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斜视手术中直肌的睫状前血管的观察和分离保留
报告52例斜视手术中对睫状前血管(简称ACV)观察和分离保留的结果.内外上下直肌的ACV平均数目分别为3.08、3.26、3.50、3.50束.睫状前血管的分离成功率为91.5%(119/130束).对ACV的数目形态行径、眼前段缺血及ACV分离保留的临床意义,ACV分离技术和注意问题进行了讨论.
-
1002例斜视显微手术临床体会
目的 斜视手术进入显微微创手术领域有诸多的优越性,可替代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方法 :1002例斜视患者系本院手术患者,男578例,女424例,患者年龄2~66岁,共同性斜视802例,麻痹性斜视106例,A-V征42例,分离性垂直偏斜2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22例,反向斜视4例,全部病例的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10岁以下患者在全麻下手术,10岁以上患者在表麻下手术.结果 :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操作准确;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后,单眼一次离断2条以上直肌,无一例眼前节缺血发生;所有手术后局部反应轻微,并发症极少.结论 :斜视的显微手术与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相比,无论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上,都有诸多的优越性.
-
斜视矫正术对眼压影响的机制探讨
目的 测量三种斜视矫正手术术前、 术中、 术后眼压的变化,探讨斜视手术对眼压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54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02眼),按手术方式分为外直肌后退组、 内直肌缩短组、 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组,各组在术前1天、 术前5分钟、 术后5分钟、 术后1天、 术后1周眼压测量,分析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后眼压的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5分钟眼压均有明显下降,眼压下降程度以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组大,其次为内直肌缩短组,再次为外直肌后退组.外直肌后退组及内直肌缩短组眼压术后1天眼压回升至术前水平,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组眼压术后1天仍低于术前,各组术后1周眼压均较术前升高.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可引起眼压波动,与手术方式相关,考虑与不同手术方式所离断的眼外肌中睫状血管分布有关.
-
保留睫状前血管的显微斜视手术
眼前节缺血综合征为眼科手术,尤其是斜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通过电镜观察,直肌后徙术后局部血循环恢复慢,并且不完善[3]。为了减少眼前节缺血(anferior seg-ment ischemia ASI)的发生,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anferior ciliary vessels,ACV)的直肌后徙及缩短术,是国内外近年来开展的显微斜视手术的一个新的内容。 笔者自1996年在显微镜下施行斜视矫正术,并成功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ACV)79例(109眼)通过临床手术实践的体会,现总结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89例斜视中,男性41例,女性48例,均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行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的直肌后徙,缩短术。其中行内直肌后徙35眼,内直肌缩短6眼,外直肌后徙81眼,共122条眼外肌。 2.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ACV)的显微手术方法 采用角巩缘梯形结膜切口,分离结膜瓣,暴露肌止端,分离出眼外肌,保持肌睫反肌鞘膜完整,用斜视钩拉出肌肉,在肌止端后2mm处剪开肌鞘膜,选择较粗大血管一条或二条。
-
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兔眼实验性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发生与直肌切断的数目和组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离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是否能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4组,分别切断内和外直肌、上和下直肌、内和外直肌加一条垂直肌、4条直肌,其中右眼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左眼不分离保留血管.在术后4周取兔眼的虹膜和睫状体做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保留血管眼以及不保留血管眼中切断两条水平肌眼未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而切断上下直肌以及3条以上直肌眼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病理学变化,其中包括:虹膜上皮细胞及基质水肿,睫状体基质出血、白细胞浸润等.结论单纯切断兔眼两条水平直肌一般不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同时切断上下直肌或3条及以上的直肌则可能引起眼前段缺血综合征,虹膜和睫状体表现出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可预防眼前段缺血综合征的发生.
-
保留睫状前血管的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外直肌全麻痹
我们对7例由于颅脑或眼部外伤引起的外直肌麻痹保守治疗6个月仍无改善者,行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的上下直肌部分移位、内直肌后徙术,术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显微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的优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卫生院眼科通过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的32例水平斜视患者,对部分患者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于手术后随诊6~12个月,对其术后眼位、结膜切口、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结膜切口愈合佳,睑裂暴露区结膜无手术瘢痕.术后眼位矫正治愈率93.75% (30/32),除1例大角度外斜的患者的术眼外转轻度受限,其余患者眼球运动正常.术中成功保留血管者16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显微镜下行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
眼外肌睫状前血管的解剖
眼前节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睫状前动脉和睫状后长动脉两组血管.传统的斜视矫正手术中,在离断眼直肌时同时损伤睫状前动脉,影响了眼前节的正常血供.若能在手术中保留睫状前动脉大部分血供,将有效减少术后眼前节血供锐减造成的组织损伤.既往在多条直肌的离断手术中曾采用分离保留睫状前血管的手术避免眼前节缺血综合征,但因操作难度高在单条直肌手术中未以采用[1].本研究通过对睫状前动脉的行程及分支、分布的显微解剖进行观测,旨在寻找一种保留睫状前动脉大部分血供的简便方法.
-
斜视矫正手术中应注意睫状前血管的保护
保留睫状前血管的显微斜视手术可有效的避免眼前节缺血发生并减少手术创伤,本文就其临床应用、手术方法、解剖学研究及斜视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等方面进行综述.
-
显微微创手术治疗斜视219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显微微创手术治疗斜视的优越性.方法 219例斜视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术.结果 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准确;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后,单眼一次离断2条以上直肌,无一例发生眼前节缺血;手术并发症极少,局部反应轻微,恢复快.结论 显微微创手术治疗斜视与肉眼下手术相比,具有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操作准确性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等诸多优越性,可以替代常规肉眼下的斜视手术.
-
新型睫状前血管保留术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型睫状前血管分离并保留术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征集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100例,采用改良的斜视手术器械在显微镜下进行眼内、外直肌的后退/缩短术,术中采用新型睫状前血管分离器械对睫状前血管进行分离并保留,术毕,观察血管的完整和通畅情况.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在新型血管分离器械的辅助下,分离单条肌肉的血管仅需(52.2±18.3) s,在保留血管的情况下,1条肌肉后徙或缩短的操作时间为(13.1±4.6) min,眼外直肌和内直肌血管保留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3.4%.所有患者术后术眼无不良反应,均随访6个月~2年,术后远期正位率达97%.结论 采用新型的睫状前血管分离并保留术,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值得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推广.
-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387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优越性.方法:斜视患者387例,男224例,女163例,年龄3~65岁,其中共同性斜视296例,麻痹性斜视65例,A-V征19例,垂直分离性斜视7例.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术,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结果:术后23例欠矫,8例过矫,斜视矫正率达92.0%,有效率达100%.无1例发生眼前节缺血;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损伤小;手术并发症极少,局部反应轻微,恢复快.结论:显微镜下斜视手术与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相比,无论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上,都有诸多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