植入术作为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佳听觉补偿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耳蜗与邻近结构解剖细微,手术中有可能出现一过性面瘫、外耳道及鼓膜损伤、脑脊液“井喷”、硬脑膜损伤、头皮血肿、电极位置异常等并发症,其中,植入电极位置异常会严重影响术后患者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现报道1例人工耳蜗电极误入上半规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有助于提高耳科医师对人工耳蜗电极植入位置异常的认识及处理能力,以降低人工耳蜗再次手术发生率。
-
220例鼓膜穿孔性质分析
通过对220例鼓膜穿孔鉴定的回顾,得出外伤鼓膜穿孔与炎性鼓膜穿孔在性别、年龄、耳别、穿孔形状、部位、大小、听力丧失程度、愈合时间、穿孔原因以及附着物上均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且这种差异与其穿孔机制有很大相关性;在比较分析基础上还提出了两种穿孔的鉴别要点,这对于临床法医检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