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在牙周组织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淋巴管和血管在组织液的引流,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和炎症扩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有关研究中,常用的染色方法难以将淋巴管和血管、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以及组织间隙相区分.近年来有学者报道了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应用于毛细淋巴管的研究,但较为昂贵.牙周组织的组织液和大分子物质皆通过淋巴管引流,对牙周组织微环境中与组织液相关的管状构筑,虽有作者进行过研究,但是多年来未获得较理想的方法,牙周组织中淋巴管在光镜下的确认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5'-Nase-Alpase酶双重染色法对大鼠牙周组织中淋巴管进行实验观察.
-
脑脊液常规镜检发现新型隐球菌1例报告
目前鉴定新型隐球菌主要是根据墨汁染色法找到有宽阔、透明荚膜的菌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易被忽视。我们于1980年~1999年的二十年中,在临床医生并未要求检查该菌的情况下,通过脑脊液常规镜检,共发现3例新型隐球菌,现有1例资料齐全,介绍如下:1 病历摘要 李锡东,男,68岁,因高热40℃原因不明于1999年6月从外院转入我院。抽取脑脊液检查:外观微红,潘氏蛋白定性阳性,蛋白定量0.5g/L,氯化物108mmol/L,葡萄糖1.4mmol/L。白细胞90×106/L,其中单核细胞50%,分叶核细胞50%。离心后有少量红细胞沉淀。常规镜检时,发现有许多大小不等的不明物,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与红细胞接近,无色,具有折光性。直接取脑脊液1滴,加墨汁1滴,加上盖片镜检,5min后,见到不明物显现宽阔透亮的厚膜,并可见到单芽生孢子,即确定为新型隐球菌。2 讨论 新型隐球菌经墨汁染色后,极易辨认,但是在未染色的常规镜检中,无经验者不易辨认,特别是在临床未要求细菌学检查的情况下,更易忽略。因此如发现有圆形、大小不等,体积与淋巴细胞、红细胞相近,数量较多具有一定折光性,细胞内既不均匀又无一定形态的核的病原体,应考虑到新型隐球菌,行墨汁染色。 按要求墨汁染色应用印度墨汁或国产优质墨汁,我们应用的是市售普通墨汁,其中的2例用“一得阁”墨汁,因菌体较多,未经离心沉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脑脊液与墨汁比例为1∶1,但需5min后进行观察,染色效果明显,否则可出现假阴性。
-
显示细胞DNA和RNA的甲基绿-派洛宁技术的改进
核酸染色应用较广泛,临床上多用于免疫性疾病,肿瘤的诊断和研究,显示细胞DNA和RNA的甲基绿-派洛宁技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们具有相对的特异性.由于这种技术在染色时出现的易变性和反复无常,效果不一致,是比较难掌握的染色技术.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采用改良的Kurnick(1955)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