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拓扑异构酶Ⅱα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了HeLa细胞在5Gyγ射线照射后的时间效应和小于5Gy的剂量效应,以及小剂量的多次累积效应.结果5Gyγ射线照射后4 h TOPOⅡα开始下降,12 h降为低,16 h开始回升;在小于或等于5Gy时,随剂量增加,TOPOⅡα的表达下降逐渐明显;且较小剂量具多次累积效应.结论小剂量的电离辐射引起的TOPOⅡα的表达变化具时间效应、剂量效应和多次累积效应.
-
泰州市530例医用X线诊断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泰州市从事医用X线诊断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了解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时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方法 对全市医用x线诊断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晶体混浊、皮肤检查及白细胞减少方面放射人员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说明长期低剂量照射对人体有一定影响,虚进一步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改善放射防护工作条件,减少电离辐射接触剂量,使放封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及放射损伤减少到低限度.
-
小剂量电离辐射与生殖损伤
能够直接引起介质电离或通过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辐射统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主要包括天然电离辐射和人工电离辐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电离辐射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伞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人体中的眼晶体、性腺、乳腺和甲状腺对射线尤其敏感.电离辐射诱导生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停滞和DNA破坏,并产生三种自由基导致衰老的发生[1].现实生活中,人们受到大剂量辐射损伤的几率很小,而随着环境中产生低剂量的电离辐射源越来越多,其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
390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晶状体调查
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引起眼晶状体的损伤是众所周知,但长期接触X射线受低剂量照射,其晶状体改变如何?尽管设备不断更新,但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治疗、放射治疗、核医学等职业人员仍长期接受小剂量电离辐射,可造成人体的损伤并具有累积效应.
-
小剂量电离辐射可消灭部分肿瘤
小剂量电离辐射能减少肿瘤的转化、发生及生长,并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染色体损伤及增加损伤细胞的清除等机制有关.小剂量电离辐射可消灭部分肿瘤的发现,为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
台州市医用X线诊断工作者健康状况调查
为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卫生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台州市医用X线诊断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调查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防护条件的改善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放射作业人员小剂量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日益增多.电离辐射可诱发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率已被用作估计急性照射的生物剂量计及评价辐射效应的重要指标[1],为了解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染色体损伤情况,本文对济南市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
低剂量X线暴露人群外周血细胞效应的调查
电离辐射对人体尤其是造血系统具有损伤作用[1],近年来随着放射技术和放射防护技术及方法的不断发展,长期暴露于医用诊断X线的放射科医生在职业过程中所接触的X线剂量大大降低,因此探索长期暴露于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成为放射医学和放射卫生领域中备受关注且值得研究的课题.2001年我们从人体外周血细胞的变化,探讨低剂量X线可能存在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桂林市486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医疗卫生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评价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对48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并按工作单位分为市级、县级、乡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检者自觉症状以神经衰弱症候群为主,且随着放射工龄增加而增高.眼睛晶状体异常率为29.63%,以晶状体混浊为主,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工龄的异常率不同,市级>县级>乡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间异常率虽有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周血象、肝功能、尿常规、心电图、B超异常率与不同级别医院及工龄无关.淋巴细胞微核率未发现异常.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长期小剂量接触X射线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眼睛晶状体有一定损害.
-
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的不分离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人外周血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及不分离情况. 方法: 用人外周血中期染色体制备并计数,用χ 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检测在0、0.1、0.25、0.5、1.0、2.0 Gy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给予0.5 Gy γ-射线照射后及在接种前后给予不同次数0.5 Gy γ-射线照射后非整倍体率及超二倍体 / 非整倍体变化. 结果: 在0~2.0 Gy剂量范围内,非整倍体率随剂量增加从21.30 %增加到55.56 %,超二倍体 / 非整倍体从8.70 %增加到44.00 %;接种后照射比接种前照射非整倍体率及超二倍体 / 非整倍体高,且均比对照组高,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照射的细胞无明显差别;在接种前照射,随照射次数增加到3次,非整倍体率从21.30 %增加到47.85 %,超二倍体 / 非整倍从8.70 %增加到24.49 %. 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非整倍体特别是染色体不分离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次数效应,且接种后照射比接种前照射变化更明显.