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Erdheim-Chester病伴双眼眶受累一例
Erdheim-Chester病(简称EC病)[1,2]为病因不明疾患,其病理特征为组织纤维化,且内含黄瘤样组织细胞、多核Touton巨细胞。该疾患常侵犯骨、肺、心、腹膜后等组织。1930年Chester和Erdheim报道伴明确骨质改变的脂沉积病2例,称为“脂沉积-肉芽肿病”;1972年Jaffe报道脂沉积病1例,称为EC病;1983年Alper等[1]报告伴眼球突出的脂沉积病2例。迄今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对1例该病患者随访6年,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 患者女,43岁。因双眼球渐进性突出1年余,加重4个月伴视力下降,于1992年9月5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在外院曾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4,不能矫正,左眼0.06,矫正1.2(+4.00 DS);眼压右眼30.4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眼25.8 mm Hg;双眼球向正前方突出(图1),眶距105 mm,右眼突出度为27 mm,左眼突出度为28 mm;双眼外上方眶缘深部可扪及中等硬度肿物,边界不清,固定,无压痛,眶缘无骨质缺损,局部皮肤无红肿;双眼位正,双眼外上转轻度受限;双眼前节无异常;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模糊,静脉充盈,后极部可见压迫条纹,黄斑区可见灰黄斑点及色素紊乱。CT检查:双眼球后软组织密影,呈梭形肿大,几乎充满眼眶,视神经包埋其中(图2);增强扫描显示,球后病变强化,双眼部分肌肉增厚,眶内侧壁受损,骨板菲薄。视野检查:双眼视野缩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检查:双眼基波振幅异常。同年9月11日和23日分别行双眼眶肿物活检:肿物质地硬实,部分包绕视神经。活检后左眼视力下降至80 cm指数,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视力部分恢复。组织病理学检查:黄色肉芽肿,组织区域内可见丰富的核圆形、胞浆淡染细胞,纤维结缔组织变性,组织胶原化明显,可见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显示典型的多核Touton巨细胞(图3,4)。
-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三项视功能检测指标分析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明显异常,与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第一级光感受器细胞受损有关.由于本病逐渐累及黄斑区的视锥细胞,常导致患者的视力显著下降,中央视野检测所记录到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可反映出黄斑区视网膜受累的程度.夜盲患者的暗视功能严重受损,采用眼电图(electrooculography,EOG)测定患者明、暗适应机能具有临床意义.我们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上述3项指标的检测,并结合视力与视野测定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以测定视觉形成过程中生物电变化为观察指标,能从不同角度反映视觉系统在不同水平上的功能状态,具有非损伤性、客观性、定性、定量、可重复性的特点,在眼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预后、疗效评价、视觉功能评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到眼科医生的青睐,已被卫生部列为三级甲等医院眼科必备的检查项目之一[1].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评述视觉电生理的主要内容及临床应用,特别是阐述新进展--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和多焦视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以便正确有效地在临床推广使用.
-
老年痴呆症小鼠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观察
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多见为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此病是大脑皮层的慢性原发性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eases of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可以用学习与记忆能力作为评价智能的老化程度[1].AD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以及神经电生理改变早于临床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2].本文研究AD小鼠成模前后学习记忆功能以及脑干视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visual evoked potential,BVEP)潜伏期(latent period,LP)的变化,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动物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在颅脑损伤监测中的作用
颅内血肿、脑炎、脑水肿以及脑积水和脑肿瘤等都是引起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 ICP )增高的重要原因,及时准确判断ICP的改变,采取合理的用药和及时手术,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保障,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导致脑疝形成,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ICP监测是颅脑疾病治疗的重要前提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及生物医学工程设备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监测仪器和方法,尤其是无创监测技术发展迅速,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FVEP)技术是无创ICP监测的研究方向之一,现将其在ICP监测中的作用作如下综述。
-
垂体瘤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视野检查连续随访
垂体瘤患者常首诊眼科,除表现为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乳头萎缩外还可引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m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改变.我们对1例其过程经过术前、术后好转、术后复发的垂体瘤患者连续随访9月,每次均采用五种空间频率进行PVEP检查,并复查视野.结果报告如下.患者女,36岁,因月经紊乱1年半,左眼颞侧视物不清1年,于1994年9月10日住脑外科.1993年3月开始月经紊乱,1993年9月闭经,感左眼颞侧视物不清,先后在两家医院检查视力正常,未确诊.1994年9月1日在我院眼科首诊,眼部检查:右眼1.0,左眼0.3不能矫正,双眼外眼、屈光间质及眼底均未见异常,双颞侧偏盲,PVEP异常(见表1、2).考虑为垂体瘤.妇科检查:双侧乳房挤出乳汁,催乳素明显增高.CT检查:蝶鞍扩大,有骨质吸收,见3.0X2.5cm2大小椭圆形肿块,密度较均匀,呈均一强化,肿块向上突入鞍上池,致鞍上池前部闭塞.临床诊断:垂体瘤.1994年9月14日脑外科在全麻下行"经额冠状入颅鞍区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约3X2.5X2cm3大小,位于鞍内、鞍上,边界清楚,瘤组织脆,血供丰富,呈灰红色,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紧密粘连,视交叉及双侧视神经受压.因肿瘤较大且与视神经、视交叉粘连紧,故瘤体及瘤组织有小部分残留.病理检查:垂体嫌色细胞腺瘤.术后半月开始放疗,因面部浮肿重停止.术后1月催乳素正常,复查CT:肿瘤瘤体大部分切除,残余瘤体内有低密度坏死区.术后3月双眼视力恢复至1.5并一直保持.术后9月PVEP和视野异常后查催乳素正常.CT检查垂体瘤复发,约2.5X2.0cm2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