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磁共振颅表定位网用于颅内小病灶术前定位2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对颅内小病灶进行术前定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定位技术,对26例颅内小占位病灶进行术前定位,然后进行小骨瓣开颅手术,将颅内小病灶显微镜下全切。结果:26例患者经过定位网定位后,准确而微创地切除了病灶,而且诊治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具有定位准确、安全等优点,是重要的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
-
脑组织射频消融的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目的 运用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模拟颅内病灶射频消融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以合理有效利用热疗方案,提高射频消融对颅内病灶的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电导率不变和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两种有限元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中心温度、电场强度、热生成率、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以及热损伤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电导率不变的有限元模型,在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电场强度减小,电流密度增大,中心温度升高,热损伤范围增大;当消融温度接近100 ℃时电导率变化明显,其对消融效果影响较大.结论 射频热疗手术中考虑随温度变化的组织参数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立体定向诊断治疗颅内病变(附20例报告)
总结我科2004年8月~2007年2月住院病历中,应用L-G立体定向系统在CT导向下,通过钻孔,小骨窗诊断治疗颅内病灶,现报告如下.
-
以偏瘫、腹痛为首发表现的卵巢腺癌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右侧肢体无力伴腹痛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2008年7月)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腹痛、发热(38.6℃).头颅MRI(图1)示颅内多发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予对症处理半个月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腹痛缓解,体温降至正常.复查MRI示颅内病灶明显减少.住院期间血小板从64×109/L降至6×109/L,血红蛋白从110g/L降至80 g/L,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后恢复正常.
-
介绍一种实用的MR头颅轴面扫描定位方法
MR头部轴面扫描的矢状面定位像里无明确骨性标志,作轴面扫描时一般采用自然头位,与扫描床垂直的零角度方向。但因病人头部和扫描床的相对位置易变,即使同一病人,在各次扫描时由于层面和肿瘤中轴间的角度不固定,易造成肿瘤增大或缩小的假象。 近4年,笔者采用前、后联合连线(anterior commissure and posterior commissure, AC、PC)作头部轴面扫描的定位方法,现介绍如下。 在轴面扫描的矢状正中定位像上,AC在Monro孔的前下方、终板和胼胝体喙的连接点。PC在第3脑室后壁,四叠板顶端(图1)。AC和PC虽然结构较小,但均可在矢状正中切面上清楚见到,取其连线定位较准确。有时,若病人因图1 图中箭头分别示前、后联合。前联合在终板和胼胝体喙的连接点,后联合在四叠板顶端肿瘤或手术使原有脑结构位置发生变化,AC和PC可能较难发现。此时,可用胼胝体喙尖和胼胝体压部基底(或流空的导水管顶端)分别代替AC和PC。 AC、PC连线定位法不仅提供了头颅MR轴面扫描的固定角度,可重复性强,操作简单,而且有利于较准确地比较颅内病灶的治疗效果,避免对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的误导,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另外,还可为头部冠状面扫描打下较好的基础,笔者认为是一种实用的MR头颅轴面扫描定位法。 (志谢 感谢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肿瘤研究所影像科Dr.Steven Halls大夫的指导)
-
FLAIR对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附97例分析)
FLAIR技术因为抑制了脑脊液(自由水)信号,并延长TE时间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对颅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以往文献报道FLAIR技术多用于颅内缺血性病变的诊断,对肿瘤的应用研究甚少.本文收集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3月间具有典型MRI表现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97例颅脑肿瘤患者检查资料,探讨FLAIR对颅脑肿瘤的诊断价值,并与TSE T2WI对照.
-
神经外科研究生接受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培训的初步认识
从目前临床和科研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科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神经外科的要求,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神经外科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其培养质量关乎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未来。神经外科学是外科学的二级学科,是一门复杂而抽象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殊性。在神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既应具有外科系统研究生培养的共性,又要具有鲜明的专科特色。从1951年瑞典的神经外科专家Lars 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放射外科( radiosurgery )的概念至今已60余年,这种一次性高剂量放射线精确聚焦摧毁颅内病灶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已被认为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作为一名神经外科研究生,如果不在研究生阶段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个在神经外科中越来越重要和普及的分支,在未来的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势必感到缺憾和掣肘。
-
颅脑象限区域定位法的临床应用
颅内病灶的术前精确定位是手术能否成功的首要前提,如何做到简便、快捷和准确定位是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三维立体定向和术中实时导航技术的发展,术前精确定位已基本实现,但导航和立体定向需要特殊昂贵的专用设备,基层医院不便于推广.笔者根据20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立体几何学原理,总结出一套简便快捷的象限区域定位法,经临床应用10余年,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
药物的不良反应(二十三)
胃动力药及止吐、催吐药多潘立酮(吗叮林)本品对偏头痛、痛经、颅外伤及颅内病灶、放射治疗以及左旋多巴、非甾体抗炎药等引起的恶心、呕吐均有效;对老年因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胃肠道障碍引起的恶心、呕吐亦有效.但对于术后或由于麻醉或化疗引起的呕吐无效.
