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脑PET成像研究
目的:通过PET成像技术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CUMS)致抑郁症大鼠的全脑代谢特点。方法实验组大鼠给予CUMS 4周后,通过糖水偏嗜度、自发活动距离、体质量等指标分为刺激后抑郁大鼠( D组)及刺激后非抑郁大鼠( ND组),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 CON组)一起行PET检查,比较不同组大鼠之间全脑的代谢变化。结果(1)D组大鼠的双侧S1、丘脑、苍白球、岛叶、M2、左屏状核较CON组代谢升高,右侧下丘、胼胝体压部、小脑则代谢降低;(2)D组大鼠双侧海马CA3区、M1、M2、纹状体、S1、嗅球等区较ND组代谢增高,左侧楔状核及海马则代谢降低;(3) ND组大鼠与CON组相比,无代谢升高的脑区,而外侧隔核、双侧纹状体、下丘脑室旁核、双侧S1、右侧苍白球则代谢降低。结论以前囟后4 mm处为界,抑郁大鼠脑代谢特点是前高后低,左右大致对称。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多个脑区功能的异常相互作用有关。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抑郁症 大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全脑代谢 -
丙戊酸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致抑郁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所致抑郁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G)、模型组(MG)、丙戊酸钠给药对照组(VCG)和丙戊酸钠给药模型组(VMG),每组15只.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CUMS的方式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建模周期为28 d.VCG和VMG组灌胃给予丙戊酸钠300 mg/(kg·d),CG和MG组灌胃等体积的0.5% CMC-Na溶液.采用旷场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试剂盒测定大鼠大脑皮层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血清皮质酮(concertmaster,CORT)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CRF)基冈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G组相比,MG组大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水平得分明显下降(P<0.01),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大脑皮层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血清CORT含量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CRF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及<0.05);丙戊酸钠能够明显阻遏上述变化.结论 丙戊酸钠能够明显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行为,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失衡,下调HPA轴功能.
关键词: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丙戊酸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
下丘脑NK2受体在应激介导抑郁症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阐明神经激肽A的受体NK2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所致的抑郁样行为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和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氟西汀组和抑郁模型组3组,行为学检测后,氟西汀组和抑郁模型组均给予孤养+CUMS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再次行为学检测后,氟西汀组大鼠给予氟西汀腹腔注射21d,抑郁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1d,再次进行行为学检测,麻醉后取大鼠下丘脑,提取组织mRNA和蛋白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K2的表达.结果 应激前3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应激后,氟西汀组和抑郁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摄入明显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予氟西汀后,氟西汀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有所增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有所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抑郁组大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氟西汀组比较,抑郁组下丘脑NK2受体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西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MS可引起大鼠行为学改变,造成大鼠抑郁模型;NK2受体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在应激后大鼠的下丘脑中明显升高,经氟西汀干预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NK2受体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相关性,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抑郁症 下丘脑 NK2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
BDNF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应激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将6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n=30)和对照组(n=30),应激组大鼠给予CUMS,对照组每天随机抓取一次.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对两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BDNF蛋白的共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①糖水偏好实验:应激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好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旷场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的行走总路程、中央活动时间、站立次数、修饰行为次数均偏低(P<0.01);③Morris水迷宫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应激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④GFAP和BDNF免疫荧光双标结果:部分星形胶质细胞的胞质内GFAP和BD-NF有共定位;⑤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CUMS后1、7、14d应激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UMS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BDNF表达水平降低,这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海马 星形胶质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
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受体、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变化及甘麦大枣汤加味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受体、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变化及甘麦大枣汤加味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制作抑郁症模型大鼠,通过旷场行为测定和饮水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各类受体mRNA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并以文拉法辛为对照,观察甘麦大枣汤加味对上述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垂直活动及糖水消耗量显著下降(P<0.01),海马单胺类(DA、5-HT、NE)、氨基酸类(NMDA、GABA、Gly)、神经肽类(AT、AVP)受体亚型表达下调,BDNF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麦大枣汤加味23g/kg与文拉法辛25mg/kg大鼠水平运动、垂直活动及糖水消耗量显著上升(P<0.01),海马单胺类(DA、5-HT、NE)、氨基酸类(NMDA、GABA、Gly)、神经肽类(AT、AVP)受体亚型表达上调,BDNF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甘麦大枣汤加味与文拉法辛可上调海马单胺类、氨基酸类、神经肽类受体亚型,改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功能,增加BDNF表达,从而纠正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
关键词: 甘麦大枣汤加味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 神经递质受体 信号转导 -
双歧杆菌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潜在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对照组在标准环境下饲养6周,另外三组分别单笼孤养并釆用连续6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的方法建立慢性抑郁大鼠模型.于第3周末至第6周末对双歧杆菌组和氟西汀组分别给予双歧杆菌和氟西汀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CUMS前后及干预后,以糖水消耗实验、体质量测量及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行为,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糖水消耗量及体质量增加更少、水平运动距离更短、直立次数更少、粪便粒数更多(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双歧杆菌组与氟西汀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更多、体质量增加更多、水平运动距离更远、直立次数更多、粪便粒数更少,逃避潜伏期更短、空间探索时间更长、跨平台次数更多(P均<0.05).双歧杆菌组与氟西汀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歧杆菌可能有助于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效果与氟西汀类似,其可能通过改善抑郁行为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关键词: 抑郁症 双歧杆菌 大鼠 氟西汀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