-
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颅脑深部肿瘤
所谓颅脑深部肿瘤是指发生于颅底部、基底节区、丘脑、松果体区的肿瘤,主要为侵袭性垂体瘤、颅咽管瘤、海绵窦区脑膜瘤、三脑室后部肿瘤、小脑幕裂孔区斜坡区及桥脑小脑角脑膜瘤,以及丘脑、基底节区胶质瘤等,这类肿瘤往往与脑内重要结构关系密切.对于此类肿瘤的治疗,手术完全切除比较困难,术后并发症多,风险较大.与传统手术相比,伽玛刀治疗显示了其优越性.它的原理是采用三维立体定向技术,将颅内病灶精确定位,201条细束伽玛射线经多角度精确聚焦照射于病灶,一次性大剂量摧毁病灶组织,达到类似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伽玛刀治疗颅脑深部肿瘤对患者损伤小,且不受肿瘤发生部位的限制,无术中出血的危险.伽玛刀的出现,无疑大大提高了该部位肿瘤病灶治愈的可能性.
-
立体定向切除颅内病灶的围手术期护理
立体定向技术指通过定向仪确定手术靶点,进而将手术器械导入靶点实施手术的方法.在CT的导引下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进行脑肿瘤活检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脑水肿,可直接摘除脑内病灶,手术效果满意.本组立体定向治疗颅内病灶12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颅内肿瘤术中超声研究进展
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准确的定位、定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效果和预后.CT、MRI等影像技术可在术前很好地显示颅内病灶,但术中MRI、术中CT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且设备昂贵,需专用的房间,使用和推广受到限制.
-
导管介入治疗恶性脑瘤的观察与护理
恶性脑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取口服或静脉注入化疗药物,但由于血脑屏障作用,颅内病灶所接受的药物浓度较低,效果不佳,中、晚期恶性脑瘤的临床介入治疗,在国内已广泛开展,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肯定.
-
视神经脊髓炎的抗体时代:论抗体致病与治病
NMO是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该病临床主要特征是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患者的脊髓和视神经,病程可呈单向,但多呈缓解复发性,女性多见,一般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关NMO的病因及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早期该病常被认为是多发硬化的一个变异型,自NMO-IgG(水通道蛋白4抗体)及其作用靶点水通道蛋白( AQP-4)发现以来,该病逐渐从MS独立出来。 NMO-IgG是目前NMO的唯一诊断性抗体,以往国外研究证实该抗体对诊断NM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高达33%~91%(平均63%)和85%~100%(平均9%),相比而言国人NMO-Ig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亦可达74.3%和100%,结合CSF抗体检测,可使敏感性进一步提高到90%以上。该抗体是否影响NMO某些临床特点目前尚存争议,已有日本学者发现抗体阳性患者的颅内病灶及长节段脊髓病灶出现的概率可能更高,但在南方汉族国人患者中并未发现该特点。该抗体对NMO的发病、缓解及诊断无疑至关重要,然其可能并非唯一致病性抗体,在NMO-IgG阴性及少数阳性NMO患者CSF或血浆中,不断有可能的新型致病抗体或治疗性抗体被发现,这些抗体的出现究竟是巧合是疾病的叠加还是对NMO确有致病/治疗意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NMO-IgG致病机制为主要对象进行综述如下。
-
99Tcm-MIBI脑SPECT显像监测X刀治疗脑肿瘤疗效
立体定向X刀对颅内病灶的单次大剂量照射,已被认为是治疗脑肿瘤尤其是颅内中线深部结构及其附近病灶的有效方法[1],但治疗后单纯应用CT复查假阳性较多[2]。笔者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对脑肿瘤进行断层显像,以评估X刀治疗脑肿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8~65岁,平均56.5岁。脑肿瘤患者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8~69岁,平均51.5岁。其中原发性脑肿瘤20例,转移性脑肿瘤29例;属单发病灶36例,多发病灶13例,共71个病灶。X刀治疗前均经头颅CT或MRI、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确诊。
-
CT定位下立体定向活检在颅内疑难病例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病灶活检术在确定颅内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螺旋CT、立体定向仪及AeroTech手术软件系统进行颅内病灶活检手术21例.结果 20例获得病理学诊断,1例未能确诊,诊断率为95.2%.结论 CT定位下立体定向颅内病灶活检术是获得病变组织学诊断可行的方法,具有病理检查准确率高、安全、经济等优点.
-
颅内病灶显微切除与热凝联合术治疗继发性癫痫
对于颅内肿瘤、脑外伤以及血管畸形等引起的继发性癫痫,以往多利用切除病灶或癫痫组织,再口服抗癫痫约物2年或更长时间[1].我科从2005年3月份起对颅内病灶引起的继发性癫痫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病灶加热凝皮质的方法治疗11例,现报道如下.
-
经神经导航定位颅内病灶微侵袭手术的护理配合
神经导航系统是经典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医疗影像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侵袭手术技术结合的产物,在虚拟的数字化影像与实际神经系统解剖结构之间建立起动态的联系,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1].
-
立体定向颅内病灶活检术
立体定向活检(stereotactic biopsy,STB)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微侵袭性颅内病变定性诊断方法,随着影像、导航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定位技术不断出现,使活检的精确性及病理阳性率得到提高.
-
神经导航辅助下的颅内微侵袭手术
本院近一年多来应用美国Stealthstation导航系统完成75例颅内病灶的手术切除,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